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領袖 | 功學社自行車董事長專訪
從經濟跨足到心理領域,「校長」謝正寬強調解決問題放在追究責任前面,讓他成為讓員工心悅誠服的老闆;用心感受消費者需求,讓他打造出受歡迎的小摺。誠心與用心是他事業成功的要件,現在他要讓全球看到功學社的用心,帶領功學社的自行車奔馳在廣袤的世界。
文、攝影 ◎ 陳霆
謝正寬全家福,後排中為謝正寬,前排右二為謝正寬的父親、功學社創始人謝敬忠。(謝正寬提供)
「功學社」這個老牌的本土企業,已在臺灣默默走過八十年,成為一個跨足樂器、單車、音響、機車等領域的集團,雖保持一貫低調,目前仍沒有一家公司上市,集團的年營收卻粗估合計超過二百億元。
其中,躋身台灣第三大自行車製造商的功學社單車公司,正是由功學社第二代、喜歡自稱「單車學校校長」的謝正寬負責。在他的帶領下,功學社單車的主要銷售國家已超過四十國,相關事業體的年營收則達十二億元以上。
談起「校長」謝正寬,不論是熱愛單車運動的車友,甚至是對「小摺」(折疊式單車)有興趣的上班族都很熟悉,他不僅掀起了台灣的折疊車風潮,更創辦「單車學校」教授安全騎乘技巧,建立的「校長部落格」至今已累積超過四百五十萬人次瀏覽紀錄,每年還親自帶著車友們上山下海,四處趴趴走。
然而,謝正寬自己卻幽默的說:「很多人說我愛騎自行車,我覺得有點冤枉!」他說:「做好自行車是我的任務,我才來騎自行車,如果當初要我做boxer(拳擊),說不定我就會去當boxer!」
當諮商師 體會誠意的力量
謝正寬是功學社創始人謝敬忠的么子,自小好動、不愛讀書。謝正寬回憶:「我是我們幾個兄弟裡面最調皮的,媽媽常擔心我替朋友強出頭。」
謝正寬自幼好動,曾加入登山社、合氣道社。圖為日本求學階段所攝。
儘管如此,在謝正寬的記憶中,卻從來沒被爸爸打過,反而給了他相當大的自由。在遊學日本的六年中,他從經濟跨足心理,有一度還成了諮商師。
謝正寬說:「都是我自己決定想要學什麼,不過也很幸運,我碰到了幾位好老師。」也藉著這些老師,謝正寬踏入了臨床心理的領域。在田中教授的引導下,謝正寬接觸了西方心理學大師羅傑斯(Carl
Rogers)的諮商理論。謝正寬說:「羅傑斯跟傳統精神分析不一樣,他認為面對個案首要的工作並不是分析原因、做責任的歸屬,而是解決問題。」這個觀念,讓他在今天遇到困境時,仍會把解決問題放在追究責任前面。
大學時期曾參加合氣道社,被剃光頭丟到山上集訓。(謝正寬提供)
日本求學階段,讓謝正寬感觸最深的是「誠意」的力量。
謝正寬還記得,在剛開始面對個案時,遇到很大的障礙,但老師阪內先生跟他一起檢討錄音後,並沒有指出太多的問題。阪內先生說:「你下周還要跟個案談,我講太多會影響你的信心。我只要你記住,如果你能讓個案感受到你的『誠意』,就成功了一半。」
這句話,不僅指導了他在日後的諮商過程,也成為他的經營理念。
謝正寬記得,他曾明確的運用這個技巧,去解決員工與公司的矛盾。有一次,一個機車部門的員工,因為對公司不滿,被調到謝正寬手底下。面對這棘手的情況,謝正寬決定開誠布公跟那名員工深談,說服他去管理庫存。他說:「你不高興很正常,難免工作中會分心。我不把你調到生產線上,以免你不小心出現生產瑕疵,我讓你管倉庫。」交心的結果,讓這名員工相當服氣,再也沒有發出不滿的聲音。
回想在日本學習的這幾年,謝正寬說:「在工商管理中有三個要素:人事、事務、財務,那幾年我學會了觀察人、管理人,也讓我懂得去感覺市場的需要。」
日本取經 二年產量增六十倍
1973年回台灣後,謝正寬接掌了功學社的自行車部門。當時,功學社的自行車生產還在起步階段,年產量只有區區五百台。從日本取經的謝正寬,運用了山葉機車、TOYOTA的經驗,改造生產流程,在短短二年內,就讓年產量增為三萬台,成為台灣自行車第三大品牌。
「我用了當時很熱門的豐田模式,」謝正寬說:「其實豐田模式的精華,不是現在大家拚命強調的『零庫存』,精華應該是Just In Time(及時抵達)。」
謝正寬表示,落實「Just In
Time」才能減少不必要的花費,不浪費庫存空間或停線待料。然而,要落實豐田模式的概念卻相當難,必須精準計算消費者的需求,也需要清楚的溝通、協調。
看到需要 研發小摺系列
因為學心理學,謝正寬更懂得「看到」人們的需要。十幾年前,謝正寬已發現:「當初台北捷運還在蓋,我就在想,如果通勤族上下班能夠搭配自行車,一定很方便。」不過,一開始的研發並不順利。謝正寬說:「當時只想要做小輪徑的車,但是賣得不好,車友反應攜帶不便,才決定做小摺。」
謝正寬說,小摺是1995年阪神震災後,被當作救災、防災的必備品,在日本開始風靡。一開始是設定在都會的中短程代步工具,輪徑小,不適合久騎。
為了更符合都市人的需求,謝正寬首度把用在登山車的「軟尾巴」技術用在小摺上,加強前後避震功能,還增加小摺的變速段,加大輪徑,讓車子有公路車的性能。因此,功學社的小摺可以爬小坡、騎長程,一舉打中都市人既想上班代步、又想郊外運動的需求。上市後,果然賣到缺貨。
鐵騎老頑童 與車友零距離
被戲稱為「老頑童」的謝正寬,和車友們的關係,只能說是「零距離」。
「校長對車友很好,他實施的單車回娘家服務,讓車友每周把車子送回來免費檢修、保養,很受消費者歡迎。」在功學社單車公司待了十五年的執行長黃銘松說。他還補充:「我們辦的所有比賽,他也堅持一定要自己頒獎,像個真正的校長!」
車友郭小姐說:「校長很有童稚之心,從小於8歲到大於88歲,都可以做朋友。」她說,謝正寬沒有距離感,待車友如家人。同時,郭小姐也表示,謝正寬很「正直」,不會因為跟車友的交情隨意讓產品打折。
員工們也說,謝正寬不僅常「校長兼撞鐘」指導單車學校的學員、自己當模特兒錄製教學示範影片,還會請車友試騎研發中的新車,把意見用在研發改良。
在採訪過程中,謝正寬每每岔題講到他帶著車友們環臺灣、遊離島的種種,興奮之情,絲毫看不出他已是個70歲的老人,還患有心臟閉鎖不全症,膝蓋又動過手術。難怪,謝正寬感嘆「自己最大的敵人就是年齡」。因為,校長和車友們每年的單車之旅正精彩!◇
誠信 將自行車推向世界
文 ◎ 陳霆
功學社從1972年成立「自行車事業部」開始,號稱「以生產機車的技術,來製造腳踏車」。
在1980年代,歐美國民由於平時都有汽車代步,很少運動,習慣在假日改騎自行車到郊外,對自行車的需求與日俱增。1982年初,美國西爾斯百貨(Sears)前自行車採購經理Larry
Michelson試圖到東亞尋找一個自行車的製造商。
謝正寬回憶:「那天他來參觀工廠時,剛好遇到休假,我們帶著他到黑漆漆的廠房參觀。」
謝敬忠、謝正寬一邊帶領他參觀自行車工廠,一邊談論經營理念。當時功學社成立自行車部門已有十年,產品在海外也有經銷網,西爾斯百貨對功學社自行車的品質很滿意,卻質疑運送是否都能如期完成。
當時謝敬忠說:「一定會如期送到,真來不及就用空運送到美國。」聽完謝敬忠不惜賠本的保證,Larry Michelson當下就決定與功學社的合作關係。
Larry
Michelson在為謝敬忠的傳記寫序時,寫道:「在今天這個商業化的社會,人與人的關係來得快去得也快……我因此想,也許功學社所擁有的真誠及商業哲學,能夠為這個商業世界,帶來正面的改變。」
截至1985年底,功學社已為西爾斯提供超過一百萬臺自行車,隨後也被評選為西爾斯百貨的世界百大製造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