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三把火
施政重點內政優於外交
明居正:
以目前的整體情況來看,習近平的施政方針應該是內政優先於外交。在內政方面,我們前面談到,由於中國大陸目前的社會矛盾空前激烈。所以,我的判斷是,習近平在上臺之初一定會加大反貪腐的力度,以釋放社會矛盾所產生的壓力。另一方面,民生與經濟建設也會是他施政的另一個重點。由於他是弱主,所以短期內他發動大幅度改革,尤其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
習近平是弱主,除非外來的挑戰過大,否則他外交政策的基調也是追求穩定。
石藏山: 有很多外界分析,
認為習近平會對外強硬,以增加自己在黨內和國內的權威。這一點可能性不大,中共現在國際環境可以說非常不好,周邊大國小國對中國的這種霸氣十足的崛起可以說憂心重重。這其實是美國所謂「重返亞太」的背景和原因,因為大家都需要美國作為平衡。
在這個基礎上,習近平也好,其他人也好,大概只能在嘴上強硬,在實際動作上保持克制,起碼是在軍事行動上保持克制。問題在於中國人對嘴巴強硬早就厭倦了,習近平樹立個人權威,除非打一仗,但這個可能性不高。這是他受到制約的地方。
郭君:小規模衝突不是沒有可能的,尤其是釣魚島的衝突看起來可能持續下去了,中共內部誰敢在這個問題上退步?如果雙方持續強硬,兩方的艦艇相撞是遲早的事。不過我聽說雙方達成了默契,不用空軍。這大概是中方的意思。因為空軍的「擦槍走火」最容易,一個飛行員一衝動就打上了。中國空軍是軍隊中最強硬的。這是北京很擔心的。
明居正:所以習近平的施政方針應該是內政優先於外交。
以他的背景來說, 支持習近平的首先當然就是太子黨,其次是部分
投靠過來的共青團派成員。在這裡我們有必要將太子黨與共青團間的關係作進一步的釐清。我們雖然一再說,中共政局的基本脈絡就是太子黨與共青團之間的爭鬥,這個論述主要說的是他們之間的權力關係。但是如果面對被統治的廣大中國人民來說,這兩派人馬又會覺得他們彼此之間的共同性與共同利益要大得多。簡單的說,他們之間會為了政治、經濟上的權力而爭得你死我活,但是當人民起而反抗時,這兩派多數時候又會攜手合作以維護他們的統治特權。明白這點之後,才會明白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會有共青團背景的政治人物願意支持習近平了。
此外,我們還看到第三支會支持他的人,這些就是直到目前仍然對於中共的改革抱有幻想者。這些人多數處於中共黨內或者是中國社會內部中、下層的人士,他們或者是長期受中共洗腦而不克自拔,或者是愛國情懷強烈而無法區分中國與中共之不同者。
從「紅二代」看習近平
石藏山:
早期的共產黨大部分是理想主義的知識精英,但得到權力之後,這批人會演變成為獨裁政體的機器,再後來,參加共產黨的人理想主義色彩日益淡薄,而主要是現實社會利益的考慮。吉拉斯把這個劃分為「革命者時代」,列寧為代表;「獨裁者時代」,斯大林為代表;和「特權集體領導時代」,赫魯曉夫以後都是這個情況。現在大概是中共「特權時代」的晚期。
中共建制派的官員,
包括江澤民、胡錦濤和溫家寶等人,基本都是工程師出身。工程師治國也是共產黨專制國家的特點。工程師治國最大的特點是「不出錯」,是一個系統維護師,他們一般只管漏油漏水和零件配換,系統的結構性問題不是他們的責
任。
這是他們和太子黨的一些區別。中共的太子黨有兩種,大概區分一下,一種是所謂紅二代,即父輩屬於打天下那一代的共產黨;一種是官二代,父輩是中共建政之後加入,後來當了高官。紅二代太子黨在政治和經濟上實力非常強大,但他們人數其實並不多。但這批人對共產黨的江山有一種自覺的責任感。薄熙來是非常典型的一個,他為什麼把胡錦濤稱為「家奴」,因為他認為胡只是幫紅二代代為管理江山,天下是他們的嘛。官二代,基本上就是資本家而已。
郭君:確實如此,紅二代的太子黨對中國通常有更多的結構性考量。不管劉亞洲也好,張木生也好,劉源也好都是這種人,更願意考慮中國國內的政治問題。薄熙來更是如此,薄熙來也是一個最有「手段」的,所以他在紅二代中有很大人氣。
18大之後,輿論出現兩種情況,也是比較有意思的。一種是看好習近平會政治改革,一種是對中共感到失望絕望。
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看好習近平改革的,大部分是體制內的人士。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從不同渠道了解習近平(也包括李克強)的個人性格和為人處事的特點。因為習李都是那種比較寬厚謙和的人,看問題也透徹,所以他們認為習李上去之後,中國一定會有大的改變。
對中共感到失望和絕望的是大多數中低層民眾,和高層政治有很大距離。基本上,大家都是因為看透了中共這種政治體制,在這種體制下,任何人都無法有大的作為,尤其是不可能有什麼突破性的作為。習李或許是好人,但因為在體制內部,而且依靠這種體制去運作,所以就成了「洪洞縣裡無好人」了。
未來五年風險大
石藏山:以前趙紫陽時期,就有人推動過「新權威主義」。據說趙評價說,「權威必須在應付危機時建立」。從中共來說,毛澤東不說,鄧小平那種二等權威,也必須是在黨內資歷的基礎上,再加上成功處理了文革後期全面的社會經濟危機,才能建立起來。
趙紫陽這話可以反過來看。如果想在中共體制內成功運作,必須有權威,而權威必須有危機。有野心的人,可能就需要創造危機了。
我覺得中共這樣的體制,因為意識形態的僵化,導致治國政策無法有效實施,而權力的交接換代,則往往暗藏極大危險。
中共體制下,意識形態的僵化,導致治國政策無法有效實施,而權力的交接換代,則往往暗藏極大危險。(Getty Images)
郭君:過去20年,中共所謂的合法性辯解,基本上是通過經濟增長一條途徑。關鍵的問題是,中國經濟能否繼續快速增長?在現有的社會權力結構下,繼續增長的經濟能否得到民眾收入繼續增長的結果?這些恐怕都非常有疑問。一旦經濟出現問題,這個可能性其實非常大,中國大陸的社會矛盾會激化,黨內鬥爭也會激化,共產黨解體消亡也就非常接近了。
我覺得隨後五年,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相當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