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急阻民間救援
雅安地震後,北京當局阻攔志願者和非政府組織進入災區救災。外媒分析,因為對於政府,這些志願者團體代表的不僅僅是救援,而且是一個微妙的政治挑戰。因為它顯示,即使沒有共產黨的領導民眾也能取得巨大的力量。
文 ◎ 秦雨霏
在地震災難面前,全民動員,海內外各界人士伸出援手,有趕往災區,有密切關注,希望給災民必要的支持;然而,中共當局阻斷民間救援,官媒甚至稱「守望就是力量!救災不必到現場!」令外界不得其解,另一方面要求媒體以所謂「積極」和「正面」方式報導四川雅安地震的善後工作,也不能做任何的比較。
為何阻攔志願者和非政府組織進入災區救災?外媒分析,公民社會和公民參與——從慈善義務服務到維權運動——在中國正在崛起。公民活動的興起對於共產黨的權力掌控是一個根本的威脅,因為它顯示,民眾能取得多大的成績——即使沒有共產黨的領導。
公民團體一呼百應 北京恐懼
《金融時報》4月25日報導,在2008年,當一個毀滅性的地震襲擊中國四川省的時候,私人志願者和匆匆成立的民間團體湧入這個地區並且在救災行動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在數月之後,隨著政府感到受夠了獨立團體組織救災「侵犯」了屬於政府的保留領地,許多志願者被要求離開。
今年4月20日一個重大地震再次襲擊四川省,北京動作更快地對志願者、慈善團體和湧入地震災區的援助資金進行控制。就在地震第二天,如果沒有國務院批准的許可,志願者和民間團體都被禁止進入災區。
根據《人民日報》的說法,官方稱目前各路救援力量盲目湧往災區方向,造成一些救災物資和大型救援設備受阻於路途。救災不能光靠熱情,人海戰術反成阻滯。再次呼籲:守望就是力量!救災不必到現場!
央視也報導,因各路救援盲目湧往災區方向,造成雅安地區道路擁堵,傷者出不來救援進不去。再次呼籲讓專業救援隊伍和急需物資先行;也請災區群眾的親屬先別著急回家。
然而,《金融時報》報導,此次雅安的地震顯示,這些公民團體是多麼容易組織起來,以及由於社交媒體,他們可以多麼迅速地形成一個強大的風潮。志願者包括高中學生、醫學專家和基督徒團體。就在地震後的幾分鐘,全國的民眾都打開微博,跟家人打聽情況以及詢問如何提供幫助。
「420聯合救援行動」是在微博上組成的一個救災團體,由20多個四川當地非政府組織組成的鬆散聯盟。「起初,當地震襲擊的時候,你無法使用電話或簡訊,但是微博可以工作。」這個團體的協調人傅燕說。他在地震發生後90分鐘就發出請求提供物資的呼籲。同一天他還運送了第一輛卡車的物資。
但是,在國務院的通告發布之後,類似的救災團體進入災區就遭遇麻煩。「我們只有有限的許可,不是很多。」傅燕說。「我實際上聽到人們在爭吵,因為他們找不到一張許可證。」
報導說,封鎖的表面原因是狹窄山路的交通堵塞。但是,最糟糕的堵塞是由於過於龐大的政府車輛湧入及糟糕的交通協調。
但仍有一些人捍衛許可證制度。鄭毅玲,華夏公共福利——一個政府屬下的社會服務團體的發展負責人,她表示有超過700個組織進入地震災區,但是僅有20%擁有救災的經驗和訓練。「許多志願者來這裡無所事事。」她抱怨說。
但是更多人相信進行阻攔的重要原因是,政府要維持它的壟斷。
恐相形見絀 非政府組織成北京當局肉中刺
北京在急切地避免重複2008年地震的情形,當時掀起了公共幫助的熱潮。一旦放任,這股力量就很難阻擋回去。報導稱,一些慈善團體成為地方政府的眼中釘、肉中刺,因為他們將揭露那些當地官員希望隱瞞的事實。
王立偉,一個慈善媒體團體的創建者,他表示北京當局急切地阻止非政府組織的熱潮像2008年那樣興起。原因是,政府不希望它的救災努力跟其它團體比起來相形見絀。
儘管這聽起來挺諷刺的,但是中國公眾的做法也同樣充滿諷刺。報導說,中國民眾堅決地把他們的錢捐給私人基金和慈善團體,而拒絕捐給政府團體,比如中國紅十字會,因為擔憂腐敗和缺乏透明度。
地震和自然災害常常成為被共產黨利用來自我宣傳,官方報紙上充滿了士兵搶救幼童的畫面。相對而言公民活動的興起對於共產黨的權力掌控是一個根本的威脅,因為它顯示出一個人能取得多大的成績——即使沒有「萬能的」共產黨指導他們。
國際記聯斥中共操控地震報導
近日,國際記者聯會發聲明,譴責中共當局要求媒體以所謂「積極」和「正面」方式報導四川雅安地震的善後工作,也不能做任何的比較。記聯指傳媒非喉舌,敦促北京勿再試圖操縱輿論,讓傳媒自由履行職責。
國際記者聯會香港和中國區代表胡麗雲表示,近期大陸的新聞工作者在報導雅安地震災情時,紛紛收到當局指示報導要求。有大陸記者說:「關於撤離的災民,我們被勒令不作任何比較或意見,由軍方進行疏散。」她說,此舉令新聞工作者在進行報導時受到很大的掣肘,無法履行他們的職責,「令他們難以深入去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