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手札 | 隨香(下)一瓣心香
步步的走去,一步步的走回,去回數百里中,心緒宛如被耙梳了一次,原先的窒礙悄悄地消掉了。沒有過不了的事。在行走中,有了體恤,有了擔當。在行走中,滋長出了力量。在行走中,對自己的生命有了更了悉。隨香,看到自己的一瓣心香。
文、攝影 ◎ 禹海
輪椅孩子
快走出北港時,一幅景象讓許多人都停下了腳步。一位阿嬤手持著香,身旁是個輪椅孩子。那輪椅較一般所見高出許多,蜷坐椅上的孩子如似患了腦水腫,兩眼直愣愣地望著斜方,頭上還敷著一大塊白色紗布。
盼候中,阿婆的轎子(媽祖鑾轎)來了,四位身著「勇」字服的大轎班轎夫,在距離輪椅十餘公尺處停了下來,有一陣子彷彿動都不動。
如此停佇一會,後來轎子動了,走了幾步卻又退回至原處,站在輪椅旁後的我,此時雙手合十跪了下來,對著轎子禱念:「聖母,請您眷顧這個孩子。」
無名的氛圍,讓現場的人都屏住了氣息。
鑼聲再起,轎子又走了起來,這次轎子筆直地走向輪椅,就快走近輪椅時,四位轎夫全都舉高著雙手,把轎子抬舉至最高點,而後轎子就停留在輪椅孩子的頭頂上空,如斯足足停了一分鐘,轎子才跨過輪椅。熱淚從我眼中滑落了下來。從停轎到此刻的過程,豈不就似醫理上的「望、聞、聽、切」?
跨過輪椅的轎子走了約莫數公尺遠後,回轉了身朝著輪椅孩子又走向過去,在輪椅上輕輕點了點,猶如是阿婆在疼惜這個孩子,照拂這個孩子。
如是懾人心靈的畫面。
聽過長輩們講述轎子的神奇,如今我們親眼目睹了祂的慈悲。很多人都喜歡把媽祖稱呼為「阿婆」,因為祂是如此的熨貼著人心,如此的照護芸芸眾生。
輪椅孩子,我們都祝福你,請加油。
阿婆回家
返鄉,是許多遊子枕前的憧憬,內心的溫馨。回鑾,是拾綴數日來的心象,是剪黏一路的所見所習。風雨在走程中消無了,唯有腳步不輟。不輟的腳步,與媽祖回鑾。
在幼獅工業區前與桃園的龍德宮隨香隊伍不期而遇,我們這邊回鑾的轎子跨過了中界,走向對面要進香的轎子示意,那擺動的轎身傳達了神人間的歡欣,道路兩旁的隊伍相互揮手,互相祝福。我把手中的紅帽子舉得好高,揮舞得如同孩子。
走過了新復溪上的路橋,就屬苗栗縣了,一種返鄉的感覺油然而生,即使自己不住苗栗。只因轎子的所在白沙屯座落於苗栗縣。
在許多許多的鞭炮聲裡,在許多許多的鑽轎底隊伍中,回鑾的轎子走到了通霄慈后宮。前年到此時,只見兩個橫切面的土坡,去年來時有了地基,今年到來,已見廟的粗胚巍貌。慈后宮位處一座山坡上,視野甚好,遠處大海,近處漁村,周圍遍是相思樹林,他時將會是一處名勝。
想起去年在此「起駕」,走下慈后宮坡道時,看到一位梳理得甚是素淨的婦人坐在輪椅上,雙手敬持著香,旁邊素衣跪地也持香的女兒眸中有著殷盼的眼神,後面則是一長龍要鑽轎底的民眾,不言而喻的心緒迴盪在此中。
轎子過時,我們都祝禱婦人母女身安、心安。
今年鑼聲起,轎離慈后宮,並非即下坡道,而是轉向尚未建好的新廟。轎班小心抬起轎子步上石階,直趨日後要安放神祇所在的神龕前去,向著粗胚的石檯致意後,方回轉下身,真正離開慈后宮。
乍然間,記起了白沙屯田野工作室朋友的話:「媽祖,總是會面面俱到。」
思起日前連走了廿個小時彼晚,途經大甲鎮瀾宮,因為廟方的不察與疏忽,轎子仍是於禮數敬了後,方甩身離去,那一夜,我們見到了白沙屯轎子的風格,每一人都緊緊相隨,不論還要再走多遠,要走多久。沒有人喊累。
是這樣的悲憫,讓隨香的人動容。是這樣的不思議,讓聽聞者合十起心。如是功德,如是自在神力,遊於娑婆世界。
心香一瓣
白日參商,晚上是回省、歇息的時候。每回深夜,人較不多時,如同要向長輩請安,總會走到轎子前默默拜念:「謝謝您又帶領我們走了一天……明天我們將隨您繼續前行。」彷彿很自然地就有了這習慣,會將一日的所行所見與學習,向轎子輕輕訴說。
一步步的走去,一步步的走回,去回數百里中,心緒宛如被耙梳了一次,原先的窒礙悄悄地消掉了。沒有過不了的事。感情、愛情、事業、學業、家庭……萬般諸事,都是人生過程,俱是試煉,誠懇地面對它,而後放下它。一切都可從頭來過。
在行走中,有了體恤,有了擔當。在行走中,滋長出了力量。在行走中,對自己的生命有了更了悉。
隨香,看到自己的一瓣心香。一種光風,一種磊落。珍惜相遇的人,所遇的事。護愛所行土地,傳薪善美淳良。晨曦煦風,如斯地潤澤著萬物。暮靄霞輝,如斯地映照著心田。歡喜的去。歡喜的回。(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