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8. 嬰兒奶粉同此涼熱

?"
香港市場嬰兒奶粉因為被大陸人搶購而導致短缺,3月1日香港限制攜帶嬰兒奶粉出境數量的規定生效,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中國兩會上的熱詞。(AFP)

正當網民們興致勃勃的猜測著中共的雷人代表們在今年的兩會上會有怎樣雷人的表現時,政協新聞發言人呂新華「不負眾望」、「勇奪頭金」。在被問到有關中國遊客在香港搶購奶粉的相關問題時,呂新華的一句「質檢總局數據顯示內地99%的奶粉符合質量標準,但民眾依然缺乏信心。」此一回答著實把大眾給雷倒了,於是奶粉成了兩會的大熱門。

因為香港對奶粉「限帶令」,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成為中國兩會上的熱詞,食品安全與民生息息相關,卻又問題頻發,不斷觸碰公眾的心理底線。

全國政協委員崔永元3月3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對國內食品安全沒有信心。崔永元表示,媒體的注意力不應只局限在香港「奶粉禁令」上,而是應聚焦內地消費者為什麼不信任自己的奶粉。據說有記者問崔永元對嬰兒奶粉是否有信心,他斷然回答「沒有。」該記者不解:「不是說了99%就合格麼?」崔答曰:「但我不知道那1%在哪裡。」

甚至官方媒體也發文暗諷呂新華胡說八道,黨媒新華社發表標題為〈新華社微評︰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造不出放心奶粉是悲哀〉的文章。文章中引用微博名人薛蠻子的批評︰「一個號稱全球雞的屁老二的國家,居然連個獨生孩子的一口放心奶都讓百姓喝不上。不僅喝奶不踏實,喝水也開始不踏實了。這樣大代價的『雞的屁』真是不如放屁!」

文章還質問︰中國內地做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政府財政收入逐年快速增加,為什麼連一罐放心奶粉都造不出來?並問責道︰「乳製品行業吸取三鹿事件教訓並改進了嗎?質監部門履行其義務了嗎?」「吃別人家奶長大,中國孩子的悲哀!」

2008年中國大陸三鹿奶粉被檢測出了三聚氰胺,該事件導致至少六名嬰兒死亡,幾十萬名嬰兒受害,震驚全球。之後包括伊利、蒙牛、光明、聖元及雅士利在內的多個廠家的奶粉都被檢出三聚氰胺。至此,購買外國品牌奶粉亦自然成為中國人不得已的選擇。而近在咫尺的香港、澳門首當其衝的成為搶購奶粉主戰場。時至今日,該「狂潮」已經擴至海外多國,奶粉荒亦隨即遍至多國,限購令亦先後在多國實施,以致有海外媒體對此表示憤怒指,「中國人買光了我們的奶粉」。◇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