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獲國際大賽 登世界舞臺

?"
獲得國際大賽冠軍後,任鳳舞隨神韻藝術團巡演,她多年辛苦訓練的舞蹈藝術得以展現給全球觀眾。(攝影/季媛)

多年訓練中付出無數的淚水與汗水,卻沒有得到相對的肯定與回報,這是多數中國舞蹈演員的無奈。

新唐人「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大賽為中國舞開創新紀元,為年輕的專業舞蹈人才提供走向成功的舞臺。

整理 ◎ 蔡大雅

任鳳舞是當代中國古典舞中的佼佼者。她六歲開始接受藝術體操的訓練,曾多次獲得全國性的大獎。2007年參加首屆全世界中國舞大賽,榮獲女子青年組金牌,開始在國際間嶄露頭角。隨後她成為神韻藝術團的領舞者,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在參加首屆全世界中國舞大賽之前,任鳳舞經歷了一段漫長艱辛、長達20年的訓練過程。六歲起接受密集訓練,除了拉筋、開腿等等身體的鍛鍊以外,還有各種素質訓練的課。她回憶說:「吃這麼多年的苦,其實最後也沒太多的機會在舞臺上展現。我覺得蠻遺憾的。」多年訓練中付出無數的淚水與汗水,卻沒有得到相對的肯定與回報,這可能也是多數舞蹈演員的無奈。

得知首屆全世界中國舞大賽,任鳳舞苦練了一段時間參賽。獲得國際大賽冠軍後,任鳳舞隨神韻藝術團巡演,將她的舞蹈藝術展現給全球觀眾,「這麼多年辛苦的訓練,沒有白費。」

說到神韻藝術團,任鳳舞顯得十分高興:「其實神韻藝術團團員來自全世界各個地方,大家達成一個共識,我們做這件事情,就是為了恢復真正的傳統文化,表面的動作只是表現內容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我們想傳達給觀眾的,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內涵。」

在隨神韻藝術團每年巡迴全球的演出中,任鳳舞的舞蹈藝術與境界不斷的攀升著。現在她同時擔任飛天舞蹈學院的教舞及編導工作,並應邀在美國華盛頓的城市舞蹈中心將舞蹈藝術傳授給喜愛中國古典舞的舞者。

參賽意外再創藝術巔峰

陳永佳11歲開始練舞,當時因為外形瘦小,剛開始時老師並不看好。但他不因此受挫,反而比別人更努力,最後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於中國北京中央民族大學舞蹈系,先後任中央民族大學講師、臺北京華舞集總監等職事,目前擔任神韻藝術團副團長、舞蹈編導及領舞,也是美國飛天學院的教師。他全面掌握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芭蕾舞,是一位集表演、教學和編舞才華於一身的優秀舞蹈家,身體中有一種獨特的氣質,起舞時氣韻生動,別有一種意境。

以優異的舞蹈藝術,陳永佳多次榮獲舞蹈大獎,如:美國新唐人電視臺「首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青年男子組金獎;日本北九州國際舞蹈大賽最高榮譽「國際文化交流獎」及創作舞銀獎;臺灣「舞躍大地」藝術舞創作賽最高榮譽的福爾摩沙大獎:中國大陸「桃李杯」舞蹈大賽銀獎及指導教師獎「園丁獎」等。

陳永佳在2004年獲得臺灣舞蹈大賽的大獎時,已經36歲了,當時陳永佳以為自己「在舞臺上已經走到頭了,可以劃上句點。」因為作為一個中國舞舞蹈演員,其實在舞臺上並沒有太多的表現空間,所以當2007年新唐人推出首屆中國舞舞蹈大賽時,他毫不猶豫報名了。參加這麼大型的國際賽事,當時39歲的陳永佳心想:「這場比賽就是最後一搏了!」


原抱著最後一搏而參賽,陳永佳獲首屆全世界中國舞大賽冠軍後受邀進入神韻藝術團,就此登上國際舞臺,意外展開全新輝煌的藝術生涯。(大紀元)

陳永佳以中國古典舞的神韻和身法展示了一位古代劍客的俠義之風,精湛的舞藝及富有內涵的表現使他一舉奪得青年男子組冠軍。大賽評委認為陳永佳「相當完美」。他在大賽中表現出傳統文化中含蓄、持重、外柔內剛的氣質,讓觀眾們感受到一種心神合一的藝術境界,餘音裊裊,在當今的中國舞舞蹈界十分稀有。

獲獎後,陳永佳受邀進入神韻藝術團,於2008年開始與神韻在全球巡迴演出,就此登上國際舞臺,展開了全新的藝術生涯。陳永佳編舞、領舞的精湛表現不僅讓自己再創藝術巔峰,也豐富了神韻的舞蹈藝術。他編的藏族、蒙族舞是神韻舞臺上的亮點,每年都叫人驚豔、振奮。而《快樂的小和尚》系列更賦予神韻更多元的色彩,深受觀眾喜愛。作為一名編舞者,陳永佳潛力無限。

細膩揣摩 精湛詮釋男性的剛毅正氣

曾三度獲得大賽冠軍的李博健首次獲獎時還未滿18歲。接受採訪時,靦腆的李博健將自己的成就歸功於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幫助。相較於舞臺上的成熟沉穩,舞臺下的李博健略顯稚氣。

李博健認為技巧可以天天練習,所以對他而言,還不是真正的挑戰,反倒是表演的難度比較高。他解釋說:「因為中國古典舞的表現力很強,通過舞蹈動作技巧,加上身韻、身法的融入,就可以表現不同的人物。」至於人物的個性,就「一定要琢磨這個角色、這個人物,琢磨到一定程度才能表現出來。」他以2010年在大賽中奪冠的舞碼《垓下被圍》為例:「就特別琢磨要如何表現項羽的逃亡,讓他不能像小兵卒似的逃跑。所以每次練習我都帶著感覺和情緒一起練習,感受人物的特徵,最後在音樂裡完成舞蹈動作的敘述和表達。」


三度獲得全世界中國舞大賽的冠軍得主李博健,在第四屆界中國舞大賽詮釋項羽《垓下被圍》。(攝影/戴兵)

他認為中國舞具有獨特的韻味和特色,是一種傳統文化。「在學習中國古典舞的同時,我還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男子應該有的那種正義和陽剛之氣、頂天立地的感覺,所以我在練習的時候也盡量找那種『正』的感覺,亮相的時候就把正氣、堂堂正正的男子的氣派帶給觀眾。」

「過程中有遇到過困難,但是當我想到我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弘揚和展現中華傳統文化而做時,就又燃起了內心的自信和意志。因為中國古典舞展現的中華文化是華人的驕傲,我應該為自己民族的文化而繼續努力。」

此時的李博健不再讓人有稚氣未脫的感覺了,而是具有一種成熟穩重又充滿浩然正氣的光芒,帶著他的理想,在全世界的舞臺上發光發熱。

在練舞的過程中提高

來自加拿大,父親是西方人的周曉,在她小時候並不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和歷史,就想藉著跳舞來了解中國五千年的文明。「中國古典舞不僅要求動作和姿態,也要求內心的美和道德理念,以及如何做人。」她說:「在學舞前,我的脾氣挺不好的,當別人告訴我哪裡做的不好時,我就不高興,保護自己。」周曉帶著靦腆的笑容說:「但後來我意識到,別人提醒我,我才能在舞蹈和做人方面提高上來。過一段時間,我的脾氣變好了,也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了。」


父親是西方人,周曉小時候並不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和歷史,學習中國舞讓她深刻了解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攝影/戴兵)

2006年起,周曉參加神韻藝術團世界巡演。她最喜歡的就是「在舞臺上穿各種各樣的服飾,這讓我很高興,彷彿真的遊歷各個朝代,這會穿的是唐朝服飾,過一會兒又換成是清朝服飾,感覺很宏偉、很龐大。」

雖說如此,單單跳完一場如此大型的表演,體力的消耗就很多了,何況是在全球巡演中,除了每天一、二個場次連續不停的演出外,還有馬不停蹄的舟車勞頓。「有時是挺累的,」周曉說:「但我們就是堅持,我們也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我們真心希望把這種美好的文化傳給世界。」「我覺得很值得!」周曉帶著燦爛的笑容,輕輕的說出了她的結論。

剛柔並濟 純善純美

王琛出生於中國西安,小時隨父母移居美國,11歲起接受專業舞蹈訓練。2007年考入美國飛天藝術學院,在2008年新唐人舉辦的「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中榮獲少年女子組銅獎;2009年、2010年先後獲得第三屆和第四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少年女子組金獎。

她在2009決賽中扮演俠女的角色,從眾多競爭者當中脫穎而出,首度贏得冠軍。

王琛說:「我比較拿手的是技巧。像以前的時候,我每天都會練習側空翻、前空翻、前橋、側手翻等動作,每天都會各練一百下左右。」對基本功的訓練並非一直都那麼順遂:「學會了一項技能以後,為了學到家,就會一直一直練。有時剛學幾天就會翻了,過幾天又不會翻了,就得慢慢練。」她微笑的說起練習的過程。「其中也有摔過、也有傷過,但都是一個過程吧,過了這個過程以後,就會做到更好。」就是在如此努力的練習中,鍛煉出王琛靈活如天使般的身段與技巧。

除了精湛的舞蹈技術外,對角色的詮釋、跳舞時的心態也是王琛獲得評審青睞的原因。「我的性格比較像俠女吧,比較直爽。」王琛說:「俠女她就剛直嘛,行俠仗義。但其實俠女也有比較溫柔的一面,柔中帶剛。」個性相近之外,跳舞時所應保持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當我們在練習時,編導老師告訴我們:你平時練習的時候是什麼樣,你在臺上表現給觀眾看的就是什麼樣。所以在平時練習的時候,也要用純善純美的心去練,不做作、不躁不媚,就保持簡單快樂的心情,這樣你在臺上表達的東西也是最純最美的,觀眾接收到的信息也是最好的。」


即使平時練習,王琛也用純善純美的心去練,不做作、不躁不媚。如此,在臺上演出也是最純最美的,觀眾接收到的信息也是最好的。(攝影/戴兵)

對於參賽傑出的成績,她的想法是:「比賽不是為了得獎,也不是為了什麼名譽之類的東西,而是為了提高自己。」參賽的過程就是一個提高的過程,不僅在舞蹈技巧上有做提高,在例如待人處事或內心等方方面面上都會有所提高。「比如我們練習的時候,有些技巧老練不好,就會有點煩心。自己慢慢停下來想一想,覺得還是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吧,因為去參加比賽不是為了什麼別的,就是為了提高。什麼事用好的心態面對都比較容易解決。」王琛總結說:「比賽的時候就抱著平常心吧,這樣舞蹈也提高上去了,心態也提高上去了,再遇到這樣的問題就不會是一個麻煩了。」

「參加過很多大賽,有很多經驗,但以後的路還很長啊,保持一顆謙虛的心,這樣會有更多提高的空間!」王琛如此期許自己。

為夢起舞 神韻圓夢

出生於臺灣的林孝紘11歲開始學習舞蹈。在2010年第四屆新唐人「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中獲少年女子組優秀獎。

她學舞的因緣來自兒時的一場如幻似真的夢境——她夢到自己飛到了天上,一群身著鵝黃色輕紗的仙女曼舞於雲端,身形姿態妙不可言。當時的林孝紘感受到那裡的光明美好,不由得大喊:「我也要和妳們一起跳舞!」


兒時的一場如幻似真的夢境——飛到天上與一群仙女曼舞於雲端,促成林孝紘學舞練舞參賽,受邀加入神韻,舞臺輝煌莊嚴恍如夢境再現。(攝影/愛德華)

帶著夢想,林孝紘在學舞練舞的路上雖然辛苦,仍不斷的鞭策自己更上層樓。當她的光芒被遠在美國的舞蹈界所見,受邀進入神韻藝術團參加全球巡演,在世界的舞臺上翩然起舞時,神韻的舞臺輝煌莊嚴、不可言喻,一切恍如兒時的夢境再現,此時林孝紘知道,她實現了自己長久以來的夢想了。

氣宇恢弘 磅薄大器

吳巡天在美國長大,2007年起兩度獲得大賽冠軍。

跟其他舞蹈演員不同,吳巡天從17歲才開始學習舞蹈,所以他面對的困難比別人多許多:「像壓腿什麼的,都很痛苦。」為了克服困難,他每天早上六點就起床練早功——經常是做體操、100個飛腿,以及跑步2.5至3英里,接下來是四個小時艱苦的基本功訓練、三個小時的節目排演。一整天的訓練還不夠,還要再加上兩個小時,這是自己練習的時間。

對於在美國長大的吳巡天而言,中國舞的技巧還不是最難的,身韻的表達才是最困難的,是最花功夫的。「學舞蹈的時候或表現一個人物時,最要花功夫的是想那個內涵的感覺和身韻方面。中國古典舞說的身韻就是你自己心裡想的是什麼,就是給觀眾表現的能量是什麼。」


對於在美國長大的吳巡天而言,中國舞的技巧還不是最難的,身韻的表達才是最花功夫的。(攝影/戴兵)

「如果想跳好一個舞蹈,真的要進入那個角色,想那個人物怎麼跟音樂和舞蹈動作融合起來。」「一個最好的舞蹈演員就是把他所有的動作和技巧融合,沒有斷開,動作和技巧都是一個整體的,需要把所有的轉、跳、翻和動作,在那個人物的狀態下做出來。」

吳巡天自幼接受西方教育,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古典舞原本認識不多,但通過神韻和參加中國舞舞蹈大賽,他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古典舞中的身韻、身法等都有相當深入的了解。他覺得作為中國人,擁有博大精深的中國正統文化是值得驕傲的,並且作為神韻藝術團的一分子,能夠藉由舞蹈將中國的神傳文化傳遞給世界各地的觀眾,是值得自豪的。他希望不久的將來,神韻可以把中國正統的文明帶回她原本起源的地方。◇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