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胡溫同意習近平上位的內幕

?"
習近平今年2月出訪美國,4月上榜美國《時代》周刊當今全球一百名最具影響力人物。(攝影/李莎)

習近平遠非外界所傳是江澤民所中意,薄熙來才是江所欽定接班人選,江系意圖藉由政變取得政權。而因著胡耀邦與習仲勳「老臣為國」的理念,與胡溫長期的蹲點安排下,習近平在這場老天的安排順勢出線。

文 ◎ 王淨文

4月18日,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當今全球一百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美國總統奧巴馬以及美籍華裔球員林書豪都榜上有名。評委稱,習今年2月出訪美國,「讓美國人民看到中國領導人自信、樂觀、開放的姿態」,這對於展示中國形象、促進中美溝通非常有意義,不過在國人心目中,習近平近來最具影響的「發力」,是在溫家寶戰勝薄熙來的戰役中,習站在了胡溫一邊,在寡頭政治、集體投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媒大多把這次倒薄事件稱為「王子復仇記」。在這個政治童話裡,老國王是指被鄧小平、薄一波等人打倒的胡耀邦、趙紫陽等中共自由改革派高官,而這次衝在最前線、堅決要求法辦王立軍、薄熙來及其後台的溫家寶,則被稱為是為老國王報仇的大王子。

不過這次參與復仇的王子不止一個,還包括習近平和胡錦濤。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是胡耀邦的最忠實盟友,法國《世界報》甚至把習近平稱為胡耀邦的隔代繼承人,當年習就是胡耀邦親手從河北正定縣委書記提升為廈門市副市長的;而胡錦濤、溫家寶都是在胡耀邦、趙紫陽培養「第三梯隊」時出頭的,溫家寶更是一直公開把胡耀邦視為自己的政治導師。

接下來我們就談談胡耀邦以及習仲勛的故事,以其巨大影響力。

🔥 訂閱【新紀元周刊】YOUTUBE頻道,並記得按個鈴鐺即時收看噢 https://bit.ly/2T8nQe8 🔥

文章未完,繼續往下閱讀

胡耀邦:百姓心中的「好大一棵樹」

胡耀邦在1982年9月至1987年1月期間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是中共改革開放早期平反冤假錯案和真理標準大討論的具體執行者,這五年被中國知識分子認為是思想界最開明、最有活力時期。他主張把民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在黨內搞民主建設,向西方學習,結果被中共的頑固派稱為是搞「資產階級自由化」而遭到批判。

1986年底中國爆發學生抗議活動,據胡耀邦三子胡德華向媒體披露,胡耀邦當時認為應該讓學生充分表達訴求:「我爸說對於學潮你不能鎮壓,得講理啊,得聽他們說什麼,然後亮我們的觀點。鄧小平說那不行,這是自由化。」1987年胡耀邦被指責反對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辭職。

1989年4月8日早上約10時,正在開會的胡耀邦突然心臟病發,要求離席,走向門廳時暈倒。當時在場的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拿出兩粒硝酸甘油,由工作人員餵服。直到下午2時胡才被送至北京醫院。4月15日早上,胡再次爆發心肌梗塞,搶救無效,於早上7時53分逝世。

胡逝世後,第二天北京主要高校校園內出現各種大字報,藉悼念胡批判以鄧小平為首的「八大老」的「老人政治」。基於對胡耀邦被貶的同情和其開放清廉形象的尊崇,加上百姓對官倒與貪汙的不滿,青年學生紛紛上街遊行,以至引發由學生和廣大市民參與的「六四事件」。不過由於涉及六四,胡耀邦的名字很少被提及,以至於當今中國80、90後對其一無所知,造成記憶缺失和歷史斷層。

胡耀邦自己總結說:「我這輩子有兩個沒有想到,一個是沒有想到被放在這麼高的位置上;一個是沒有想到在我退下來以後還有這麼好的名聲。」


胡耀邦曾說沒有想到在退下來以後還有這麼好的名聲。圖為1999年胡耀邦逝世十周年民眾到其陵園前致意。(AFP/Getty Images)

民間曾流傳一首歌「好大一棵樹」,就是知識分子為悼念胡耀邦而做的。歌詞唱到:「頭頂一個天,腳踏一方土,風雨中你昂起頭,冰雪壓不服,好大一棵樹,任你狂風呼,綠葉中留下多少故事……」

前不久胡耀邦的兒子胡德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的父親和鄧小平之間的區別是:鄧小平要拯救黨,我的父親想救的是人,普通的老百姓。」

習仲勛:我一輩子沒整過人

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1934年就當選為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長期主持西北黨政軍工作,1952年9月調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不過讓他最出名的則是搞了深圳特區。

「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這是習仲勛1978年到廣東主持工作時,鄧小平對他說的一番話,結果深圳真的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領頭羊。

不過習仲勛的命運很坎坷。1962年9月,他因一本小說《劉志丹》遭康生誣陷,被毛澤東打成高崗反黨集團。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殘酷迫害,被審查、關押、監護長達16年,直到1978年才得到平反。隨後他任廣東省省長和省委書記,兼任廣州軍區第二政委。2002年去世的前一年,他以87歲的高齡支持黨內敢說真話的《炎黃春秋》雜誌,不過人們評論他最大的成績,是曾三次致電中央,痛批「左」禍。

在解放初期的鎮反運動中,在「削削削,削盡土豪劣紳;殺殺殺,殺盡貪官汙吏。」的「左」的逆流中,毛澤東規定的殺人指標是千分之一,習仲勛以西北地區民族宗教問題為由,建議將殺人指標減少一半,最後在實際執行中,他又將西北地區的殺人比例控制在千分之零點四左右。

習仲勛幹的第二件反左大事是冒著第二次被打倒的風險,主動請纓創辦深圳特區。


習仲勛曾三次致電中央,痛批「左」禍。習仲勛做的反左大事之一,是冒著被打倒的風險,主動請纓創辦深圳特區「殺出一條血路來」。(AFP/Getty Images)

1978年當習仲勛上任廣東時,正是偷渡外逃最嚴重的時期之一。經過十年動亂,民生凋敝,很多人以命相搏,到異地尋求「樂土」。根據相關資料,當年8月全省就發現偷渡外逃達6709人。根據當時的規定,被抓的偷渡者要統統送到收容站。習仲勛實地察看收容站時,時值盛夏,收容站條件很差,看到這些偷渡不成反被關押的農民,習仲勛哭了。他說:「這個不怪你們,是我們沒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而且這是人民內部矛盾,不應該用一種敵我的態度來對待他們!」

那時習仲勛就認識到,制止群眾性外逃的根本措施是要改變大政策,發展經濟,提高群眾生活水平,而不要管什麼「主義」,不要問「姓社姓資」。1979年4月,習仲勛從廣東到北京參加中央工作會議。他在會上提出:「我代表省委,請求中央允許在毗鄰港澳邊界的深圳、珠海與重要的僑鄉汕頭市各劃出一塊地方,搞貿易合作區。」他還語出驚人地說:「如果廣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能幾年就搞上去了,但是在現在的體制下,就不容易上去。」後來中央採納了他的意見。鄧小平給的精神是:「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八大老逼胡耀邦下臺 唯一反對者是習仲勛

習仲勛幹的第三件反左大事,就是反對非法撤換總書記胡耀邦,跟老人們拍了桌子。

1987年元旦,北京學生又爆發一場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元旦之夜,在鄧小平家裡,陳雲、彭真、王震、薄一波緊鑼密鼓地策劃逼宮,當時胡耀邦還被蒙在鼓裡。八大老箭拔弩張、盛氣凌人,其中聲音最響的竟是胡耀邦好不容易才幫他平反的薄一波。

有人對胡耀邦說:「如果你想亡黨亡國的話,那你就去和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結成聯盟吧!」有的說:「你胡耀邦要是不願意和我們走的話,你不必待在這裡了。」有的說:「你整天到處亂跑,全國二千多個縣你都快跑遍了。你是黨的歷史上幾位主席、副主席、總書記能跑的最高紀錄。這不叫指導工作,而是遊山逛景,譁眾取寵。」鄧小平說:「耀邦召集政治局常委會,讓辦公廳的人通知我參加,我偏不去!我在別人面前不敢擺架子,在你面前還是有資格的。」宋任窮說:「我最不能容忍的是胡耀邦對待小平同志的態度。」

這時只見習仲勛站出來指著一班老人說:「你們這是幹什麼?這不是重演《逼宮》這場戲嗎?」他拍了桌子:「這不正常!生活會上不能討論黨的總書記的去留問題,這是違反黨的原則的。你們開了這樣的頭,只會給將來黨和國家的安定團結埋下禍根。我堅決反對你們這種幹法!」胡耀邦急忙站起來勸說:「仲勛同志,我已考慮好了,不讓我幹我就辭職。」

「二李制」被改成了「一習一李」

在此三個月前,習仲勛憑政治敏感已覺察到危機迫在眉睫,新年造訪胡府,寒暄之後提醒說:「耀邦啊,我在為你擔心!」胡耀邦晚年體會到世態炎涼,對習仲勛將個人名利置之度外的支持視為十分難得的友誼,銘刻在心,而胡耀邦被溫家寶、胡錦濤視為政治導師,於是因為習仲勛的緣故,胡錦濤和溫家寶跟習近平走得比較近,逢年過節,胡溫都會拜訪習家老人。

中共於1989年6月4日開槍鎮壓學生運動後,在1990年一次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上,習仲勛還指名批評對反腐敗的學生運動訴諸武力的鄧小平和楊尚昆。其堅守良知、仗義執言的風範,贏得了中國百姓的尊重,在中共黨內也受到胡溫的推崇。

1987年的一天,習仲勛在一次散步時對友人說:「我這個人呀,一輩子沒有整過人,一輩子沒有犯『左』的錯誤!」無論這句話的準確性如何,習仲勛和胡耀邦一樣,算是中共黨內難得的善類。

十八大的人事安排,胡錦濤最初的決定是「二李制」,即由李克強和李潮源執政,不過江澤民不同意。江最中意的接班人是薄熙來,但當時薄熙來還只是政治局委員,要連升兩級才行,於是江澤民和曾慶紅密謀,先推出習近平,用「一習一李」(李克強)制削弱胡錦濤的實力,等到2014年左右,當薄熙來坐穩政法委書記的位置,並有實力利用武警抗衡軍隊之時,再利用政變,逼迫習近平下臺,讓位給薄熙來。誰知,江曾的如意算盤被王立軍的出逃徹底打破了。

當江澤民提出要習近平上位時,由於胡溫與習仲勛的私交,胡溫也就妥協同意了,這也算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善報吧。

溫家寶對胡耀邦的情懷

2012年4月8日清明節,一篇由中新社記者撰寫的〈胡耀邦墓前清明祭〉,被各大官媒相繼轉載。文章深情款款:「嫩柳垂綠,湖波輕皺,四月天氣。胡耀邦墓前象徵著當時12億民眾的12個大石頭無語簇擁,周遭山茶花落紅滿地,鷓鴣聲咽。斯人已去經年,墓前依然思重人稠。」

外界認為,在中共體制下,如果沒有最高當局的授權,這樣的文字也不可能見諸於報。文章還透出了一個重大的信息,「在過去的23年中,有多達8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前來祭奠。」這等於絕大多數中共高官都來過了。

在2010年4月15日,溫家寶在《人民日報》發文〈再回興義憶耀邦〉,回憶起當年在貴州與胡耀邦相隨的日子。溫家寶寫道:「我親身感受著耀邦同志密切聯繫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的優良作風和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親眼目睹他為了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夜以繼日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忘我情景。……

「1987年1月,耀邦同志不再擔任中央主要領導職務後,我經常到他家中去看望。1989年4月8日上午,耀邦同志發病搶救時,我一直守護在他身邊。4月15日,他猝然去世後,我第一時間趕到醫院。1990年12月5日,我送他的骨灰盒到江西共青城安葬。耀邦同志去世後,我每年春節都到他家中看望,總是深情地望著他家客廳懸掛的耀邦同志畫像。他遠望的目光,堅毅的神情總是給我力量,給我激勵,使我更加勤奮工作,為人民服務。再回興義,撫今追昔,追憶耀邦。我寫下這篇文章,以寄託我對他深深的懷念。」

溫家寶六次不倒的原因

溫家寶雖是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但在最高層非常孤立,並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圍攻。有人把溫家寶至少經歷的六次政治危機總結如下:

一、1980年代初,溫家寶被胡耀邦、王兆國和中組部選為中辦副主任,很快又提升中辦主任。1987年胡耀邦下臺,很多保守派要搞上掛下聯,把溫家寶搞下臺,但趙紫陽堅決抵制了保守派的陰謀,保住了溫的中辦主任之職。

二、溫家寶在中辦主任任上,有甘肅老同事寫信到中央告他在文革反擊右傾翻案風中表現積極。不過這個運動是全國性的,是毛推行的,跟溫家寶個人關係不大。

三、1989年趙紫陽下臺後,保守派再次要溫家寶下臺。溫家寶曾陪趙紫陽到天安門廣場作告別演說,最後他以履行職責為由,終於過關。不久,江澤民免了溫的中辦主任,讓心腹曾慶紅接替。有北京知情人士說:「趙紫陽下去了,溫家寶沒事,是鄧家保他,覺得他忠心耿耿。溫當年站在趙紫陽身後,鄧小平當時看到這一幕時很有感觸地說:『我有那一天有個人扶著我就行了。』這是鄧小平的女兒親口說的。」

四、2005年,保守派和江家幫批判溫家寶倡導的普世價值,意圖將溫家寶搞垮,但沒得逞。據說是胡錦濤、朱鎔基等人力保溫家寶。朱鎔基是2003年溫家寶得以當上總理的最重要支持者,胡錦濤是溫家寶的老交情和政治盟友。

五、2007年,保守派和江家幫想在中共十七大後的人大會上,拿下溫的總理職位,最終沒能得逞。

六、2008年至今,保守派和江家幫一直試圖以經濟困難問責溫家寶。溫一直是夾縫求生。

溫喜歡到基層走穴,有「影帝」之稱。他本人經常藉吟詩、作文或談話抒發不滿和無奈,並多次談到普世價值,「言者無罪」、「公平正義比太陽更有光輝、法比天大」等。但這些言論如與中共統一口徑不符,也照樣多次遭到封殺。《人民日報》登不登溫的文章和談話絕對聽命於中宣部和中央高層。


溫家寶喜歡到基層走穴,有「影帝」之稱。圖為2008年5月14日溫家寶到四川災區探視大地震倖存兒童。(AFP/Getty Images)

溫家寶把目光投向了民眾

對於官方刊登悼念胡耀邦的文章,有人解讀為,這是中共政治改革的第一步,「從平反胡耀邦、趙紫陽開始政改」,不過很多人注意到,在網路上,關於趙紫陽的內容一經發出即被刪除,他們並不認為這裡面有中共改革的風向。

旅居美國的民主人士胡平認為,「如果當局想改革,直接說直接做就是了,凡是借題發揮、用間接的方式表達訴求的,應該是當局中有一定地位才可能以這種方式,在官方媒體上發出聲音;另一方面在中共內部他們處於相對的弱勢,所以不能直截了當的說,現在確實是有人想推行政治改革,但他們處於弱勢無法真正推動。」這個弱勢者當然就是指的是溫家寶。

最近美國著名雜誌《外交政策》發表了約翰.加諾特一篇關於溫家寶戰勝薄熙來,以及溫家寶與胡耀邦親密關係的長篇文章。文章中描寫人們對溫家寶的評價:「到目前為止,我們不能斷定溫家寶是代表他個人還是代表黨」,「也許80%代表他自己,20%代表黨,我們就此不得而知。」


4月初美國雜誌《外交政策》發表一篇關於溫家寶戰勝薄熙來,以及溫家寶與胡耀邦親密關係的長篇文章。圖為溫家寶在3月中共兩會的記者會上。(Getty Images)

「在過去,我對溫家寶沒有正面的看法,因為他說了很多東西,但沒有做。」一位在媒體工作並與中國的領導圈有著長時間聯繫的人說。「現在我意識到只要能說出來,這一點就很重要。說出來,讓全世界都知道,即便他被體制束縛,不可能實現什麼。」

加諾特最後寫道:「溫家寶將薄的下臺視為一個能夠進一步推動改革的關鍵機會,但黨內的權力爭奪和政治鬥爭使他舉步維艱。溫轉向普通中國公眾,部分原因是因為黨早已失去政治話語的壟斷權並且自其內部進行改革的道路已被阻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溫引導公眾去施壓一項欠缺公正體系的制度,而這一體制正是他畢生為之奮鬥但最終卻無所適從的政黨所造成的。」◇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