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環伺 南海局勢牽連廣
南沙群島扼兩洋、制八方,該區域海事安全及航行安全對國際貿易和各國的進出口生意具有決定性作用。此外南海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成為周邊各國爭奪的目標。
文 ◎ 王淨文、李曉宇
南中國海是位於中國南方的陸緣海,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中國漢代、南北朝時稱為漲海、沸海。清代以後逐漸改稱南海。南海海域面積有350萬平方公里。南海周邊的國家和地區,從北部順時針方向看,依次為中國、臺灣、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尼、新加坡、泰國、柬埔寨和越南。
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張黎上將曾在政協發言時表示,南沙有500多個島礁,中國只控制其中四個,越南占了29個,菲律賓控制了9個,馬來西亞、汶萊各占了三個以上。現在越南、菲律賓等國都在那裡建造各種軍事設施。
南沙群島扼兩洋、制八方,是中國南部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中國海軍戰略前出重要通道,更是制衡外來勢力干預的要衝。世界上一半的商用輪船行經這裡,因此該區域海事安全及航行安全對國際貿易和各國的進出口生意具有決定性作用。
除了是主要的海上運輸航線外,南海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目前,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印度尼西亞等國,從油氣開發中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越南依靠白虎油田等,已經成功從原油淨進口國變為淨出口國。
南沙群島扼兩洋、制八方,該區域海事安全及航行安全對國際貿易和各國的進出口生意具有決定性作用。圖為馬來西亞沙巴州海域的油氣田。(AFP)
菲律賓是最早「動手」開發南海的國家。1976年菲律賓開始對外進行南海油氣勘探開發招標;越南已經在南海劃定185個區塊。汶萊宣稱的專屬經濟區與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印尼等國屢有爭端,但汶萊也從未放鬆在南海的油氣開發。得益於近海石油的生產,汶萊人均GDP位列全球第五位,而中國在全球位列倒數幾十位。
印尼的油氣生產也有20%來自南海海域,其開發的納土納氣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氣田之一。從1990年起,納土納群島每年可生產大約800萬噸液化天然氣。從2001年開始,印尼已經通過海下400英里管線將納土納島生產的天然氣賣到新加坡。
截至2007年時,南海已經有一千多口鑽井,每年開採油氣5000萬噸以上,單越南近海的海上油田,每年的開採量就達到1500萬噸。然而中國卻一滴油也未開採出來,相比之下,中共對南海的主權要求一直是聲音強於行動。中國對南海問題的研究和情報也很落後,一手資料非常少。
九龍鬧海 中國漁船仍無保障
中共政府共有九個海洋機構,隸屬於不同部門,如農業部所屬的漁政船、國家海洋局所屬的海監船、交通部海事局所屬的海巡船、公安部所屬的海警船,以及大量的軍方所屬各類艦隻。它們越來越頻繁介入有爭議海域,因而被稱為「九龍鬧海」。與日本談判的五個機構是其中最大最活躍的,而中國漁政和中國海監近幾個月在南海和東海爭議海域最為高調。
中國海監一名高級官員表示,到2020年中國海監船數量將超過520艘,幾乎是目前規模的兩倍,人員也將從現在的9000人增至1萬5000人。中國海監總隊有關負責人幾年前曾暗示,海監將充當海軍的代理部隊。國際危機集團今年4月一份報告稱,中國的「九龍」競相擴充和爭取更多預算,它們在刺激南海緊張,增加解決問題的難度。
分析人士警告稱,中共對這些機構若無更嚴厲的集中控制,任憑彼此競爭的海上執法機構繼續快速擴張,一旦哪裡發生摩擦,就可能擦槍走火,令事態更加複雜化。2011年,中國海監船和漁政船先後出現切斷越南船隻的纜繩、導致衝突的事件發生。
從1989年至2010年,有1萬1300多家在南沙海域的中國漁民遭到襲擊、搶劫、抓扣、槍殺,其中25名漁民被打死或失蹤,800多名中國漁民被周邊國家判刑。2000年5月26日,在沒有任何警告的前提下,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用衝鋒槍向中國漁船進行了掃射,導致船長心臟被擊穿當場死亡。此事無疾而終,菲律賓方面拒絕提供任何賠償。
早在2010年7月,駐防安徽池州的96161部隊(東風21)的二炮中程彈道導彈部隊部分作戰單位正式進駐了廣東韶關大塘鄉。《漢和防務評論》稱,中方部署了DF21系列新型改良導彈,據說其導彈射程有3000公里,目標涵蓋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和越南首都河內。不過,南海衝突在2011年後才開始激化。
北京希望逐個擊破 東盟會上突然變臉
在南海問題上,中共希望與每個有主權爭議的國家舉行一對一的單個雙邊談判,化整為零地處理,不希望與東盟國家聯合進行談判。前幾年中共不斷實行拉攏和打壓並行的策略,從2011年開始,中共高層頻頻出訪東南亞,目的就是希望阻止東盟各國聯合起來對抗中方,特別是不希望美國由此介入南海事務。
近期,中國無償贊助汶萊40億美元的消息在網路上傳得沸沸揚揚,據稱汶萊因此而「承諾暫不參入開發南海」,不過,其他國家就不吃這一套。2011年6月,菲律賓國防部長公開表示:「為什麼必須是雙邊而不是多邊?事態已經演變成一個區域的國際安全問題,我們一致認為應該在東盟的框架內與中國討論。」
2012年7月12日,第19屆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於當地時間1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據外交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就南海問題要求中方早日同意展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行為準則」磋商,以「避免紛爭」。希拉里表示,當事國需要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在7月8日的高級工作會議上,東盟和中國曾就開始制定行為準則形成共識,開始中方還積極參與此討論,不過在11日的外長會上,「中方突然改變了態度,不同意達成正式協議」,這令「東盟內部失望情緒蔓延」。
原來,由於日本政府宣稱要從私人手中購入釣魚島,激起中共軍方少壯派的強烈反彈,三艘中國軍艦立刻進入了南中國海這一有爭議島嶼區域,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也被召回東京,不過很快他又返回了北京。中方還宣布從7月10日起,在浙江外海的東海海域舉行六天實彈軍事演習,旨在對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施壓。
7月10日的同一天,海南省軍區召開大會,宣布中央軍委關於省軍區六名班子成員調整命令。外界分析稱,此次軍方大換血與南海局勢有關,反過來說,因為軍隊換人,也影響了中方對南海的態度,使中方在東盟會上一下態度轉變得十分強硬。正如那位軍方知情人透露的那樣,南海行動中有明顯的政治因素在裡面。
18大前夕 中方採取強硬行動
由於中共新的軍事首領想在南海小試牛刀,於是2012年6月下旬,中海油宣布對中國南海九個油田區塊進行對外招標,此舉引發越南等東盟國家的反對。越南政府表示,中海油的招標應當立即取消,因為這威脅到越南主權,上述招標區塊位於越南大陸架的延伸地帶。此前兩個月,俄羅斯最大國有天然氣公司與越南國家油氣集團公司簽訂了共同開發海洋天然氣田的協議,將共同開發南海的05.2和05.3區塊。
2012年6月21日,國務院批准設立三沙市,管理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及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並將設立師級軍事單位。距離深圳700多公里的永興島,成為地級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此外,中國國有企業也宣布計畫在越南近海進行資源開發。
7月12日上午,海南省30艘漁船組成兩個編隊六個小組的捕撈船隊,從三亞市水產碼頭出發,前往南沙開展捕撈生產活動。全程約20天,生產地點在永暑礁附近海域。由於一路有中方的漁政船護航,外界認為此舉政治意義大於經濟利益。中共還把最新型導彈護衛艦「衡水艦」入列南海艦隊,強化南海戰力。
中方這一系列舉動,引起東盟國家,特別是越南的強烈不滿,越南相繼發生反華抗議遊行,中越關係愈加緊張。
越南積極準備軍事對抗
針對中方採取的行動,越南採取了相應回擊。6月底中海油宣布招標時,中越兩國軍艦就開始向爭議區域集結,外界稱這是中越可能開戰的信號。就在中方批准設立三沙市的同一天,越南國會通過海洋法,將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包括在越南所謂主權和管轄範圍內,並派戰機巡邏。7月13日,越南還陸續停播中國央視衛星的節目。
去年7月越南民眾在河內中國大使館前,手舉標語並高喊口號的抗議中共破壞南海海域的和諧。(AFP)
中方資料顯示,越南不但在中國領海範圍內大量開發油氣資源,而且還將中國的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化為越南管轄的兩個縣(稱西沙為黃沙島縣,南沙為長沙縣),在越南自己繪製的地圖上將中國的南沙和西沙幾乎全部包括在其主權範圍。
有媒體報導,僅2009年和2011年,俄羅斯就給越南提供了大量軍售,包括六艘基洛級潛艇、「獵豹」輕型護衛艦、「寶石」超音速反艦導彈、「天王星」反艦導彈、「針」式導彈、76毫米口徑艦炮和30毫米口徑艦載近防炮,還有蘇-30MK2殲擊機、岸防導彈系統等,越南已經成為僅次於印度的俄制武器第二採購大國,這些裝備使越南近期有能力開始組建「南沙艦隊」。而俄羅斯向越南及印度出口的許多先進武器,均拒絕對北京提供。
美國把南海當核心 俄羅斯不支持北京
北京的強硬態度,也引發美國和東盟的反擊。2012年7月11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在美國與東盟國家外長的會議上強調,美國與東盟密切合作是華盛頓外交政策的核心(central
pillar)。同時,在印尼訪問的德國總理默克爾10日也表示,歐洲必須更加努力,和經濟蓬勃發展的東南亞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由於美國掌握著全球最先進的海洋石油天然氣的開採技術,特別是深海採油技術,是其他國家不具有的,所以美國一直沒有參加《聯合國海洋公約》,美國商人希望依靠這種自由,想在哪聯合開採石油,只要對方願意,他就可以隨意開採。不過,為了更有利的介入南海爭端,2012年5月23日,國務卿柯林頓、國防部長帕內塔、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席共同出席國會聽證會,聯手敦促美國國會參院儘速批准加入《聯合國海洋公約》。
不光美國對中方日趨強硬,連澳洲也表示,若南海出現軍事衝突,澳洲將助美封鎖貿易通道。據《澳大利亞人報》上月披露,澳洲政府在2009年國防白皮書《在亞太世紀保衛澳洲:軍力2030》中,有一個未公布的絕密章節:若中美在南海開戰,澳大利亞海軍將協助美國艦隊封鎖中國在南海的貿易通道。根據該作戰計畫,澳洲將配備12艘裝有導彈的大型常規潛艇、聯合打擊戰鬥機、「空戰破壞者」戰艦以及大型登陸艦等,準備與中國在南海開戰。
俄羅斯也對南海表現出越來越多的關心。俄羅斯在2011年中斷與中國的石油輸出談判,與日本恢復接觸,公開聲稱上述石油管道同樣對其他太平洋國家開放的動向,這些都顯示,南海將是未來俄羅斯石油出口的戰略通道。
儘管俄羅斯至今並未在南海領海、島嶼紛爭問題上公開表態,但是俄羅斯與印度一道加強同越南的軍事合作,已經可以看出一旦南海有事,莫斯科不會公開站到北京一邊。與此同時,俄羅斯海軍艦隊拋開了中共,參加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22國聯合軍演,此舉令北京很擔心。
日本聯合各國 搞戰略聯盟
日本在挑起釣魚島事端後,更是四處出擊,到處聯絡各國對抗中國。如近期日本與越南就在海上安全領域加強合作,簽署了防衛合作備忘錄,並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由日本協助越南提高沿岸警備能力。
7月上旬,越南石油公司欲與日本企業共同開發南海油氣田約20個礦區,其中包含位於中越邊境附近的礦區。同時,還有意向日本企業開放總額近兩萬億日元的石油精煉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機會。
越南近海的海上油田每年可開採1500萬噸原油。越南國家石油公司壟斷了全部油田的開採權,除了與歐美石油巨頭合作外,還與JX控股公司、出光興產、三井石油開發等日本企業進行聯合開發。
日本還與菲律賓加強軍事經濟合作,宣布在一有爭議地區進行碳氫能源勘探的國際性競標,7月2日,日本與菲律賓簽署了旨在加強海上安全保障等領域合作的防衛合作備忘錄。外界認為,日本今年不斷加大介入南海問題的力度,藉此來維護其在南海地區的影響力,並利用南海問題來牽制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精力。
環時稱中國不如日本 意在分裂軍隊
7月8日,習近平剛剛高調稱要「捍衛國家主權」,7月18日,由周永康和曾慶紅控制的《環球網》,發表了名為「海軍少將稱中國海軍不夠強大難說全面超過日本」的報導,文章採訪了原海軍裝備技術部部長鄭明少將。
鄭明稱,「一旦雙方在海上遭遇,中國靠的是人,中國海上執法人員和海軍官兵一樣,具有不怕苦、不怕死,為保衛祖國海洋權益勇敢獻身的精神,這種精神加上不斷改進更新的船舶裝備,相信他們有能力、有水平保衛祖國海疆。」
華府的中國問題專家石藏山說,「《環球網》的這篇報導,在這個時機下出現不尋常。」「他說解放軍裝備不如人,僅靠不怕死。這名少將的說法換句話說就是一旦打仗,會死很多人。這明顯是給習近平的說法『潑冷水』。」
日本很早便注意到海軍的發展要有空中保障,從七十年代開始發展「八八艦隊」,八艘驅逐艦或者護衛艦攜帶八架艦載直升機,而中國軍艦直到80年代初才在驅逐艦上配備第一架艦載直升機,期間差距不言自明。
外媒分析說,在如此南海格局下,「如果爆發小規模戰爭,中國必將獲勝」,這只是一種虛幻的錯覺。由於錯綜複雜的關係,南海地區所有國家都明白,自己根本無法獨自擁有爭議地區蘊藏的油氣資源,他們在定期顯示力量的同時,經常就南海經濟劃界問題進行磋商,畢竟海、加勒比海、波斯灣和北冰洋地區也存在類似問題,世界需要協商,而不是對抗,需要和平,而不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