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古畫與生活 | 元人戲嬰 祥瑞應景

?"
〈同胞一氣〉,元,佚名,絹本設色畫,158.9×103.3公分,臺北故宮博物院。

孩童圍著爐火烤包子,一邊吃著卻還虎視眈眈看著爐上的包子,口水直流,連小花貓也引頸等美食;唯有最小的孩子自顧自跑到一邊,把包子綁上當毽子踢起來了!

文 ◎ 雯子  參考 ◎ 臺北故宮

同胞一氣


三個孩童手中、嘴裡雖然各拿著包子,可眼睛卻還虎視眈眈地看著爐上正在烤的包子。小花貓聞到香味也急忙來湊熱鬧。
 
把包子綁上當毽子踢起來。

冬日庭院中,四個孩童以屏風擋住寒風,圍著爐火取暖飲茶烤包子吃。三個孩童手中、嘴裡雖然各拿著包子,可眼睛卻還虎視眈眈地看著爐上正在烤的包子,口水直流,連可愛的小花貓聞到香味也急忙來湊熱鬧;唯有最小的孩子玩心特重,竟自顧自跑到一邊,把包子綁上當毽子踢起來,神態得意淘氣,真是惹人憐愛。畫家將小孩子貪吃好玩、純真自然的天性表露無遺。

畫名〈同胞一氣〉,即以燒炙包子時冒出的煙結成一氣,以諧音寓意兄弟和睦團結;庭院精美的石欄後栽著寒竹,假山旁高大挺拔的白柚樹上結滿碩大芳香的果實,上有 祥雲繚繞;紅色的山茶花應節盛開,前景處的水仙和雛菊幽幽散發著芬芳,畫面充滿愉悅祥瑞富貴之意。
 

三個小孩戴在胸前的鎖片皆以金鍊相連,鑲珠帶玉十分豪華。

小童衣著厚襖,頭戴皮帽,腳登長靴,皆為元人裝束。其中兩個孩子頭戴短圈,是一種沒有頂部的帽子,為一長型布條,後端縫起套在頭上,類似婦女勒眉,但較寬大,有的前端有凸出裝飾圖案。年紀較長的孩子帶著貂鼠等珍貴毛皮製成的短圈,最小的孩子戴著後幅較長的短圈,另一年長的孩子戴著用窄條紮起,由腦後綁至前方的頭巾。除了背對畫面的孩子外,三個小孩戴在胸前的鎖片皆以金鍊相連,鑲珠帶玉十分豪華。

元人夏景戲嬰圖


〈元人夏景戲嬰圖〉元代,佚名,126.6×60.9公分,臺北故宮博物院。

繪垂楊文石,環以曲檻。一童擎荷蓋,一執榴花,一持五毒宮扇,官服髻髮。兩童持几,几供鍾馗,旁設瓶花、水果、粽子等物。一兒以繩繫蟾蜍,一兒後隨作戲蟾狀。細審人物之開臉,及庭石之苔點畫法,頗近於明代中期之後的風格。

元人秋景戲嬰圖


〈元人秋景戲嬰圖〉,126.6×60.9公分,臺北故宮博物院。

秋郊明月下,六嬰兒穿各色繡花長衫,在大樹坡石間嬉戲,或捧花提籃,或撫弄兔兒,或招呼同伴,前有盤,盛秋季應時水果。

元人冬景戲嬰圖


〈元人冬景戲嬰圖〉,126.5x60.8公分,臺北故宮博物院。

四孩童相聚玩耍,一人騎羊,三人扮胡人相貌,蓋、捧佛、攜梅前後隨護。背景古松蒼翠、梅花盛開、湖石挺拔,正是歲朝時節,配以三隻白羊,寓有「三羊開泰」的吉祥之意。

〈元人夏景戲嬰〉、〈元人秋景戲嬰〉、〈元人冬景戲嬰〉是屬於同一組「春夏秋冬」的四季掛屏,可惜〈春景戲嬰圖〉已佚失,難以復原全貌。◇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