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外媒記者與薄案的糾葛
《大紀元》調查發現,10月26日在《紐約時報》發文報導溫家寶家族財富的紐約時報駐上海分社社長張大衛(David Barboza)曾數次撰文替薄熙來家族「闢謠」、彭博社報導習近平家族問題的駐北京記者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曾獨家報導江澤民接見美國星巴克公司總裁假消息。
文 ◎ 唐文
紐時、彭博社爆料溫習的九大相同點
《紐約時報》這次公布溫家寶家族「財富」與6月底彭博社公布習近平的內幕消息在操作方式上有九大相同點。
一、黑材料發布都選擇了西方有影響力的媒體;二、黑材料發布時間都選擇在周五,紐約時報中英文版是10月26日,彭博通訊社是6月29日;三、發布之前幾年就有類似的網路傳言;四、多家西方主流媒體同時收到黑材料;五、黑材料目標人物都鎖定溫家寶和習近平的家人;六、都用巨額金額來製造噱頭。(紐時稱溫家寶家族財產27億美元,彭博社報導習近平家族財產大概3.76億美元);七、黑材料看似非常詳盡,但都似是而非、未獲驗證。
八、主要報導記者都是兩大媒體的駐中國大陸或香港記者。張大衛(David Barboza)自2004年擔任《紐約時報》駐上海記者,主要負責採寫商業新聞。他娶華人張琳(Lynn
Zhang)為妻,目前在上海居住。彭博社報導的四個記者分別是駐北京記者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和駐香港記者Shai Oster和Natasha
Khan以及駐紐約記者Dune Lawrence;三個編輯是:Amanda Bennett、Peter Hirschberg和Ben Richardson。
九、周永康、曾慶紅對外媒記者都發出死亡威脅,以此來嫁禍習、溫家人。據《蘋果日報》10月28日報導,傅才德的妻子洪理達27日在推特聲稱,報導出來時,他們夫妻曾遭「習近平家族人士」發出死亡威脅。博訊網10月29日也報導,張大衛在相關報導發表前在上海收到死亡威脅,致使他一度逃離上海到東京暫避風頭。消息人士稱,這是企圖嫁禍習溫家人的做法,目的是刺激媒體更強勁反彈,逼使媒體進一步擴大報導,這個拙劣的做法充分顯示了背後組織者的骯髒、齷齪、陰險。
傅才德曾獨家報導江澤民接見星巴克總裁假消息
據了解,自2012年4月份彭博社獨家報導了江澤民接見美國星巴克公司總裁之後,由一個包括六、七個人的寫作班子,煞費苦心花了兩個月時間,寫成〈習近平百萬富豪的親屬揭發權貴階層的財富〉一文,於6月29日發表。
4月20日,彭博社獨家報導稱,現年85歲的江澤民與星巴克總裁舒爾茨17日在北京見面。但會面詳情未見透露,也不見任何江的照片;星巴克上海總部的發言人王星蓉和外交部也都拒絕證實這次會面。近20天後的5月8日,江澤民會見舒爾茨的照片才在網路出現,但立即被鑑定為PS造假照片。
《彭博社》這篇獨家報導的署名記者為駐上海記者Michael Wei和駐北京記者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編輯為Peter
Hirschberg和Stephanie Wong。其中傅才德和Peter Hirschberg同時參與了彭博社6月29日抹黑習近平的報導。
隨後,9月22日,曾因文化爭議被「趕出」北京故宮的咖啡連鎖店星巴克,進駐杭州靈隱寺景區開店,被諷「先入皇城,再入空門」,被調侃「要大悲還是續悲?」而其幕後進駐成功原因被質疑與參與、配合江澤民露面假消息有關。
《大紀元》此前自北京的消息獲悉,江澤民頻頻「露面」的假消息,由江派幕後人物曾慶紅一手策劃,並通過部分香港媒體和海外媒體首發拋出,目的是通過海外媒體「出口轉內銷」,營造血債派還很有「政治實力」的假象。此前,《大紀元》3月26日獨家報導,江澤民已是靠藥物維生的植物人,對中南海失控;江派臺前掌門人是周永康,背後是曾慶紅。
紐時發文攻擊溫的記者 曾數次替薄家「闢謠」
重慶事件發生以來,查看過去報導,發現《紐約時報》相繼有多篇報導不斷替薄家「闢謠」,其中署名幾乎都為張大衛(David Barboza)或《紐約時報》駐京記者黃安偉(Edward
Wong)。「闢謠」報導包括:
一、否認薄瓜瓜在北京高調駕駛紅色法拉利。2011年11月26日的《華爾街日報》以〈薄瓜瓜開著法拉利與洪博培的女兒約會〉為題,報導薄瓜瓜在北京高調駕駛紅色法拉利,與洪博培的女兒外出約會。
4月25日,張大衛和黃安偉聯手寫成〈名譽掃地的中共官方的兒子嘗試化解跑車醜聞〉(Disgraced Chinese Official’s Son Tries
to Defuse Sports Car
Scandal),為薄瓜瓜「申冤」。4月30日,在薄熙來被辭去重慶市委書記一職後,兩人再合作而成一篇〈反駁薄瓜瓜的紅色法拉利傳言〉(Details Are
Refuted in Tale of Bo Guagua’s Red Ferrari),專門為薄熙來公子薄瓜瓜辯護。
9月28日,中共官媒新華社公布了薄熙來被雙開及數宗大罪,其中一條「直接和通過家人收受他人巨額賄賂」。這個「巨額賄賂」及薄熙來貪腐究竟多少數額,成為海內外媒體的聚焦點。
二、否認薄熙來打王立軍耳光。3月份的路透社和《讀賣新聞》的報導中傳出,2月份薄熙來怒而掌摑王立軍。據傳,王也告訴美國領事館官員,薄打了王一耳光。此後,海外多家媒體證實這個說法。但是《紐約時報》6月7日發表署名記者黃安偉文章〈In
Chinese Murder Mystery, Take 2 for Big Scene〉中稱,薄熙來沒有搧王立軍一耳光。
中共喉舌新華社9月19日發表通稿〈王立軍案件庭審及案情始末〉,文中明確指出29日上午王立軍受到薄熙來怒斥,並被打了耳光。當時在場的郭維國在訊問筆錄中稱:「打了王立軍,這個矛盾就公開化了。」
三、黃安偉替薄瓜瓜「闢謠」,否認薄瓜瓜已經回到中國。英國《每日電訊報》於10月14日引述兩名分別位於重慶和北京的消息人士的說法稱,24歲的薄瓜瓜已於上周返回北京。其中一名經常提供正確情報的重慶消息人士表示:「薄瓜瓜在飛機著陸之後立即被帶上警車,現在最有可能和調查小組在一起,他可能會出現在法庭上。」
10月15日,薄瓜瓜在全球眾多媒體中選擇了《紐約時報》的黃安偉,發電郵否認已經回到中國。黃安偉在推特發文指出,薄瓜瓜致函《紐約時報》表示,有關他返回中國的消息「完全沒有根據」。
有消息指,黃安偉與薄瓜瓜的關係相當熟絡。
目前網路盛傳,中國官方對《紐約時報》報導溫家財產一事的調查顯示,該文其實為黃安偉的所作,但因為黃是華人,《紐約時報》擔心黃會在事後受到中國政府的報復而決定由人在上海的張大衛執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