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古畫與生活 | 閒看兒童捉柳花

?"
〈閒看兒童捉柳花〉明,周臣,116.6x63.5cm,絹本設色畫。

一個兒童仰首張嘴,另兩個兒童在奔跑捕捉,既用意象的手法表現出孩童「捉」的意趣和柳絮的輕盈,又把春末夏初萬物復甦的氣氛烘托得恰到好處,進而營造了詩一般的畫境。

文 ◎ 雯子    參考 ◎ 臺北故宮

閒看兒童捉柳花

柳蔭庭院,三名童子於春風中捉花絮,一翁服巾,閒立旁觀。畫題出自白居易〈別柳枝〉:「誰能更學孩童戲,尋逐春風捉柳花」,以及楊萬里的〈閒居初夏午睡起〉:「日常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畫家周臣根據詩意,描繪出暮春將入初夏時節,午睡後的高土悠閒地散步庭院裡看孩童玩耍的情趣。


〈閒看兒童捉柳花〉局部,一翁服巾,閒立旁觀。

 


〈閒看兒童捉柳花〉局部,三名童子於春風中捉花絮。
 

此畫構圖採邊角式,雖與浙派同樣傳承自馬、夏傳統,但卻了無浙派剛勁的筆調,處處洋溢著南宋院體繪畫抒情的風致。筆觸精細的楊柳、芭蕉、茅亭、山峰,遠處大片的留白,給人一派清新、純樸、輕鬆的感受。

山石先用禿筆勾勒,然後用「拖泥帶水」法渲染,最後加以皴染,充分展現出春末夏初山上草木復甦的景象。整個畫面景物、人物多集中在畫面左下部,柳樹、人物刻畫細緻,山石、樹木、青草則刻畫簡約,畫面整體氣韻生動。

周臣,字舜卿,號東郵,吳(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月不詳,其代表作品有〈香山九老圖〉、〈刺日圖〉、〈寧戚坂牛圖〉、〈山亭納涼圖〉和〈春山游騎圖〉等。

嬰戲圖卷


〈嬰戲圖卷〉明,夏葵,絹本設色,2.5cm×113.7cm,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

〈嬰戲圖卷〉畫面熱鬧非凡,一群白白胖胖的小兒們真是玩什麼的都有,有敲鑼的、打鼓的、捉迷藏的、觀賞金魚的、打燈籠的、習武的、持戟的、扮魁星點斗的……構圖樸拙生動,造型圓潤自然,充滿富貴喜慶的歡樂氣氛。◇


〈嬰戲圖卷〉局部,捉迷藏。


〈嬰戲圖卷〉局部,觀賞金魚。

 


〈嬰戲圖卷〉局部,打燈籠。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