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亂象叢生 人民幣無力救歐元

?"
中國總理溫家寶9月14日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願以加大投資歐洲交換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第二天歐盟委員會發言人駁斥兩者毫無掛勾。(AFP/Getty Images)

在全球擔憂歐債危機引發第三次經濟蕭條之際,北京開出政治籌碼,以加大對歐洲的投資交換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然而,大陸金融界的混亂狀況及國營企業的特權,完全違背市場經濟基本原則,亂象下的人民幣能救歐元嗎?

就在全球擔憂歐洲債務危機會引發第三次經濟蕭條時,9月14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大連2011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北京願意加大對歐洲的投資,但歐盟應盡早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第二天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否認歐盟委員會承諾以市場經濟地位換取中國的投資,她說:「巴羅佐(Jose Manuel Barroso)主席在同溫總理近期交談中,完全沒有將兩者掛勾。」

影子銀行映照的非市場經濟

外界評論北京開出的政治籌碼太離譜。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政府依然控制許多行業和領域,離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定義和歐美一些市場經濟相差甚遠。」9月7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題為「中國國企變身影子銀行」的文章,揭示出大陸金融界的混亂狀況以及國營企業享受的特權,這些都完全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

文章以中國揚子江船業有限公司為例,這家造船廠第二季度有逾25%的稅前利潤來自於向其他企業放貸。由於大陸銀行只向大型國營企業放貸,眾多民營中小企業無法從正規銀行得到貸款,於是不少國營企業把貸款來的錢或多餘的現金,轉手貸款給中小民營企業,從中獲取高額利息。

據中國《經濟日報》報導,從2010年初到8月底,有64家上市非金融企業發放過貸款,其放貸總額達到169億美元,這些企業中至少有90%是國有企業。分析師們指出,這些影子銀行每年的資金流量可能已達2萬億人民幣(合3100億美元)之多,相當於大陸GDP的5%左右。

北京應該出手幫歐盟

光這些影子銀行發放的貸款數目就相當於希臘的欠債,從道理上講,坐擁3.2萬億美元、擁有全球外匯存底的30%的北京當局應該幫歐盟,無論是匯市的動盪、貿易流動的劇變,還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都不是中國願意看到的。因為中國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據摩根大通(JPMorgan)估算,美國經濟每增長1%,中國的出口額就會相應增長5%。從戰略角度講,中國要想擺脫「美元陷阱」,歐元的屹立不倒就至關重要。在目前中國外匯比例中,美元約占70%,歐元占20%多,其他占10%。

不過國際社會一直質疑北京當局沒有誠意、也沒有能力幫助歐元解困,因為大陸還有那麼多生活在貧困線之下的窮人,國內矛盾非常尖銳,而解救歐元是這麼艱難的事,與其說是經濟問題,不如說是歐盟內部的政治協調問題。光紓困希臘就是一筆代價高昂的買賣: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此已花了1100億歐元,接下來還需再花費約1200億歐元。為一個比自己富裕很多倍的國家買單,中共能這麼無私嗎?形象地說,大陸官員已從全球金融危機的第一階段吸取了一個教訓:「接住一把下落的劍是沒什麼好處的」。


國際社會質疑北京當局沒有誠意也沒有能力幫助歐元解困。圖為北京一文化藝術節上的展演活動。(Getty Images)

「醉翁之意不在酒」

外界分析中共很可能只會象徵性地購買一些南歐國債,不過有人進一步分析說,哪怕那些象徵性的幫助,背後也是另有企圖的。美國南卡萊羅納大學謝田教授表示,「在2009年的時候,中國曾經購買葡萄牙和愛爾蘭的國債,其目的是讓這些小國家來遊說歐盟承認其經濟市場地位。要求放寬軍售,以購買歐洲的先進武器,從而希望在臺灣、南海、關島等地構成威脅,達到影響世界和平的目的。」

路透社引述一些分析人士的觀點,「在歐洲有幾個中共投資項目,從長期來看可能不僅僅是商業性質的。希臘比雷艾夫斯港和義大利那不勒斯港等大型港口項目,令歐洲國家的國防和外交部門的一些人感到擔心。那不勒斯港也是北約的主要基地之一。」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夏明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的一些海外投資公司,實際上是國家機構在運作,是政府的主權基金,都是政府的『白手套』。希臘作為北約的成員國,連接巴爾幹一些國家,是中東、西歐國家的一個通道,很多重要的戰略活動在那邊展開;包括空軍、海軍等方面的合作,另外也是毒品走私和人口販賣的巴爾幹地區通道。」

大陸銀行怪象:錢越存越少

就在大陸銀行在歐盟充當救援好漢之際,2010年8月12日《人民日報》有文章稱,「100元錢存上9年只剩下60多元、銀行存款餘額達不到指定限額就要扣錢……一些律師、低收入家庭最近開始質疑銀行收取小額帳戶管理費的行為:銀行有權單方面收取小額存款帳戶管理費嗎?錢越存越少,合理嗎?」其實這種怪事早就發生了。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分行2005年4月30日發布公告稱,從今年7月1日起,深圳建行將對日均存款500元以下的人民幣個人活期存款帳戶收取10元管理費,同時按照0.01%的年利率計息。

除了手續費的不合理,在銀行低利息而社會高通脹(6%以上)的大陸,貨幣的貶值令每個人存款的實際利率都是負回報,而國營企業卻能人為地獲得低利率貸款,並轉身把貸款投到影子銀行裡掙大錢,這實質是讓不富裕的百姓補貼富裕的企業,這種「劫貧濟富」的亂象因是「國家政策」而無人敢質疑。

自身都亂象叢生的人民幣,怎麼能幫助歐元整頓調理呢?一是不願,二也不能。◇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