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觀察|專家剖析中國經濟增長和基尼指數
2013年1月18日,中共發布2012年中國GDP為519,322億元,及2003至2012年十年間的基尼指數,介於0.47~0.49之間。兩大數據一出,各方質疑不斷,中國的GDP增長速度被拔高,而基尼係數則被人為壓縮。
文 ◎ 高紫檀
2013年1月18日,中共統計局發布2012年中國經濟運行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519,322億元,同比增長7.8%。同時,統計局也罕見公布了官方計算的從2003至2012年十年間的基尼指數,介於0.47~0.49之間。
兩大數據一出,即震驚世界,而且各方質疑不斷。主流的評論認為,中國的GDP增長速度被拔高,而基尼係數則被人為壓縮。
經濟增速跌「破八」
就經濟增長7.8%來說,這是自1999年以來中共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速最低值,跌破了中共政府「保八」的紅線。這也是最近20年來中國「倒數第二」的經濟增長速度,1999年,中共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速為7.6%。
經濟增長7.8%來說,這是自1999年以來中共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速最低值,跌破了中共政府「保八」的紅線。(AFP)
中共長期以來強調「保八」,這被認為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條紅線。一些研究認為,當中國GDP增速低於8%時會出現大規模的失業。
相對於歐美國家在2%左右的經濟增速,中國的這一增長數據仍可謂「高速」,但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中國大陸經濟的重要指標、股市全年漲幅卻僅約3%,在全球17個主要股指中倒數第一。
美國華府中國問題專家石藏山認為,歐美經濟體的經濟增速與中國的經濟增速不具有可比性,關鍵在於雙方計算模式不同,中國的GDP計算是從產品生產出來就列入,而美國是產品銷售後才計入GDP。因此中國經濟增速低於8%已經處於「低速增長」。
大陸官媒央視財經評論員牛刀認為,中國政府官方經濟增長數據是不真實的,原因在於數據的統計方式有問題。牛刀表示,中國計算GDP數據所運用的經濟模型和計算方法與全世界都不一樣。以進出口為例:國際通用的計算方式應該是按照淨出口與淨入口相減而得到的差額,但是國內的數據卻是用出口加進口得出來的。牛刀稱,這樣的GDP只能騙騙老百姓,騙不了全世界,真正的增幅應該只有5%左右,當前中國已經進入了經濟大衰退的早期。
中國GDP增長預計趨緩
中國GDP增長數據長期以來遭受經濟專家的質疑。旅美經濟學者謝田此前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過去20年,中國實際上是按照通貨膨脹發展泡沫經濟的方式來達到GDP高速增長,但實際上扣除通脹的因素和造假的因素,中國經濟實際增長只有5%~6%。而現在基本上就是停滯了。
2011年底,經濟學家郎咸平在瀋陽的演講中曾表示,中國的GDP嚴重重複計算,即使中共政府公布的數字是真的,當年9.1%的GDP增速減去6.2%的通脹,實際經濟增長只有2.9%。但實際上,他的團隊計算的結果顯示,2011年中國GDP負增長10%以上。
經濟學家簡天倫則表示,在目前沒有別的更好的數據可以作為依據的情況下,也只能分析這些由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官方數據了。實際上即便是用這些數據也可以窺探中國的經濟狀況。從中國2012年的統計數據就可以看得出,中國去年經濟增長減慢是全面的,不光是投資,還有出口、房地產,各方面都在減慢,「估計中國的增長率以後都不會像前些年那樣高了。」
經濟數據被「人為拔高」
進入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延續2011年的內外交困,前三季增速逐步下降,分別為8.1%、7.6%和7.4%。如果算上2011年,中國經濟連續七個季度增速放緩。2012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速7.9%,環比增長2.0%,經濟有所回升。一些研究機構及學者認為,中國經濟已呈觸底回升之勢。但有分析認為,中國經濟仍不容樂觀。
一方面,中共海關總署日前公布的外貿數據顯示,2012年12月份中國出口較上年同期上漲14.1%,大幅高於11月2.9%的漲幅,而此外貿數據被外資機構認為「好得不可思議」,高盛等外資銀行集體質疑造假,認為數據是「人為拔高」。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加州伯克利大學經濟學家Barry Eichengreen,亞洲發展銀行的Donghyun Park和高麗大學的Kwanho
Shin警告說,北京還不應該開始慶祝。中國經濟已經從2010年超過10%的增長下跌到現在不到8%,並且幾年內可能發生另一次大幅減緩。
美聯社也報導,分析家說如果出口疲軟或者政府沒有能夠維持支撐經濟復甦的投資支出,中國可能遭受又一輪挫折。多方預測,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仍為8%左右。路透社2012年底的報導分析稱,中國政府2013年可能繼續將增長目標定在7.5%。
基尼係數被指不如童話真實
相對中國GDP增速數字,中共官方發布的基尼係數更是質疑聲不斷,被指不如童話真實。
基尼係數由義大利學者基尼於1922年提出,是國際公認的衡量貧富差距的重要指標。基尼指數值在0~1之間,數值越大表明收入差距越大。通常認為0.4是警戒線,基尼係數超過0.6時,說明社會收入懸殊。百度百科資料顯示,一般發達國家的基尼係數在0.24到0.36之間。
中共官方此次公布的基尼係數顯示,十年來中國的基尼係數均未超過0.5,並且這一數據近年來逐年下降,已從2008年最高值0.491下降至2012年的0.474。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數據公布的當天表示,0.47到0.49之間的基尼係數不算低,說明了中國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縮小收入差距的緊迫性。
而中國大陸經濟學家則在第一時間對官方的數據進行嘲笑。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在個人微博中評論說:「記者來電,要我評論今天發布的宏觀經濟數據。『假數真評,我有病?』那個基尼係數用鄭淵潔(中國著名童話作家)的話說『連童話都不敢這麼寫』。」
許小年的評論得到眾多海外媒體的共鳴,一時間被美聯社等國際媒體廣泛引用。
官方基尼數據與民間數據差距巨大
中共官方於90年代後期公布的基尼係數連年增長:1996年為0.375,1997年為0.379,1998年為0.386,1999年為0.397,2000年為0.412,超出了貧富差距警戒線,此後中共官方便停止公布這一數據。這引發外界許多遐想,有分析說,2000年之後,由於中國基尼係數已經太大,中共政府「不方便」公布了,乾脆就不公布了。
在中共官方停止公布的十年中,眾多中國社科院、華中師大、西南財大等學術機構均有發布各自的中國基尼係數,總體來看,研究學者們均認為中國貧富差距巨大,基尼係數早已超過0.5。
在聯合國的190多個國家當中,有完整的統計數據的國家約有150個國家,其中基尼係數超過0.49的不到10個,排名前十的除了中國外,全部是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國家。
不過,一個月前,中國人民銀行與西南財經大學共同創立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對8438個家庭所做的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收入的基尼係數為0.61,大大高於0.44的全球平均水平,甚至比產生社會動蕩的水平要高50%。這個數據簡直可以讓中國人絕望。報告結論稱:「當前中國的家庭收入差距巨大,世所少見。」
官方基尼指數未考慮「腐敗係數」
對於此次中共官方公布的基尼係數介於0.47~0.49之間,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著名經濟學者程曉農表示,這是中共統計局在當前民間壓力下對當局的「粉飾」。「因為中共號稱實行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特點是收入分配平均,收入分配兩極化是資本主義,如果『社會主義』中國收入分配差距比資本主義還高,比世界各國水平還高的多,等於說中共政府是『掛羊頭賣狗肉』,這個假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還糟糕,所以中共統計局必須要採取點措施,來為政府『抹點粉
』。」
經濟學家何清漣也發布博客說,中國官方基尼係數不真實的原因在於並沒有統計官員和富人們的『灰色收入』。「中國的社會財富以『灰色收入』的形式在分配。中國的官員及富人極易獲得巨額「灰色收入」,而普通人則很少有這種機會。但因為『灰色收入
』隱祕,不見陽光,中國國家統計局計算的『基尼係數 』基本未考慮乘以『腐敗係數 』,因而不能反映中國真實的收入差距。」
由於官方統計的基尼指數結果與民間統計差距太大,結果引發了群情洶湧的質疑,有人諷刺說,「改不了貧富差距,就改變反映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