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步入「中等所得陷阱」
去年底,中國經濟似乎略有起色,很多人擔心長此下去將危及其它國家,但專家分析,中國經濟已確實下滑,正步入「中等所得陷阱」中,薄弱的領導階層為了解決此危機,而將民眾注意力轉向對抗他國,其潛在危險遠比想像更大。
編譯 ◎ 葉淑貞
中國正快速陷入「中等所得陷阱」(middle-income trap)。落入「中等所得陷阱」的國家,其經濟成長通常會從快速轉為遲緩。造成此狀況的原因有好幾種,其中包括在早期的發展階段,把工人從農業轉移到製造業,造成經濟不成比例擴張,而在某個時間點,因這種變化而獲得的收益消失了,所以必須另外尋找經濟成長的新來源。花旗集團(Citigroup)企業及投資銀行的副主席暨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兼任高級研究員彼得.奧斯澤格(Peter R. Orszag)近日在彭博新聞一篇名為〈中國經濟的下滑遠比成長更危險〉的評論文章提及,中國似乎已經步入這個陷阱。
重新思考中國經濟
「中等所得陷阱」通常發生在兩個所得水平:每人年平均所得(per-capita income)約1萬美元以及1萬5000美元。這個數據是根據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經濟學家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的朴東炫(Donghyun Park)及高麗大學康鎬炫(Kwanho Shin)三人所彙整的最新資料,由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於本月所發表。
2010年,中國的每人平均所得略超過7000美元。若以2010年起每年平均成長速度為7%計算,到2015年,中國人年平均所得將達1萬美元。就像這三位作者指出的,「在老年比率高、投資比率高的經濟體下,資本的未來報酬率可能會變得較低,且被貶抑的實質匯率也不利於提升技術水平,因而經濟更有可能會減緩。這些想必會警醒讀者對中國現況和最近政策的思考。」
所得分配高度不均
中國科學院和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有一項指標可以幫助衡量一個國家是否能逃脫中等收入陷阱並繼續快速成長,這項指標是「所得分配的不均度」。一個制度包容性越低且分配越不平均的社會,在維持成長上,將會有較大的困難。
這個議題也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達龍.阿西莫格(Daron Acemoglu)和哈佛大學詹姆斯.魯賓遜(James Robinson)在最近出版的《為何國家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一書中所探討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與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能逃脫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其所得不均度較低,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低於40%。中國的基尼係數卻大約高達50%,且持續在上升中。如果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不解決所得分配不平均的問題,甚至是人力資本不平均的問題,中國將很難從中所得國家轉變為高所得國家。
中國經濟下滑極
可能造成政治動盪
如果中國落入這個陷阱,會有什麼後果呢?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管理學教授黃亞生(Yasheng Huang)的說法,較緩慢的經濟成長可能會破壞中國內部的政治經濟,而相對的,這將使其它國家面臨很大的風險。
與此類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中國問題專家謝淑麗(Susan Shirk)警告說「中國內部的脆弱──而不是成長力量──是最大的危險。」此外,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和國際事務教授亞倫.弗里德伯格(Aaron Friedberg)也寫道:「一個較不發達的中國可能對於美國及它的盟友來說,更危險且更困難。」弗里德貝格認為,中國薄弱的領導人可能會冒險對抗其它國家,以民族主義爭取民眾的支持。
也就是說,各方專家的意見顯示:中國經濟成長下滑所帶來的危險,可能遠比美國了解的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