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毒品專家的教子之道

?"
美國毒品問題專家瑪莎.羅森邦(右)。 (Getty Images)

美國毒品問題專家瑪莎.羅森邦1998年給兒子一封公開信,八年後,兒子給她寫了封回信。「親愛的媽媽,正如你之所料,我在高中和大學期間經歷了青少年高發的毒品嘗試氛圍……」

美國毒品問題專家瑪莎.羅森邦(Marsha Rosenbaum)曾獲醫療社會學博士學位,並任美國國家濫用化學藥物協會董事18年。1998年她在《三藩市紀事報》發表了給兒子約翰的一封公開信,8年後,兒子給她寫了封回信。從這兩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西方家庭教育的截然不同,以及毒品專家在毒品防範上的被動與無奈。

與東方家長的強制杜絕所不同的是,西方家長尊重孩子的嘗試和選擇。羅森邦在信中寫到:「親愛的約翰,今秋你就要上高中了。像很多美國青少年一樣,你將會接觸到毒品的問題。如同很多家長一樣,我希望你不要使用毒品。但是我知道,這雖然是我的願望,你或者仍會嘗試。」

在談完毒品的危害後,這位母親寫到:「雖然我建議你戒用,但你仍可能會嘗試一下。再次說,這不是一個好主意,但如果你要這樣做,請你盡量學習有關知識,並使用你的常識。有很多好的書和參考,包括網路,可以提供有關毒品的可信資料。當然你可以隨時和我討論。即時我不知道答案,我也會幫你找出答案。

如有人給你毒品,千萬小心。留意其他人吸毒後的行為,但你還要明白,即時用的是同樣的毒品,每個人的反應也可能不同。如你決定嘗試,記得周圍有你可以信賴的人。做好交通接送的計畫,在任何情況下,不要開車,也不要上曾飲酒或吸毒的人開的車。打電話給我們或我們的好友,不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會來接你,不會問你問題,也無任何後果。」

信件最後說:「約翰,正如你父親和我經常告訴你的事(包括性),做之前先想想後果。毒品也是一樣。要有所懷疑,最重要的,注意安全。愛你的媽媽。」

八年後,約翰給母親寫了封回信。「親愛的媽媽,正如你之所料,我在高中和大學期間經歷了青少年高發的毒品嘗試氛圍。其中既有非法的大麻、可卡因、狂喜,也有酒精、香煙、利他林等其他物品。你告訴過我,不要以其合法與否作為判斷其有益抑或有害的標準,因此我對待這些物品均持小心懷疑之態度,並以常識、常理評判之。」

「安全第一是咱家的信條,它幫我在難以抉擇時指導我前行。特別是在大學期間,酗酒很常見。由於你對使用毒品的危害採取了不撒謊、不誇大的做法,使我對你的警告認真對待,引以為鑒。我總是做好交通計畫;當朋友神經麻痹時不離不棄;如果我發現身陷險境亦毫不猶豫致電家人。」

幸運的是,約翰選擇了遠離毒品,他把這歸功於與父母的密切溝通。「媽媽,在多數青少年叛逆父母的時期,你的工作使家長與青少年保持密切聯繫,我們的關係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嗎?當我試圖對你關閉我的心靈大門時,你從不放棄與我的溝通,你不知疲倦的忙碌,保護我的安全,在此我深表感謝。愛你的約翰。」


建立互信親密的家庭關係,是防止青少年吸毒的關鍵。

 「合法毒品」的泛濫

羅森邦寫這封公開信時還是1998年,那時的人類對毒品還很恐懼,沒人提出什麼「安全毒品」的說法。不過現在毒品生產者為了謀取暴利,不斷鑽法律的空子,他們不斷合成出具有毒品有效結構的新型化合物。由於新化合物沒有被認定為毒品,於是打著「人類禁用」的旗號在網路上合法販賣,但其毒性可能比現有毒品或其他興奮劑還強。

2010年11月11日,《華爾街日報》在〈全球「合法毒品」泛濫 大多中國製造〉一文中講述了英國一個自稱為過去式癮君子的勒維林的故事。金融危機爆發後,他轉行做毒品生產。從製造甲氧麻黃酮(mephedrone)(一種俗稱喵喵的興奮劑)起步,後來又改做胭脂鹼(Nopaine)。近年來,歐洲那些精於實驗室操作的企業家們紛紛在合法毒品與非法毒品之間的灰色地帶看到了發財的黃金機會,勒維林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位於里斯本的歐洲毒品及毒癮監測中心(EMCDDA)指出,僅僅是2009年一年,歐洲就出現了24種新型的「精神藥物」,這個數字幾乎是2008年的兩倍。

勒維林的毒品售價大約是20歐元(28美元)1克,比50至70歐元一克的可卡因便宜很多。儘管有些國家已經將喵喵、安非他明(amphetamine)等列入「B類」藥物,但員警連海洛因和可卡因之類的「A類」毒品都對付不過來,哪有精力嚴禁這些新型毒品呢?勒維林經常得意的說:「我在和法律賽跑,我總能跑在它前面。」

文章還說:「致幻藥物專家們指出,許多新型毒品都是在中國製造的,因為那裡管理不嚴,各家公司很容易就可以獲得製造並出口各種化學品的權利。英國毒品濫用諮詢委員會主席伊弗森(Les Iversen)說,希思羅機場的海關官員最近沒收了一大批來自中國的白色粉末,標籤上寫的是「葡萄糖」,實際上卻是甲氧麻黃酮。」

如今世界各地都有大麻黨在為大麻爭取合法權益,他們聲稱其為「安全毒品」,比酒精、香煙的危害更少或類似,但更多科學家相信,大麻沒有明顯的戒斷症狀,但在心理渴求方面一點不比海洛因差。大麻會產生「無動機性綜合症」或「全盤淡漠感」,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極大的破壞性。

享樂主義的必然:吸毒

為什麼現代人如此深重的受到毒品困擾呢?以英國為例。自從1990年代以來,青少年和青年人中吸食可卡因現象開始暴增。據Drug Scope調查,2003年可卡因每克70英鎊(約750元人民幣),現在每克只需要40英鎊。根據純度不同,每克可卡因可供使用者吸食10到20次。價格下降是可卡因泛濫的主要原因,30多年前,英國毒品只是富人和時尚人士之間流傳,現在則已傳播到普通青年甚至小學生中。由於大麻屋的出現,毒販在房屋內一年種植四季大麻,使大麻成本大量降低,大麻有的一小包只賣5英鎊,毒品的降價和大量供應,使其消費呈現年輕化和平民化趨勢。

中國人在清朝末年深受鴉片之害,全國吸食鴉片者在千萬人左右。早在《神農本草經》中,人們就知道大麻的致幻作用:「多食令人見鬼而狂走」,但為什麼清朝之前沒有那麼多人吸食鴉片呢?據史書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開始服用礦石類的毒品。魏晉時期流行的五石散,配溫酒服用,也算是雞尾酒毒品加春藥。跟西方一樣,古代吸毒者只是極少數貴族富人的放縱遊戲,社會主體是非常反對和排斥吸毒文化的。

然而進入現代社會以後,隨著精神壓力的增加,道德約束的淪喪,人們越來越放縱自己的欲望,追逐感官上的刺激,只管眼前的享樂,為了貪圖一時之歡,寧願冒險嘗試毒品。對於一個享樂主義者來說,有什麼比興奮劑更讓人興奮的呢?有什麼比迷幻藥更讓人飄飄欲仙、逃離現實呢?只要放縱人的劣性,現代人就會走上吸毒道路。

怪論:毒品合法化?

如今還有人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毒品合法化的益處。簡單的說,禁止毒品就是導致黑市的非法生產,由於成本高,品質難以保證,為走私販毒,黑社會應運而生,也由此產生官府的腐敗,緝毒者參與販毒的現象屢屢發生。假如吸毒合法化,成本會降低,品質會提升,黑社會就會退出,市場自主規範就能走上良性循環。然而上面的分析完全忽視了毒品對人體的致命性危害。毒品一旦成為普遍商品,人類社會也就走到崩潰的邊緣了,鴉片戰爭時的中國就是最好的例證。

西方文明過於強調「自由」。如今輿論廣泛傳遞吸毒資訊是自由,個人吸毒是自由,提倡吸毒合法化是自由,滿足個人欲望也是自由。在這種缺乏節制的「自由」氛圍中,「吸毒文化」正在快速蔓延。然而一個吸毒成風的社會,無疑是人類文明的慢性自殺。現在人們面臨的難題是,明知是慢性自殺,人們依然要幹,寧願在吸毒中「快樂」死去,也不想清醒的活在痛苦中。人的生與死就這樣被外來的魔鬼給控制了。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這跟精神病有何差別呢?活著只是為了下一次吸毒,這個人也就是為其他生命而存活了。◇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