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畫與生活 | 秋庭戲嬰圖 姐弟倆
庭院中,姊弟二人圍著小圓凳,聚精會神地玩推棗磨的遊戲。不遠處的圓凳、草地上,還散置著轉盤、小佛塔、鐃鈸等精緻的玩具……
文 ◎ 雯子 參考 ◎ 臺北故宮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有一個題材叫「嬰戲圖」,描繪孩童們遊樂嬉戲的場景,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展現的是一個活潑天真、無憂無慮的童稚世界,讓每個人都能會心地回想起那個純真甜美的年代。還經常會與生肖圖案、各種吉祥物、佳節慶賀主題等結合在一起,以表達中華民族文化倫理中的象徵意味,諸如「多子多福」、「赤子之心」、「兄弟和睦」、「連生貴子」、「五子登科」、「五福臨門」、「歲朝豐年」、「年年有餘」、「麒麟送子」等等,深受大家的喜愛,體現出人們對吉祥安康淳樸美好生活的嚮往。
「秋庭戲嬰圖」庭院中,姊弟二人圍著小圓凳,聚精會神地玩推棗磨的遊戲。不遠處的圓凳、草地上,還散置著轉盤、小佛塔、鐃鈸等精緻的玩具。背景部分,筍狀的太湖石高高聳立,造型堅實挺拔,周圍則簇擁著盛開的芙蓉花與雛菊,以及前景中的鴨趾草。這樣的布局,不僅沖淡了湖石的陽剛之氣,也充分點出秋天的節令。畫中姊弟倆所玩的棗子,是中國北方的作物,在當時的江南並不生產;全畫的描寫細膩寫實,顯示出北宋末期的宮廷院畫特質,由此推測此作完成的時間,應該是在宋徽宗的宣和畫院時期。◇
│擺設│
畫有左右兩張白色花紋的黑色圓凳,由於南宋存世漆器不多,此畫中的黑漆圓凳常被視為重要參考。黑漆上的紋飾技法,有稱之「螺鈿」,但因不見珠貝光澤的表現,或許與「平脫」技巧有關。這兩種漆器的裝飾手法,前者是在漆胎上貼珠貝,後者則是貼金銀箔片,經乾燥後再加髹漆程式而成。
│玩具│
左側圓凳上,是一個利用棗子製成的棗磨兒,兩位孩童正專注地撥弄著棗磨。右側圓凳上堆著人馬轉輪、八寶紋紙格、玳瑁盤、小陀螺、紅色佛塔與雙碗缽,地面還丟著一對小鈸。小朋友們總是把玩具到處亂放呢,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其他的就不聞不問了,其實畫家巧妙地安排了這一「自然而然」的細節。
│遊戲│
推棗磨:有感於鮮棗子三只,細竹篾一根,其中一棗去半露出棗核,下由三根棍子鼎而立之,另二棗置竹篾兩端,放在棗核上,然後輕推便會旋轉不已。
│衣飾│
姐姐身穿白色淺花紋的交領衫,衣領、袖口滾紅褐色邊;下身為白色暗花紋褲。頭上梳著雙鬟,以青、紅色髮帶以及玉釵、珍珠等裝飾。弟弟則身穿紅色金紋對襟罩衫,下身為白色印花褲,頭髮如烙鐵樣,是常見的孩童髮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