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級富豪都是共產黨員

以任何國際認可的衡量方法來看,中國的財富不均現象比印度、美國或甚至像巴西這類的國家都還要嚴重。超過4億人的淨所得,在過去十年來是停滯的,而且絕對貧困程度有增無減。圖為2009年1月18日,河南省蘭考,一位婦女帶著孩子,家徒四壁。(Getty Images)
根據胡潤百富榜(Hurun Report)的追蹤發現:中國最富有的1,000人中,有90%是官員或是中國共產黨員。這表示這個國家被分成為兩個群體:一群是數量較少、關係良好且坐收其利的階層人士,另一群則是沒有什麼機會分享經濟成長果實的十億人口。
編譯 ◎ 葉淑貞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國際安全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兼任副教授及美國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學者李約翰(John Lee
)日前在《華盛頓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的國有億萬富翁〉的文章,他指出在中共獨裁極權的制度下,社會新富絕大多數都是共產黨員。
中國億萬美元富翁人數激增
《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上,中國億萬美元富翁人數今年達到146個,比起去年的128個,明顯激增。對於一個每八年規模就翻一倍的經濟體系來說,富豪隊伍日益壯大的事實,沒什麼好令人驚奇的,然而根據胡潤百富榜(Hurun
Report)的追蹤發現:中國最富有的1000人中,有90%是官員或是中國共產黨員。這個跡象令人不安。如果仔細檢視實際創造和分配這些財富的過程,就可以了解「集權模式有利於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是完全錯誤的。
國有企業獨蒙其利
中國經濟社會中最重要及最有利可圖的部門都是保留給國有企業,而私有企業廠商則無法參與。從2000年開始,中國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融資(主要是銀行貸款)以優惠利率保留給國有企業,從2008年至2010年,這個比率上升到驚人的90%,目前是80%。
這造成了150個中央及12萬個地方政府的國有企業的崛起,並擁有絕大部分的國家財富,而大約400萬個私有公司和數以千萬計的小型企業只能爭食剩餘的零頭。讓我們看看以下驚人的統計數據:中國150個國有企業就占有三分之二的國內生產毛額,而他們的盈利大約占每年全國財富的一半。
雖然許多國有企業是上市公司或正式私有化,但在政府至少掌握了一半的股權,有的還高達三分之二。國有企業是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控制的,內部的董事會及資深經理人是由公司向共產黨的組織部諮詢而任命的。毫不奇怪地,國有企業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董事會成員和四分之三的高級管理人員是共產黨的官員或黨員。
共產黨員荷包滿滿
這種由共產政權主導的模式所造成的問題是﹕如果企業家和其他商人想掌握優勢,就需要共產黨的支持,或更有甚者,自己就必須是共產黨黨員。這表示這個國家被分成為兩個群體,一群是數量較少、關係良好且坐收其利的階層人士,另一群則是沒有什麼機會分享經濟成長果實的十億人口。一個很少被注意的事實是﹕中國貧窮狀況的改善,有80%發生在1979年至1989年間,即經濟改革的第一個10年,也就在中國國有企業模式崛起之前。
中國原本是亞洲地區財富分配最平均的,但自從國有企業崛起之後,就成為財富分配最不平均的社會。以任何國際認可的衡量方法來看,中國的財富不均現象比印度、美國或甚至像巴西這類的國家都還要嚴重。超過4億人的淨所得,在過去十年來是停滯的,而且絕對貧困程度有增無減。國有企業每年的盈利增加達20%到30%,但平均家庭所得卻只增加微不足道的2%到3%而已。
幾乎所有中國最富有的人,都是在諸如房地產和建築、資源、重工業和電信等這些國家主導的部門,賺得他們的錢。他們可以通過優惠條件取得最好的土地,可以有特權取得低於市場利率的資本,或通過特殊的通路獲得國有企業的上市股票而飽賺得一筆,而這些最富有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共產黨官員。
中國國營公司的角色及龐大程度,是任何現代經濟史上前所未見的。我們需要倒轉歷史,讓數以百萬計的民營企業人士公平地獲取經濟和商業機會。但是中國共產黨維持政治權力的關鍵是確保它在原料、職業和專業機會的分配居於主導地位。因此,它不可能願意釋出此掌握經濟和影響力的槓桿。
對於數量越來越多的超級富豪來說,這是一個好的消息,但對於大多數的中國人而言,則是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