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被折騰的中國人口

?"
人口結構失衡已成為中國面臨的難題。(AFP)

中共為了搶奪對自然規律的控制權,隨意操縱人口,六十年來這一輪「多生+少生」的瞎折騰,讓中國走上「以物為本」的畸形發展模式,如今人口惡夢還在繼續,人們卻看清了它草菅人命的本性。

「給孩子報名?對不起,滿了!」這是北京、廣東、江蘇等地,為了孩子能上幼兒園,父母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家長自帶小凳徹夜排隊、園方抽獎搖號、以及貴過海外留學的學費、贊助費等,讓人真實感受到三年前紮堆出生的「金豬寶寶」擁擠效應。平常北京每年新生嬰兒8萬左右,而2007年在符合計畫生育條件下一下生了15萬。

早在2007年,美國《時代》周刊就以「中國:一個新王朝的開端」為封面,預測21世紀即將成為「中國世紀」,大國將崛起。與此同時,美國蘭德公司也給出了一個刺目的報告:《2020年,中國會非常窮》。有趣的是,雙方看漲看跌的核心都是中國人口。

如今中國擁有全球四分之一的勞動力,人口年輕化帶來的「人口紅利」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利用勞動力優勢進行的原始積累使中國經濟出現了類似東南亞四小龍的「東亞奇蹟」。據悉,從1982年到2000年,中國總撫養比下降了20.1%,經濟增長提高了2.3%,即人均GDP每增長4元就有1元是靠人口年齡優勢獲得的。

不過,由於強行改變了後代結構,中國接踵而來面臨的就是「全球四分之一的老人都在中國」。再過幾年中國的人口紅利就將耗盡,2025年後中國勞動力將以每年近1,000萬的速度下降。蘭德公司點出中國將非常窮的原因:「到202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會使工作人口與不工作人口的比率成為世界上最糟糕的,如果沒有特效的新政策,中國的經濟在那個時期就會狠狠地撞牆。」


由於強行改變了後代結構,中國接踵而來面臨的就是「全球四分之一的老人都在中國」。(AFP)

2000年中國的人口結構圖還是「金字塔」型的穩定結構,即塔尖老年人最少,而執行計畫生育比較嚴格的江蘇、北京、上海等地已經成了「棗核」型,中年人成為最多數;照此態勢發展下去,2040年,北京上海等地會變成421(4個老人,2個中年人,1個孩子)的「蘑菇雲」結構。

「錯批一個人,多生三四億」

如今大陸反思計畫生育政策的文章大多只從1970年以後談起,很少談到1949年到1970年這導致計畫生育的關鍵20年。八年抗日戰爭結束後,為了打垮國民政府,中共運用「人海戰術」,用百姓的身軀去充當抵擋炮火的人牆和炮灰,從而掠奪了政權。1951年中共又在朝鮮主動挑起戰火,上百萬「志願軍」拋屍他鄉。於是中共大力鼓動生育,把生十個孩子的母親定為「英雄媽媽」大加提倡,從連綿生死中闖過來的中國百姓也樂意順從這個多生政策。

不僅如此,在隨後「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大躍進」階段,「人多力量大」的主導思想使中共在「計畫生產物資」的同時,也搞了「計畫生育人口」。不過跟隨後人們熟知的計畫生育相反的是,那時的人口計畫是多生孩子,有句笑話描述當時中共的想法:今後中國人口比美帝國主義的子彈還多,那紙老虎有什麼可怕的呢?

1957年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馬寅初,針對人口的高速增長提出了《新人口理論》,建議政府控制生育率,結果被指控為「懷疑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蔑視人民大眾」而遭受批判。於是在1970年,中國婦女生育率達到5.81個,比正常情況多生了四億多人。

人口成為政治決策的犧牲品

隨著經濟發展60年代初,天津、上海、廣東等城市地區率先提出了自己的節育措施。1972年衛生部向國務院提出了「晚、稀、少」三個字的計畫生育政策。「晚」指男女雙方在25歲以上結婚;「稀」指婚後生育間隔長一些;「少」指一對夫婦只生育兩個孩子。當時中國並沒有一套完整的計畫生育組織機構,這個未經大肆宣傳的生育準則卻取得了驚人的效力。以總和生育率來衡量,僅僅九年,在沒有任何強力干預的情況下,中國生育率從1970年的5.81,迅速降低到1979年的2.75,開始接近正常世代交替值的2.1。

按照當時的事態,不用人為控制,隨著經濟發展,中國生育率會自然降低到正常值,這是中國當時在山西翼城等「二胎試點」和韓國、日本等類似國家的經驗所證明的。然而,歷來以「戰天鬥地」為思想核心的中共,絕不允許大自然來控制一切。於是中共在人口領域開始與自然規律爭奪控制權。

1980年中共提出20年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戰略目標,當時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50美元,要達到2000年人均GDP的1,000美元,分母越小越容易。「為了達到必然控制,我們實行更嚴格的一胎政策。」一位前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簡稱:計生委)工作人員這樣說。於是,在沒有經過任何論證的情況下,人口這個關係千秋萬代的大事,就被中共的一時政策給隨意操控了。

從1980年開始,一胎化政策在大陸被強制執行,1982年計畫生育被正式寫入憲法,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1984年修訂的現行生育政策是:「城鎮居民一對夫婦一般只能生育一個孩子,除非第一胎殘疾等特殊情況;第一胎生育一個女孩的農民允許生第二胎;少數民族可以生2至4個孩子。」這個國策30年來基本沒有變化。然而從1981年到1983年,即「一胎化」政策推行最核心的三年,中國生育率反而比之前、之後的年代都要高出許多,1982年甚至達到2.79,超過1979年的2.75。

計生現狀:一胎半的老人和光棍效應

「少生了4億多人,拆除了『人口爆炸』的引信,使世界60億人口日推遲4年。」2007年中國公布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這樣評價其計生國策的功績。計生委官員也表示,「我們只用了30年的時間,就幾乎達到了發達國家需要100多年時間才能完成的人口控制目標。」不過,在人口控制大躍進的成效面前,更多人口專家卻開始了反思嘆息。由於人口發展的特性,很多隱患只能在多年以後才會集中顯現,而且等發現問題時,已經錯過了解決問題的黃金時期。

據《2009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67億,預計到2015年,中國人口總量將達到13.9億左右,老齡人口將突破2億。專家預測,到2030年前後有可能成為中國人口發展的拐點,人口問題將從「數量增長壓迫型」轉變為「結構失衡制約型」,其發展態勢令人擔憂。

由於缺乏教育和管理,對於第一胎是女孩的農村家庭,懷第二胎時,很多人去做性別鑒定,流產女嬰,只留下男孩生出來,結果導致新生嬰兒男女性別比差距懸殊。2000年以來官方公布的男女比例一直維持在118~120(:100)的高水準上,2008年男女比例高達120.6:100,有的地方甚至高達140,遠遠高於105(±2)的正常值。有人推測到2030年,中國找不到配偶的光棍將多達五千萬,對社會穩定構成嚴重威脅。

人口政策的三種聲音

目前對於未來計生政策存在三種聲音。一是堅持計生政策不動搖。代表人物大多為計生系統官員和學者。今年2月國家人口計生委副主任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共第十二個五年計畫,時間段是2011~2015年)「必須堅持穩定現行生育政策不動搖」。

二是放開二胎,代表人物有梁中堂、曹毅等人口專家。如曹毅提出的「二胎晚育軟著陸」,各地根據情況制定放寬二胎的起始年齡,如34~35歲或33~35歲,然後每隔一年下降一歲,至2015年讓年滿28歲婦女都允許生二胎的漸進方式以避免生育堆積。

三是人口政策猛回頭:不但要立刻停止計畫生育,還要鼓勵多生。代表人物易富賢認為,三十年前若提二胎方案,那是功臣,但現在還是只提二胎,那就是罪人了,因為中國需要嬰兒來支撐未來,否則目前韓國低生育率的教訓就是中國的明天。

他分析說,2010年中國20歲至29歲生育旺盛期婦女約1.1億人,2023年只有0.65億。中國現在每年出生500多萬女孩(扣除不生育人群後,生育婦女將不到500萬),按每人平均生育1.2個孩子來計算,每年出生人口只有600多萬,而每年死亡人口近2,000萬。據調查,中國目前不孕不育症發病率平均約10%。他呼籲「站在民族救亡高度看待這場空前的民族危機」,他認為應該通過改善民生,讓老百姓養得起三個孩子,否則畸形的人口結構令中華民族難以持續繁榮。

計生委不鬆手的緣由

然而最近大陸計生工作並沒有太多鬆動跡象。前不久大陸媒體報導說,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和浙江五省將試行二胎化政策。2009年上海已經鼓勵「雙獨」家庭生育二胎,1989年上海生育率為1.51,1994年下降為1.52,2003年只有1.1了。

不過目前國家計生委政策法規處的工作人員表示,「一獨生二胎」的試點消息只是來自「內部管道」,「我們還沒有接到正式通知」。今年1月25日,北京市計生委副主任曾透露有望在北京實行「一獨生二胎」。北京市2000年常住人口生育率只有0.686,但第二天北京市計生委即矢口否認新政策的可能。

1980年中共中央「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中明確表示:「到30年以後,目前特別緊張的人口增長問題可以緩和,也就可以採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即便依照當初的計畫,今年2010年也該調整人口政策了,如今中共的堅持讓人頗感困惑。

人多不光是負擔,更是寶貴資源

在西方,二百多年前提出人口控制理論的馬爾薩斯牧師(Thomas Robert Malthus),老早就被凱恩斯趕下了神壇。1798年他在英國告別農業經濟步入工業化的初期提出,假如不限制生育,人口將呈指數速率遞增,而食物供應卻呈線性速率增長,這樣就會導致人類生存危機。

不過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並沒有出現馬爾薩斯描述的人口災難。全世界只有中國保存有2000多年持續不斷的人口紀錄。歷史記載,中國人口在過去幾千年裡都沒有太大變化,往往是在一個強大王朝的初期人口迅速增長,但到了新舊王朝交替時期則急劇下降。在1840年之前,中國人口平均每年只遞增0.1%。這就是自然經濟具有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特點的「高高低」型的人口再生產模式。最近200年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死亡率迅速下降,在後工業化時代,多數發達國家進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增長率」的「低低低」現代人口再生產類型。

現代人口論把人看作是創造財富的人力資源,所有自然資源都是人用知識去發現並利用的,只要提高人口素質,人類就會不斷發現和利用新的資源,為其生存謀得發展空間,而且家庭責任和壓力也制約著高生育率。

如今人們發現,經濟越發達、人類發展指數(HDI)越高,生育率就越低,兩者直線負相關係數高達-0.916。2003年世界上所有中收入國家平均HDI為0.774,平均生育率為2.1;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平均HDI為0.769,平均生育率為1.9。華人在全球是相對最不喜歡生育的人群,全世界生育率排在倒數前5位的都是中華文化圈地區:香港的生育率為(0.91)、澳門(0.93)、新加坡(1.05),韓國(1.08),台灣(1.19)。

中共控制人口是個連環錯誤

縱觀全局,人類社會無論是農業時代「高高低」的人口模式,還是工業時代的「低低低」的現代模式,都有自身調節人口增長的內在機制,並不需要人類額外的干預太多。中共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抱定「改造自然」的狂妄之心,把地球上的萬事萬物,包括人的思想、人類的生命,都當成它的手中玩物,任意操作擺弄。從開始的多生,到後來的少生,瞎折騰的結果只是在錯誤的基礎上,不斷犯下新的錯誤,一環扣一環的連環錯誤,因為導致其錯誤的根本思想一直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

有人稱,計畫生育是中共歷史上最大的騙局。控制人口完全可以用教育的方式來替代血腥的扼殺,台灣就是個很好的對照。台灣從1945年的600萬人口,增加到1963年的1,200多萬,再到目前的2,300多萬,人口翻了幾番,但並沒有因為沒搞計畫生育,人們的生活水準就降低了,相反,目前台灣的人均收入是中國大陸的十倍以上。台灣用提高全民教育水準的方式,從1965至1985年短短20年內,台灣20至49歲已婚婦女的平均子女數已從4個銳減到2個,如今更降低到1.19。

現在人們不得不承認,大陸計畫生育國策是失敗的。比較中國和印度的HDI,計畫生育並沒有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任何貢獻,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Amartya Sen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計畫生育無功於當代,卻有害於千秋。它誘使中國走「以物為本」的畸形粗放型發展模式,使得中國提前進入養不起孩子的時代,加速人口老化,導致「未富先老」,畸形的出生性別比,增高的家庭風險,將直接威脅社會穩定。

如今中共還在繼續製造人口惡夢,六十年來這一輪「多生+少生」的瞎折騰,讓國人看清了它草菅人命的本性。假如不能擺脫這個惡夢製造者,即使夢魘醒來也還是漫長黑夜。不過,這一切也許就在冥冥安排之中了。◇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