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大變數仍多 各諸侯摩拳擦掌
隨著7月3日北京的第11次黨代會結束,歷時九個月的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全部完成地方黨委換屆,同時18大代表的選舉和中下層人事佈局也基本完 成。儘管經歷了王立軍、薄熙來事件的衝擊,但從目前局勢來看,中共仍將在7月下旬至8月召開「北戴河會議」,10月召開中共18大。
文 ◎ 王淨文
2011年以來,中共從下往上經歷了四級地方黨委的集中換屆,涉及31個省區市、300多個地市州、2000多個縣市區、3萬多個鄉鎮。按照中組部2010年10 月的通知要求,地市級黨委常委職數一般為9名至11名,縣級黨委常委職數一般為7名至9名。目前地方黨委常委會一般包括書記、擔任政府首長的副書記、專職 副書記、紀委書記、政法委書記、政府常務副職、一名政府非常務副職、組織部長、宣傳部長、統戰部長、軍(分)區首長(武裝部長)、祕書長(黨委辦主任)、 轄下重點行政區黨委書記等。
2012年省級黨委換屆的新特點
與往年相比,這次換屆主要有五個特點:
一、政法委書記大多不再管公安。據公開資料顯示,五年前各地公安局長由政法委書記兼任的情況較多,在本輪換屆中,各級地方公安「一把手」多由非政法委系統背景 的政府副職兼任。如廣東21個地市政法委書記均不再兼任公安局長,在黑龍江、內蒙古、廣東、青海、浙江五地,專職副書記兼任政法委書記。
這變化來自於王立軍曝光薄熙來、周永康祕密籌畫推翻習近平的陰謀敗露後,胡、溫、習在黨、政(政法委)、軍系統展開的一系列清理行動。胡錦濤不僅將軍隊控制 在手,還開始整肅政法委,將江系人馬逐步從政法委書記的位置上剔除或削弱他們的權力,進而剝奪了周永康的部分權力,並對其進行不公開的調查。
薄熙來、周永康祕密籌劃推翻習近平的陰謀敗露後,胡、溫、習在黨、政(政法委)、軍系統展開一系列清理行動。(Getty Images)
3月26日,胡錦濤讓全國政法委書記在北京集中培訓,重新規定政法委的職責,削弱周永康的權力。4月23日,新華網突然刊登胡錦濤早些時候在17屆中央紀委 第七次全會上關於「剔除黨的肌體上的『毒瘤』」的講話,5月13日《金融時報》稱,至少三名中共高層人士以及外交人員透露,目前周永康的權力已經移交給公 安部部長孟建柱。
二、更多地方實行差額選舉。1994年的〈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中規定,地方黨委常委候選人數應分別多於應選人數一至二 人。1994年之後,據不完全統計,青海、山東、山西、湖南、貴州等省分都差額選舉出了省委常委。今年廣東、江蘇、福建和黑龍江等地也進行了差額選舉,但 差額範圍非常小。
針對中共官場盛行的「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等的「高壓線」,2010年12月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專門下發〈關於嚴肅換屆紀律保證換屆風清氣正的通知〉,並聯合召開了兩次換屆紀律推進會。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全國共受理反映違反換屆紀律問題的舉報846件、查實52件、處理73人。
三、在17大前後,「60後」(指1960年以後出生的人)省部級幹部尚屬個別現象,而這次,60後在404名省級領導幹部中已突破百人,佔了四分之一。據統 計,這些60後省部級幹部從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到晉升到副部級的平均年限為21.3年,其成長道路主要有機關、共青團、國企、大學、研究機構等。
據《南方都市報》統計,在全國31個省區市共產生402名常委,其中「60後」118名,「50後」276名,「40後」8名。在83名新晉者入常「60後」占比一半多。其中最年輕者為吉林省委宣傳部部長莊嚴和西藏自治區政法委書記鄧小剛,兩人均為1967年8月出生。
四、女性官員增多。這次中共省級黨委共有37名女常委,女常委任副省長和統戰部長居多,目前中共唯一一位女省委書記是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安徽省省長李斌是全國唯一的女省長。女性常委的平均年齡是53.9歲,比全部常委的平均年齡略年輕。
直轄市 進入常委的必爭之位
除了上述特點外,今年中共換屆選舉有個問題因薄熙來的下臺而變得很尖銳,那就是直轄市一把手自動擔任政治局委員這一潛規則帶來的隱患。
在目前的省級大員名單中,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重慶市委書記張德江,有可能在18大入常。「60後」的省、區委書記胡春華、孫政才、周強也可能入政治局委員。他們留下的空缺將導致再一次的人事調動。
在目前的省級大員名單中,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右)、重慶市委書記張德江(左),有可能在18大上躋身政治局常委。(Getty Images)
類似情況發生在中共16大上。就在16大召開前三周,中共中央一口氣調動北京、上海及重慶三個直轄市委書記職務,當時在通告中明確指明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與 上海市委書記黃菊調往中央工作,重慶市委書記賀國強雖未交代調往何處,但隨後也證實進入了政治局常委名單。這組人事調動後,劉淇、陳良宇和汪洋隨即填補三 地空缺。
中共的這套做法無疑公開顯示了其權力的暗箱作業,在黨代會召開三周之前,政治局常委的名單已經確定了,與其這樣,何必還要選舉呢?外媒有把中共的省委換屆類比於西方的「中期選舉」,其實中共從來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選舉。
按照中共「黨臨政上」的官僚體制,進行決策的是由25人組成的中央政治局。除了身處中南海、分管各片工作的政治局常委及委員之外,還包括重慶在內的四個直轄 市市委書記和廣東省委書記。設立初衷是為了讓這些地方官員能夠直接介入高層決策,不過這種設置的漏洞在薄熙來事件中暴露無遺。
理論上講,薄熙來作為重慶市委書記,與公安部長同屬省部級官員,可他是政治局委員,「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黨務身份就高於公安部部長。於是導致這樣一個狀況:公安部無法 直接插手重慶的人事任命,正如這次重慶市公安局長王立軍免職就根本沒有走公安部程序,全憑薄熙來個人好惡來定。
有人評論說,如果說其他政治局委員出於黨內傳統,並沒有利用這個制度上的漏洞擴充個人權力,那太子黨出身、個性張狂的薄熙來則將這個漏洞撕裂到了最大。
地方大員誰能進入中央?
目前可能進入政治局常委名單的地方大員有俞正聲、汪洋、張高麗、張德江。
俞正聲是這四人中政治資歷最老的。根據「七上八下」的慣例,俞正聲剛剛卡在1945年的線上,俞的太子黨背景以及豐富的政治人脈是他最大優勢。特別是這次倒 薄事件中,俞很積極地投靠胡溫,而且他已經擔任過兩屆政治局委員,若這次升入常委絕非意外。有大陸媒體人稱他可能在下屆政治局常委中起到壓陣作用,類似於 第15屆政治局常委中的李瑞環或者第16屆政治局常委中的曾慶紅。
汪洋無疑是目前入常呼聲最高的地方大員。自從2007年被任命為廣東省委書記以來,他與溫家寶同屬所謂改革派。在中共官員眼裡,團派出身的他同時被認為是胡錦濤的嫡系。
此前《人民日報》下屬的《大地》週刊曾刊文強調,是鄧小平「發現」了汪洋,鄧稱「汪洋是個難得的人才」,而且汪洋無疑是溫家寶最喜愛的下屬。加上年齡優勢,最近幾月中,汪洋在廣東進一步替胡溫清理江派殘餘,這些因素都進一步奠定了汪洋政治仕途再上一層樓的基礎。
張高麗是江澤民派系的官員。從1985年開始,長期在廣東工作,擔任過深圳市委書記,在副省部級做了十多年後,直到2001年才擔任山東省省長,輔助當時的 省委書記、政治局委員吳官正。2002年10月,吳官正升任政治局常委兼中紀委書記後,張高麗升任山東省委書記,2007年擔任天津市委書記。
張德江也是江派人馬,畢業於朝鮮金日成大學的他,左得出奇,總是用馬列的思想來暴力鎮壓民眾。在《新紀元》週刊280期的封面故事「重慶失控、香港怒吼」中,報導了他在重慶陷入困局。
《外交家》:派系妥協將導致政策癱瘓
7月底或8月中召開的北戴河會議將最後確定中共最高領導集體,這次25個政治局委員中至少會有15個新面孔,其中兩到三個52歲以下的人將可能在五年內成為 共產黨兩個最高職位的有力競爭者。換句話說,這次交接將不僅選出下一屆領導人,還將確定下下屆、也就是第六代的接班人,即未來最有潛力接替習近平和李克強 的候選人,很多人認為中共不可能再延續到第六代,中共目前隨時會垮台,很多時候外界分析中共目前所謂選擇跨代接班人名單,目的是在判斷中共各派在危機下的 權力結構中的勢力大小。
《外交家》雜誌6月28日發表文章表示,中共最高層的政治關係網在權力交接過程當中,只能產生一個脆弱的聯盟,通過 談判和討價還價勾結在一起。關鍵的任命不是依賴個人才能,而是政治關係網和不同派系之間的妥協平衡。這種拜占庭領導選擇制度(Byzantine)最具有 破壞性的效果是,它不可避免的導致集體領導,容易發生派繫妥協甚至政策癱瘓。在中共現有的常委和政治局候選人當中,絕大多數是庸才。
此次換屆正值共產黨統治面臨土崩瓦解的關鍵過渡時刻。經濟上,一度火熱的「中國模式」已經開始衰竭,金融系統巨大的風險在堆積,房地產處於泡沫破裂的邊緣;政治 上,薄熙來事件已經揭示了統治精英階層內部對於權力分配和保護私有利益方面的深刻裂痕,把政權捆綁在一起的表面團結已經顯示出磨損跡象,儘管中共不惜重金 封堵審查事實的報導,但信息革命、特別是微博的傳播和法輪功設計出的破網軟件的普及,正在嚴重挑戰共產黨的權威。這些都是對後1989年代政治模式即將解 體的警示信號。◇
中國在經濟上已經開始衰竭,金融系統巨大的風險在堆積,房地產處於泡沫破裂的邊緣。圖為兩名工人坐在北京建築工地上。(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