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面臨的困境

?"
美國學校注重主動的學習,中國則是被動接收;在美國讀書是學習,在中國則是不斷重複的練習。圖為中國一高三學生在學習。(Getty Images)

美國學校注重知識的實際應用,中國則注重知識的背誦;美國學校注重主動的學習,中國則是被動接收,而更重要的是在美國讀書是學習,在中國則是不斷重複的練習。

編譯 ◎ 葉淑貞

對於許多想要到美國讀書的中國學生來說,英語能力可能是問題之一,而中國學生之所以英語對話能力差,主要是因為中國的英語學習是以應付筆試為目的。除了語言能力問題外,美國教育方法與中國截然不同,這也是留學生面臨的另一個困境。

英文能力普遍不佳

《高等教育紀事》(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報導,提供美國學院和大學關於中國資訊的顧問公司Zinch China曾對中國學生進行了英語能力的電話調查。這項調查是針對該公司資料庫的2萬5000餘名學生,作不定期的電話查訪。結果發現:其人中有62%英文說得不好。然而,Zinch China在大約一年前進行相同的調查時,只有38%是屬於這一類的。同時,英語能力強的學生從18%降到4%。

除了語言能力之外,本次調查還詢問準留學生家庭的財務狀況。結果發現:大約有3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每年可以花一萬至四萬美元在大學的學位上,而6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每年至少可以負擔得起四萬美元。

在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簡稱為Nafa)發表的調查結果,對於美國大學來說是令人擔憂的消息。許多學校已經因為湧入英文能力有限的中國大學生而正嘗到苦果,因為一些中國學生很難參與課堂的討論,或可能卡在特殊的語言課程中。

Zinch China創始人之一的克羅勉霍克(Sid Krommenhoek)說,這樣的學生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準備英語語言,以便在學術環境中充分發揮能力。克羅勉霍克說,英文說得差的一個可能原因是中國較注重準備英文考試。這種準備大量集中在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卻不強調非正式的英語交談。

大學董事會(College Board)國際戰略和關係的總監亨斯利(Clay Hensley)表示,最近有興趣來美國的中國留學生遠遠多於幾年前。在六年間,美國大學的中國學生人數已增加近一倍,將近有20萬人。

整體而言,這意味著今天來美國的中國學生可能是學歷較低的精英,具備較少的英語培訓,或者是來自較少機會與國際建立聯繫的城市或地區。

中國教育方法與美國不同

中國教育除了為考試而服務之外,還有其他與美國教育不同之處。波士頓大學校報《BU Today》報導,在波士頓大學,中國學生是最大的外國學生隊伍,約有2000名中國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占總數的6%。

古(Gu的音譯)姓學生回憶,當年他來到美國麻州的高中就讀10年級時,置身於一大堆白色面孔中,深受英語不佳之苦。然而,在上過一學期的英語課程後,他變得自在了。古說,他輕輕鬆鬆地獲得了高中的文憑,特別是數學成績優異,甚至選讀哈佛大學夜間課程高等微積分。

高中畢業後,進入了波士頓大學就讀。古說,中國高中比美國高中嚴格,相反地大學卻比美國輕鬆。回到家鄉,「只要你就讀一所有名大學,你的學習動機幾乎就結束了,因為在中國,GPA沒什麼大不了的。無論我的成績是C或是D,只要有這張名牌大學文憑,我就是令人敬畏的。」

根據中國學生的說法,中國教育強調背誦事實,而波士頓大學及其他美國大學要求教室外的自我教育以及課堂知識的實際應用。另一個魯(Lu的音譯)姓中國留學生說:「在中國,學校是沉悶和背誦的代名詞;在美國,學校是真正學習的地方。」

學生們說,適應美國的制度不是一個大問題。對於他們來說,主要是語言的障礙和偶發的仇外心理。另一個張(Zhang的音譯)姓留學生說,她到麻薩諸塞州來,先在一所私立學校的11年級就讀。初到美國時,她的室友當她的面說「討厭中國人」。這個室友甚至深夜還在打電話,對於打擾到張的睡眠這件事情一點都不在乎。很多中國人剛開始都受困於有限的口語能力,張說,克服了最初的猶豫之後,「我與她發生非常大的爭吵。」這個室友後來讓步了,最終成為張的好朋友。

像古一樣,張發現美國高中超級容易。不過後來進到波士頓大學之後,張最大的調整是教室外的主動學習。她說:「當你有問題時,教授們都會幫助你。他們可能給你一些提示,但你必須在課堂之外自己思考。」古說,美國大學注重學生學習的反應,這是一個優勢。另一名袁姓學生說:「美國學校更能幫助學生發掘自己個人的力量,而在中國,讀書僅僅是為了考試,所以僅僅是精熟,而不是學習。」◇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