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冷眼旁觀18大 中共北戴河人事布局前景分析

?"
一張於1903年出版、顯示北戴河當時風貌的明信片。由於中共許多領導人經常到此避暑並召開一些有影響的會議,因此北戴河又具有了一定的政治含義。(維基百科)

18大臨近,中共高層各派已經到了到最後叫牌的階段。各類媒體和網路各種消息漫天飛,「黑馬猜測戰」迭起,這是中共內部各派通過各種渠道放風的跡象。按照慣例,中南海將在北戴河會議上解決「人事」問題,外界給予高度關注,中國政局將有何變化?

文 ◎ 華明

北京預定18大於今年10月底召開,籌備工作由籌備小組組長習近平領導,但人事問題仍未確定。接近北京最高層的消息說,過去幾個月,中共中央雖然在不同範圍內作了政治局常委和委員的人選模底測試,但最後的摸底投票要待各地「18大」代表全部選出後才會舉行。

按照中共70歲退休的慣例,下屆最高領導層中,九個政治局常委有七個要退休;25個政治局委員中將至少有15個新面孔,有熟悉中共政權的專家分析認為,政治局中會有兩到三個52歲以下、將可能在五年內成為共產黨兩個最高職位(總書記、總理)的有力競爭者,既最有潛力接替習近平和李克強的候選人;而軍委委員10人要換下七人,其中兩個軍委副主席,中共政局變動之大前所未有。

北戴河會議將「敲定人事」

7月初,北京等最後一批省市黨代會將閉幕,確定18大代表。預計7月底,中央高層對於人事問題要「在北戴河碰頭開會後才有定案」。

18大時,除習近平和李克強將繼續留任政治局常委外,其他七名常委將全部因年齡「紅線」而退休。有消息人士向海外媒體透露,胡溫以及下一代領導人的習近平都希望常委人數在七名,這樣的好處是避免權力分散,「人多口雜不利於意見統一」。

不過也有報導指,此計畫有動搖,由於各派人事妥協方案無法達成,政治局常委不排除保持九人的局面,說明18大的上位戰非常激烈。中共內部雖然有此討論,但並未最後定案。

6月29日,姍姍來遲、原定於今年5月召開的「北京市第11次黨代會」開幕。此前,北京市長劉淇兼任北京市委書記是江澤民的親信。胡、溫政府登場後,難以對北京進行實際管控。預料,胡錦濤將在本次黨代會上,安插自己的人馬執掌北京。北京那位接近高層的消息人士介紹說,作為中共最高頭目,有三個位置必須由「自己人」擔任。第一是中央警衛局,第二是北京軍區司令,第三是北京市委書記。中共歷史上,只要這三個位置不是最高領袖的「自己人」,一定會出現權力鬥爭的亂局。因此他指出,未來北京市委書記,「很可能乾脆由習近平提名」。

各派放風「黑馬戰」迭起

外界大多猜測,常委人選中,除了現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二人是確定人選外,其他最可能入選的有:副總理王岐山和中共組織部長李源潮。

然後,有可能從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重慶市委書記張德江、中共中央宣傳部長劉雲山當中挑選,甚至有說最大的「黑馬」將是至今連政治局委員都不是的胡錦濤大內總管,倒薄熙來有功的令計劃。

不過,近日令計劃慘遭「冷箭」。有海外中文網站系統地放風,稱發生在3月18日的一宗「車震門」事故中,令計劃的公子「當場死亡」。而這宗車禍意外促成「令計劃與周永康、薄熙來結成祕密『三角同盟』。」由於消息離譜,遭到其他媒體的質疑和反駁。《亞洲周刊》則報導說,令計劃之子目前安然無恙,並沒有「意外死亡」。

還有消息稱,胡錦濤依慣例可以指定「隔代接班年青人」,現在基本選定了四個人:令計劃、胡春華、孫政才和王滬寧。而令計劃和胡春華在四人中「名列前茅」。但是海外一些網站接連出現對上述人等不利的消息。


胡錦濤「四張備牌」:令計劃、胡春華、孫政才和王滬寧。(大紀元合成圖片)

現任內蒙自治區書記的胡春華,被指在2011年內蒙古的抗議事件中「小病大醫」,「把這一事件看成為『蒙獨』性質,施行鐵腕鎮壓,結果局勢差點失控」,消息說一些黨內大老認為「胡春華錯判形勢,幾可用『誤國』評之」。另外,「胡春華在河北處理三鹿毒奶粉事件中的遲鈍、無能,胡春華的非同一般的平庸能力已經顯現。」

現任吉林省委書記的孫政才,被說成「列為第六代接班人,只是媒體和輿論的一廂情願,是一個被想像出來的接班人。」而中央書記處書記的王滬寧則「總是沉醉於政治學理論研究,對中國政治和社會發生的巨變缺少一定的了解,導致王滬寧在中共理論研究上視野越來越窄,所提出的政治論述也越來越小氣……無路可走了。這不能不說是王滬寧式的悲哀。」

對於政治局委員,媒體報導,眾多省市的一把手可能入列政治局委員。18大產生的新一屆的中共政治局委員,人數還是25人。最新傳出的訊息顯示,目前黨內摸底出線的有:中央書記處書記令計劃、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陝西省委書記趙樂際、青海省委書記強衛、吉林省委書記孫政才、天津市市長黃興國、內蒙古黨委書記胡春華、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新疆黨委書記張春賢、湖南省委書記周強、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和共青團第一書記陸昊。另有兩席保留給軍方人馬。京滬津渝四市市委書記,也還是當然委員。

軍委副主席 掌兵權關鍵人物

過去幾十年來難得一見的18大軍委大換血,近期博弈也進入高潮。最早從有傳出風聲稱:「中共目前正在考慮在18大讓一名軍方領導人進入政治局常委會。」但海外分析稱,軍頭進入政治局常委會,以前只有劉華清入過常。軍方沒有特殊情況很難入常,因為這將讓總書記被指其在集體領導中照顧軍方利益,而中共歷來的傳統是黨指揮槍。北京的消息則對《新紀元》肯定地表示,「不會有軍方人物入常」。

在2007年召開的17大一中全會上決定的中央軍委名單,其中副主席習近平是2009年增補進去的。主席是胡錦濤,副主席是習近平、郭伯雄、徐才厚,委員是梁光烈、陳炳德、李繼耐、廖錫龍、常萬全、靖志遠、吳勝利和許其亮。

此前,已有消息稱,即將卸任總書記職務的胡錦濤效法當年鄧小平和江澤民形成的慣例,為了延續自己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和中共在軍隊中的順利交替,繼續擔任中央軍委主席。北京的消息指,從鄧小平、江澤民以來,最高領導退位後繼續任軍委主席兩到三年,確實有人希望把這個傳統變成中共交權慣例,但胡錦濤至今未表態。

除了胡錦濤、習近平,若以67歲劃線,到年齡就退為標準,本屆軍委10人中,只有總裝備部長常萬全(1949年)、海軍司令員吳勝利(1945年)和空軍司令員許其亮(1950年)可以留任。而另外七名成員由於年齡原因則將全部退出軍委。

從近20年擔任軍委副主席的職業軍人人選看,其基本條件一般有兩條,第一,上屆軍委成員;第二,在軍委下屬各大部擔任主管級職務。按慣例,這兩名副主席一文一武。另外,近30年來,除了來自海軍的劉華清之外,擔任軍委副主席的全部出自陸軍。

因此有分析稱,下屆軍委副主席最有可能的人選之一,將是現任總裝備部部長和軍委委員的常萬全上將。常萬全在軍隊中一直是一線主官,而且在人脈上,常萬全和現任軍委主席郭伯雄淵源深厚,為人行事十分低調。

另一個出自海軍的童世平,多年來一直在海軍政工系統工作。總政治部副主任童世平頗得胡錦濤的賞識,當年胡為了往中央摻沙子,特別把時任南海艦隊政委、廣州軍區副政委的童世平調入北京,同樣另一個廣州軍區參謀長房峰輝也轉任為北京軍區司令員。

以前看好成為軍委副主席的還有上將劉源。但是曾有消息指劉與薄熙來來往過密,加上他身體狀況十分糟糕,因肺癌動過兩次手術,軍委副主席職位或泡湯。

江澤民上海幫「老巢」覆沒

在18大博弈中,迄今最顯眼的當屬江澤民老巢「全軍覆沒」及江系的潰散。從新一屆上海市委常委的名單上看,名列第一的是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但他已67歲,不管在18大上能不能升上政治局常委,都要離開上海市委書記這個位置,而且很可能只能任一屆。同樣,已經兩任上海市長的韓正18大前後離開基本定局。


在18大博弈中,最顯眼的當屬江澤民老巢「全軍覆沒」及江系的潰散。上海幫主要成員吳邦國、賈慶林、李長春、周永康被稱為政治局內的「新四人幫」。(大紀元合成圖片)

上海本屆市委九名常委中有四個外地來的幹部,五個是上海本地的,其中四個都曾在外長期當幹部,而真正上海本地幹部只有丁薛祥一人,丁曾跟過兩任外來書記──習近平、俞正聲擔任祕書長,如何迎合不是上海幫中人的領導,應該是駕輕就熟。所以,本屆上海領導班子內真正的上海幫人已經沒有了。

港媒評論說,上海幫本來就不是一個有政綱、有政治主張、經過激烈政治鬥爭形成的政治幫派,它是鄧小平在90年代初為了平衡黨內其他派別,硬生生地湊起來的。隨著江澤民權力上升,利益共同的上海幫形成了。事實上,上海幫的核心是出身上海的一些幹部,這些幹部的特點是膽子小而貪心大,經不起風浪,小人味道十足,所以也被人稱為「悶聲發大財派」。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裡面,上海幫曾占據多個常委職位。隨著江澤民16大退出中國政壇,上海幫日漸勢微。2006年9月24日,江澤民培養的隔代接班人、上海幫重要一員陳良宇被撤職。在17大閉幕後,常委名單上,已經沒有了曾慶紅、黃菊(2007年6月病逝)、吳官正。「太子黨」和團派派系地位都在提升。

美國教授:候選人絕大多數是庸才

「在中共現有的常委和政治局候選人當中,絕大多數是庸才。中共獨裁政權下黑箱操作式的領導選拔制度,依賴的不是個人才能,而是政治關係網和不同派系之間的妥協平衡。」6月28日,日本《外交家》雜誌發表美國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政府學教授裴敏欣的文章說。

從時間點來說,此次交接處於共產黨統治的關鍵過渡時刻。經濟上,大肆宣傳的「中國模式」被視為已經衰竭。經濟增長在放緩,因為出口下跌和國內需求疲軟。金融系統巨大的風險在堆積。房地產處於泡沫破裂的邊緣。

政治上,薄熙來事件已經揭示了統治精英階層內部對於權力分配和保護私有利益方面深刻的裂痕。把政權捆綁在一起的表面團結已經顯示出磨損跡象。中國公民越來越意識到對於如何治理國家有發言權。

文章認為,除了少數例外,大多數常委候選人和政治局候選人沒有振奮人心和令人仰望的業績。除了最嚴格和最客觀的限制——年齡之外,唯一影響他們提升到最高層機會的因素是,他們是否有強大的靠山。

而最高層的政治關係網在權力交接過程當中,只能產生一個脆弱的聯盟,通過談判和討價還價勾結在一起。關鍵的任命不是基於個人能力或既有業績,而是基於個人忠誠和這樣的任命能如何幫助平衡不同派系之間的權力分配。在這種情況下,技能和政策的組合之間經常是脫節的。

文章最後說,令人懷疑,是否中共領導人願意做任何事情來改變目前的制度,即使他們必須意識到它致命的缺陷。所以北戴河夏天的祕密會議將產生足夠的懸念和戲劇,但是不能產生把中國駛向嶄新方向的正確領導人。◇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