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阮虔芷的戲劇人生

?"
碰到事情永遠是正面思考,阮虔芷從知名藝人到成為臺灣炙手可熱的金牌製作人。

十八歲從澎湖隻身來到臺北,成為知名藝人;三十五歲因為想當媽媽,毅然從掌聲中抽離淡出演藝圈,卻又因緣際會成為一位成功的製作人。在臺灣一片好評下,轉戰中國境內,卻在大陸遭受嚴重虧損的低潮,奇蹟似地以《換子成龍》、《順娘》、《寧為女人》等多部電視劇,高踞收視排行榜第一名。阮虔芷的人生轉折,就是一齣精采好戲。

文 ◎ 陳柏年     圖片提供 ◎ 阮虔芷

阮虔芷是美麗的,她的美有一種光潔溫柔的氣質,你會以為她可能不諳世俗人情;然而不論在職業、家庭與戲劇生涯中,她卻又是非常通達和善、細膩入微地體貼人心。這樣的特質使人聯想到靜靜散發香氣的芷草,以及和光同塵的美好哲學——就像她所製作出,一齣齣亂世中有著真心真情的兒女,叫好又叫座的戲劇一般。

正面思考 「只要努力就會好」

從知名藝人到成為臺灣炙手可熱的金牌製作人,阮虔芷卻在2003年,第一部在大陸拍攝《無鹽女》的時候,陷入最大困境。她形容自己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負號開始」。

由於遭逢錯誤的合夥人,竟然在開拍不久就幾近於受騙的情況下,虧損了1,000萬人民幣,相當於4,500萬臺幣。個性柔韌堅毅的阮虔芷,不想讓同為臺灣知名製作人的夫婿夏延平知道,只有默默扛下。豈知回到臺灣,發現正在臺灣製播的《時來運轉》也虧損了將近2,000萬臺幣,情況可謂是雪上加霜。她說:「我們不是財團,這是一筆很大的債務。我不敢跟我先生講,因為第一,當時他覺得在大陸,我們人生地不熟,所以並不贊成我到大陸發展;第二,他不管錢,也沒有人脈可以借錢。而且我想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個人煩惱,所以我就自己一個人悶頭處理這些事。」

阮虔芷毅然決然一個人面對:「我最大的特點就是碰到事情永遠是正面思考。當時我想最壞也就是這樣了。我還能比現在更壞嗎?所以我告訴自己:『只要努力就會比現在更好。』」

當時家裡食指浩繁:媽媽、婆婆都住臺北家中,有一個看護的菲傭;一兒、一女還有先生七口人,因為沒有現金,所以最常吃飯的地方就是可以簽帳的飯店。這樣的情況下,她還能心平氣和,主動前往電視臺,商談臺灣債務不合理的地方,提出解決辦法。驚訝於她的勇氣,夏延平稱讚她:「妳好厲害!我們全家現金只剩50塊,妳還能挺著腰桿走進去。」阮虔芷心裡想:「我又不偷,又不搶,沒有什麼好心虛的?」

當時有人勸她回臺灣算了,然而她力扛一切,花了三、四年時間,才把這個缺口補回來。後來《無鹽女》克服萬難,在大陸順利製成,收視率節節高升。

如今回頭看,她說真心感謝那個騙她的人:「為什麼要謝謝他?因為臺灣人特別信任人,如果不是這樣,我以後不會對我的合約那麼小心。」在下一部戲《換子成龍》的合約,由於她的堅不退讓,對方終於軟化。那部戲是她製作人生涯的轉捩點,播出後,在上海、成都、重慶、杭州、南京等地皆奪下收視冠軍,演員迅速走紅。十年至今,只要阮虔芷所製作的戲,在臺海兩岸都是品牌保證。

澎湖女兒 「社會責任我一定要做」

人稱「阮姊」的阮虔芷,不論在家裡或職場中,說話總是溫言軟語,從不疾言厲色。她說這種自然流露的「軟功夫」,要歸功於已逝的慈母:「我媽媽影響我很大,她雖只有小學畢業,但是很多智慧的話留在我心底。像媽媽常說『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

阮虔芷的父親是一位任職澎湖、薪水微薄的公務員。母親不但要照顧五個女兒,還要兼顧家中自搭雞舍與澎湖軍中福利社的工作,勤儉持家、與人為善,一生做了很多善事。阮媽媽生了五個女兒,阮虔芷卻還有一個「養妹妹」。阮虔芷說:「因為她生下來後,親生媽媽就過世了,修女說先放在阮家吧,看有沒有人領養。我就跟媽媽說:『我沒有妹妹,她可不可以留下來?』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家裡有多窮,媽媽就為了我這句話,就把我妹妹留下來了。」阮媽媽格外細心照顧這個女兒,後來幾個姊妹陸續出嫁,只有這個妹妹結婚時有嫁妝。阮虔芷說:「因為我爸爸說:『別人家的孩子我們要更愛她。』」

談到當年18歲,高中畢業後就隻身來到臺北發展,原因之一,是當年澎湖醫療落後,父親遺憾離世,使她萌生「要為下一代追求更好的環境」的想法。另一個原因,就是她自我成長的強烈動機:「因為臺北市是競爭最激烈的地方,這樣才會有進步。」


年輕的阮虔芷因脫俗的氣質被星探挖掘,成廣告明星後入行演藝界。

 


阮虔芷以《新白娘子傳奇》中端莊、美麗、善良的觀世音一角紅遍全亞州。

阮虔芷從會計做起,因為脫俗的氣質被星探挖掘,成廣告明星後入行。第一部擔綱重要配角的《又見阿郎》即被提名金鐘獎最佳新人獎項。隨後在《星星知我心》演出小彬彬的母親,更讓她的知名度水漲船高。臺灣多部連續劇中擔任要角後,以《新白娘子傳奇》中,端莊、美麗、善良的觀世音一角紅遍全亞州。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部片酬她分文未取:

「《新白娘子傳奇》是我唯一沒有拿到片酬的一部戲。因為那時候剛好有不同工不同酬的制度,製作人與該給我的酬勞有所出入,因為給得很低,那我覺得我寧願不要,對方也就沒有給我錢了。」阮虔芷笑說:「但是這卻是現在我在大陸最紅的一部戲。20多年來,所有大陸朋友認識我都是因為這部戲。現在回頭想想,受益最多的卻是我。」

阮虔芷製作的戲劇,永遠帶有正面、溫暖,教化社會的善良人情味。事業有成之後,她也積極回饋社會家園。十年前,她創立了逸仙扶輪社,創設目的是因「全女性的公益社團」,以孩童與老人為服務對象。去年臺灣七個地區的扶輪社共捐出111輛康復巴士給全臺各縣市,阮家三個姊妹也聯合捐了一輛以母親為名的復康巴士給澎湖縣,做為媽媽過世七周年的紀念。阮虔芷說:「社會責任我一定要做,如果大家都做,那很好,如果大家都不做,還是我做。」這樣的堅持,在演藝圈內格外罕見。


十年前,阮虔芷創立了逸仙扶輪社,以孩童與老人為服務對象,去年扶輪社捐出111輛康復巴士給全臺各縣市。

全方位兼顧 贏得「臺灣真女人」之名

有人說阮虔芷是「超級女強人」,事業、家庭、經紀人三方都兼顧無礙,並且都「顧得讓人無法挑剔」。35歲那年,她本來要為家庭放下演藝事業,專心養兒育女,卻意外成為了專職的製作人:「我本來要退居幕後,很多人很訝異我說不演戲就不演了,可是我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那時偶然的機會,省政府要做一個『不行賄、不索賄』的節目,叫《法冷情深》,製作費很低,才十幾萬,我接下來製作,沒想到播出時收視率特別好,結果中視就找我去當製作人,專門做六點半閩南語時段的節目。」阮虔芷製作的第一部戲《良人》,即入圍金鐘獎七項提名肯定,開啟了她的製作人生涯。2001年參與製作的《貞女、烈女、豪放女》更一舉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編劇等三項大獎肯定。後來她發現擔任製作人是可以兼顧家庭,照顧孩子,至少能自已掌控時間,所以就一直做下去了。


阮虔芷與夫婿臺灣知名製作人夏延平結褵20年,從來沒有疾言厲色吵過架。

阮虔芷的細膩入微,不僅在製作戲劇時場場皆到,諸如配樂、道具、字幕等細節,她都嚴謹以對,務求盡善盡美。而每一檔戲播出前,她至少要來回看20遍以上:「因為多一雙眼睛,就更能看到瑕疵,也就比較不會出錯。」難得的是對待家庭,她也一樣全心付出。她與夏延平結褵20年,從來沒有疾言厲色吵過架:「只有一次他覺得我太自私總是把媽媽揣在身邊,沒有把照顧媽媽的機會分給其他的姊姊。」

即使孩子幼小時,阮虔芷必須與夏延平輪流當「候鳥父母」,輪流奔走兩岸,她依舊是個「滿分媽媽」:「我不知道怎麼罵孩子,我的這兩個孩子,其實只要你很正經的跟他們說,他們就會很害怕的。」如今女兒在英國牛津大學念預備學校,兒子在溫哥華念少年航空學校,兩個人都知書達禮、好學上進,毫無驕奢之氣:「兒子很乖,一個月只花100塊加幣,相當於3,000塊臺幣,他說每當錢快用完了,就知道是月底了。女兒為了省錢,在英國與同學合租房子,會偷偷跟爸爸說:『不要讓媽媽來看我,怕媽媽來看了我住的地方會心疼。』」阮虔芷欣慰的說:「我們一家人很親很親。家庭凝聚力很強,從小就很膩在一起,現在也是一樣,很珍惜可以相聚的時光。」


阮虔芷全家福。與其說阮虔芷是「超級女強人」,不如說她展現的是「臺灣真女人」的貼心柔情。

對待自己的長輩,阮虔芷的深情也令人感動。她事母至孝:「我媽媽在我46歲的時候走了,我一輩子只有三年沒有跟她住。」因為媽媽和婆婆長住家裡,兩個兒女也和奶奶和外婆很親:「我媽媽走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我一定會受不了,因為我跟我媽感情最好。可是後來我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慘,因為我覺得我對媽媽已經毫無遺憾,無憾的感覺真的很好。其實跟媽媽和婆婆住,我覺得我得到的更多,我的孩子跟奶奶和外婆相聚的時間更長,感情更好。奇妙的是,母親去世當天晚上,家人在餐廳吃飯時,就有蝴蝶飛進餐廳來。第二天,還有蝴蝶飛進我的車子裡,盤旋不走,第三天又有蝴蝶在我車裡。」傳說蝴蝶是過世親人捎來的思念與問候:「蝴蝶飛進車窗來是很不容易的,還連續兩次,所以現在我女兒只要看到有蝴蝶,就覺得是看到外婆。」

當時自己的媽媽需要在家洗腎,阮虔芷也事必躬親:「我早晚六點、十二點都要幫她洗腎,一天要四次,我都快變成專家了,壓一壓她的腳就知道:喔,她今天要洗2.5(公斤的腹膜透析液)。喔,她今天比較好,要洗1.5。我有一陣子撕腹膜透析的紙,撕到右手大拇指和食指都不能動了,醫生說這就是職業傷害,還打了少量的類固醇,才能讓手指活動。」儘管家有看護,只要她在家中,必定會溫柔細心地為媽媽剪指甲、挖耳朵,處理鼻頭粉刺。與其說她是「超級女強人」,不如說她展現的是「臺灣真女人」的貼心柔情還適切些!

厚以待人 「每一部戲都要超越自己」

阮虔芷所製作的戲不多,一年產量最多就是兩部,但是每一部都是精心打造,並且所有集數都完成了才推出。由於她不迷信找大牌明星,而是找「最合適的演員」,也贏得了「臺灣馮小剛」之稱,讓大陸演員都搶著找她演戲。她說:「我的工作人員都跟我十幾年了,人家要拍戲都是臨時組一個班底,我不需要。我不拍戲的時候會給這些主要工作人員半薪,我如果不拍戲,他們還可以接別的戲,但是我需要的時候他們就一定會回來。如果不回來,就會很快的有人遞補這個位子,十年來都是這樣。」阮虔芷說或許有人會覺得這種做法很傻,但是她覺得是應該的:「這些人都跟妳這麼久了,就算是給一點鼓勵吧也是應該。」這種優厚條件不但創下演藝界前所未見的先例,也使她的工作人員默契絕佳。

對於阮虔芷來說,拍戲是解決重重問題的過程:「拍戲是什麼?就是把所有的困難解決,戲就拍完了,今天解決這個問題、明天解決那個問題,解決完了戲也就拍完了,這就是我的工作。」

儘管阮虔芷寬容退讓的「人和」功夫一流,在面對大是大非的關頭時,她還是會展現決斷的魄力。曾經有位藝人拍了七、八個月的戲,只剩八天殺青,她卻因為細故鬧脾氣,要求導演帶著劇組與演員向她道歉,否則就要違約離開。面對不連戲、勢必重拍,多耗200萬人民幣的危機,阮虔芷絲毫不為所動。她描述當時很多人都要她委屈求全:「求都把她求回來!」她卻嚴峻回絕:「不。」問她為什麼要多花這麼多錢?她說:「因為我們有社會責任,我們要讓她知道這是錯的。」

談到她的作品,阮虔芷說:「我覺得製作每一部戲都要超越自己以前的作品,所以我的戲一部比一部更好看,因為都要超越我以前所有的作品。」對於目前臺灣電視劇的狀況,阮虔芷特別憂心:「談到這個話題其實我是很難過的,因為我看到了臺灣電視界的從興到衰。」對於臺製電視劇的困境,阮虔芷不諱言這是國家政策的問題:「韓國在經濟最不景氣的時候發展文化產業,然後呢,假設韓國公司賣臺灣一集500美金,韓國政府就給你500美金的獎勵,這樣促成業界競爭,激勵了自己的人,也鼓勵行銷國外。臺灣沒有這樣的做法啊。」然而她仍然肯定臺灣演員的「藝德」可敬,也是她大量鼓勵並起用臺灣演員的原因之一。


在五光十色的演藝圈多年,阮虔芷依舊保有一種清新、溫暖的氣質。

在這個五光十色的演藝圈多年,阮虔芷依舊有一種清新、溫暖的氣質。女性的睿智美德、豐富的情感與峰迴路轉的變化交織而成的精采人生,就像她的戲劇一般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她說:「其實我覺得我的個性都沒有變,我相信每件事冥冥中都有安排。我覺得人最基本要做到,旁人竊竊私語的時候,我不心虛、不感覺自己有做虧心事,這就是我給自己的期許。」◇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