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權市場的「民主小販」
被讀者稱為「民主小販」的騰訊博客名作家楊恆均,近來出版了《家國天下》ㄧ書,在各地造成火紅熱賣。這本「喋喋不休講民主故事」的書到底有什麼魔力呢?
文 ◎ 韋拓
被讀者稱為「民主小販」的騰訊博客名作家楊恆均。(百度百科)
「對於我來說,這一輩子迄今為止最寶貴的不是房子、車子和票子,最值得珍惜的是一種叫『思想』的東西。那是我唯一『生不帶來,死卻能帶走』的東西,而我,並不想把它們帶走……」
——2010騰訊博客十大致敬人物楊恆均博文
最近有一本書賣得很火,書名叫《家國天下》,作者楊恆均。對愛博的人來說,楊先生不是生人;對愛書的人來說,《家國天下》很生。
奇人奇書
第一次聽說楊恆均的(網友暱稱老楊),可看看維基百科上他的表白:
「我想祈禱一下:感謝上天給了我那麼一點點勇氣開始寫作,感謝比爾蓋茨搞出的軟件讓我一天能夠折騰出一萬字,感謝虛擬的互聯網成了我的出版社,也順便感謝互聯網讓我讀到那麼多好作品以及認識了在座的各位,當然,從我自己來說,我好像還得感謝一下北京政府,如果不是你們對出版自由強有力的打壓,我是無論如何不會成為中國第一個政治間諜小說作家的……」
說《家國天下》眼生,是以前他沒能出這樣的書。博訊網說,老楊總是收到約稿。但他的宗旨是:你約稿,我不寫;你給題目,我不寫。你可以轉載我的文章,但我不要你的錢。遵循自己的心去寫作,這樣才能寫出真正有良心的文章。甚至連這次出書,他也聲明:所有版稅全部捐出,分文不留。
到此,我想應該將認同別人叫自己「民主小販」的這位楊先生再簡介一下,因為中國大陸真正被民主解放後的史書中必鐫其大名。相信很多人同意我的斷言。
作者博客的自我介紹:
楊恆均,中國公民,1965年生於湖北省隨州市。復旦大學法學學士,澳大利亞新蘭(南)威爾士大學文學碩士,悉尼科技大學博士,曾任中國政府官員、香港中資公司管理人員以及美國大西洋理事會資深研究員。著有間諜小說《致命系列三部曲》。
再借出版社的作者簡介引申一下:楊恆均博士以獨立思考和嚴肅題材寫作著稱,才華橫溢,粉絲無數,被讀者親切稱為「民主小販」,擁有極高聲譽。有粉絲幫助楊恆均博士維護博客,先後在不同的網路平台,創建了十多個博客,每個博客的瀏覽量均在短時間內逾千萬人次,騰訊博客更達兩千多萬人次,在知識界,其影響力之大,極為罕見。
那麼,這是一本說甚麼的書呢?民主。作者媽媽留下讀後感:如果在政人員看了,可能有幫助,對人民有好處……
在政人員當然就是黨國大員中員小員,「有幫助」說的婉轉,我想就是洗腦;「對人民有好處」,楊媽媽一定不是指奶粉無毒和房價回落,而是久遠的希望。
世界知識出版社能妥協老楊的書魂,已屬不易。原始書名《民主離我們有多遠》,一定讓出版社麻筋有點酥——擺上書店櫃台,吸引奢望民主百姓的兔眼,也會引爆當局的狼眼。所以,為了用紙將民主推出,倔強的老楊這回妥協了一把,家國就家國吧。
書賣得怎樣呢?據博訊披露,深圳連鎖書店的一位老闆原本沒有馬上進《家國天下》,因為沒聽說過「楊恆均」這個名字。楊先生沒上過央視的講壇與讀書節目,老闆有理由擔心;網路書店卓越也遲鈍,很晚才接受定貨,而且一開始就打了個六折……只不過,這次他們都走眼了,楊博士的書剛在論壇公布,出版社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網民購書」熱潮。各地的網民,竟直撥出版社發行部電話買書——不是買一本、兩本,一買就是10本、20本,甚至100本、200本……廣州鍾先生一次購買1000本,說做生意是為了生活,而「理性地推動中國進步」,才是他終生的願望與理想。
楊書拔毛
民主這個話題,被國人談了100多年。許多人談著談著,命就丟了。然而,這個話題魅力太大,人們前仆後繼,民主不休,全然不顧頭上時時會落下的屠刀。難道民主真比命大?是的,比命大。因為如果沒有民主,人的生活就像豬,還沒有豬幸福,因為豬不需要思想,只管吃睡長。
老楊擁有大批粉絲的秘訣,是講民主故事,而且喋喋不休,我們拔兩根毛。
其一:一位外國朋友幾天前對我說,你認為西方就是讓老百姓當家作主?你看看日本,多少年都是那個黨以及少數幾個家庭在執政;你看看印度,民主建國多少年了,總理幾乎都是出於那幾個大的家族與利益集團。就拿美國來說吧,為什麼一直是兩黨執政?為甚麼始終不能產生第三個黨?……這些國家都不是真正的民主!
我問他,那麼,哪一個國家是真正民主?他說,根本沒有真正的民主。我說,既然沒有真正的民主,那「假民主」就是真正的民主了嘛。這個他不反對,隨後他說的話,就更讓人玩味了。他說,中國其實也可以搞這樣的「假民主」……設立一種選舉制度,用憲法把私產與人權牢牢地保護起來,把參政的門檻設高一點,讓其他的黨派與普通人進不來,保證選來選去,還是自己的人……
聽到這裏,請你千萬不要跳起來反駁他!我們不妨按照他的思路繼續思考下去:蘇聯社會主義國家七十多年的歷史裏,最高領導人走馬燈似地換來換去,可沒有一個是子承父業。然而,他的對手民主美國,竟然出現了好幾起老子當完總統、兒子再隔代當總統的事兒,你說這是咋回事?蘇聯的那種制度,民怨極大,最終被推翻了,美國的這種制度卻成為世界楷模,到處推廣。
如果你還鬧不明白,再看看台灣和大陸。台灣現在執政的要就是國民黨高官的兒子馬英九,要就是「國防部長」的兒子郝龍斌,但台灣人沒多大意見,情緒很穩定;可中國大陸呢?也是高幹子弟要接班了,可大家的情緒都不穩定,弄得劍拔弩張,維穩經費超過了軍費……
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妙用」,民眾在遊戲規則之內(憲法與價值觀念)選舉領導人,讓渡自己的一部分權利,統治者的「權為民所賦」,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和諧相處,該發財的照樣發財,該窮的還是一樣尋不得機會,可人家不怨天尤人。
即便這是「假民主」,也有假民主的妙用,作為統治者,為何不考慮一下?稍微清醒的人,難道看不出來,總有一天,那些沒有選票的老百姓會推翻你,沒收你全部財產,甚至威脅到你和你子孫後代的生命?
即便從統治者來說,中國這個體制也並不那麼值得留念啊!從暴秦到朱元璋再到今天,我們這個體制都是這樣運作的,皇帝利用官員壓榨老百姓,老百姓對官員不滿了,皇帝就「哢嚓、哢嚓」殺官員(我們這個體制至今還是殺官員最多的體制),受皇帝壓榨的官員,就變本加厲地欺壓老百姓,老百姓實在受不了啦,就揭竿而起把皇帝殺掉,殺殺殺,我們的歷史就在這種殺戮中周而復始……
其二:對於民主不適合中國,或者中國不適合民主,又或者那些「民主緩行論」者來說,有幾個命題是常常拿來說事的,例如東西方文化差異,國家太大,民眾太窮,經濟還不夠發達,民眾素質太低等等,這其中尤以「民眾素質太低論」最為頑固,可以說已經困擾中國百年之久了。
按照「素質決定論者」的理論,民眾的素質不達到一定的程度,不能搞民主,一搞就會亂,因為民眾的素質不足以讓他們為自己作主。
如果民眾的素質達到了歐美的程度,或者至少超過現在的俄羅斯人與印度人的話,民主才適合我們,民主才是好民主。這些人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現實:是不完善的「壞民主」能培養出適合民主的公民素質?還是完美的不民主制度(例如專制)才可以培養出適合民主的民眾?
「素質決定論者」需要回答兩個問題:230年前的美國移民的素質,以及百年前被流放到澳大利亞的英國罪犯的素質比現在的中國人高?中國當今國民的民主素質比1945年以及100年前高多少?
一個國家的公民素質不但可以決定這個國家是否能夠進入民主,也能決定進入民主後的品質。可是,絕對不能用民眾的素質來阻擋民主的到來,因為全世界所有的歷史記錄都向我們顯示:民主國家——哪怕是最不完美的民主國家──才是培養國民的民主素質的搖籃。而那些不民主國家,尤其是反民主的國家,再給他們上下五千年,也不可能培養出大批有民主素質的國民!
可大家要記住:民主素質的公民非但不是專制制度「培養」出來的,反而是與專制的抗爭與決裂中誕生的。民眾中率先覺醒的人,與專制集團中良知未泯的人,在對建立民主制度,以及促成民主轉型的過程中,發揮了無可取代的作用。
民主發酵
怎麼樣,過癮麼?老楊和他叫賣的民主,正是這個貌似什麼都不缺的國家的稀缺物資。
我們中國人為爭取別國人民已享受逾百年的權利,搏鬥竟如此慘烈,等待竟如此漫長!老楊「穿行在體制內外」,以獨特的方式,細緻耐心的沖刷從專制馬桶內撈出的溺水者,無畏無悔的擊打獨裁者罩住中國的電子柏林牆。這讓體制內外的人都很受鼓舞。
《人民日報》資深編輯劉念水撰文說,「今年過節不送禮,送禮就送這本書」……他們除了送給親朋好友之外,要送的對象有兩個,一個是身邊的官員與公務人員,例如北京一位一次買了一百本書的律師,已經把書送給了公安局長和最高法院的幾位法官;另一個物件是沒條件上網或沒有時間上網的人。
劉指出,「楊恆均以這種方式向大家展示在追求中國民主進步的道路上,無論體制內外,並不分「你」和「我」。……常常有人問楊博士:民主離我們還有多遠?他認為,這本書所到之處,民主不會太遠。他號召大家買一本《家國天下》送給你愛的人——讓她更加可愛;也送一本你恨的人,讓他不再那麼可恨……」
中共迫害法輪功的血腥11年中,無懼生死,堅守道義的高智晟律師;帶幾百人退黨名單跳機,又毅然返國被失蹤的官員賈甲;呼籲中共還政於民、被判10年大獄的教授郭泉;悲憤抗爭、公開聲明退黨的作家廖祖笙……無數體制內成員棄絕暴政,也印證了老楊的民主展望。
這讓我們看到,中國,暴政終將就木,正道已露初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