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2013 香港「七一遊行」的解析與展望

?"
香港年輕一代的覺醒,可以說是香港這10年來「七一遊行」運動的成果。(Getty Images)

香港回歸以來逐漸發展出來的、一年一度的「七一遊行」是香港民間社會最為持續的大型活動之一,業已成為香港民眾的精神象徵。今年的「七一遊行」適逢香港主權移交進入第16年,也是自2003年50萬人七一大遊行十周年,在「三號風球」狂風暴雨的侵襲下,香港數十萬民眾冒著風雨走上街頭,遊行主題是「人民自主,立即普選,占領中環,蓄勢待發」。遊行途中衣服浸濕的民眾打起雨傘,一步一步從維園遊行到中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有媒體在現場做的問卷調查顯示,近半人上街遊行目的是爭普選,其次是要求特首梁振英下臺,主辦機構民陣(民間人權陣線)聲稱有43萬市民上街,警方則說最高峰有6.6萬人,兩位港大學者估算約為9.3萬至10.3萬人,這幾個數字均為2004年以來之最高遊行人數。

在天氣如此惡劣的情況下,並且有建制單位舉辦「維穩」等活動力求減少遊行人數,仍有如此龐大的民眾堅持冒著風雨參加遊行,表明港人對港府的施政和北京的治港政策已極度不滿,對民主普選和香港變革極度渴望,不能不引起執政當局的警戒和反省。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七一遊行隊伍在抵達中環後,「占領中環行動」的發起人、學者戴耀廷副教授走上臺呼籲,當前香港的管治制度已經失衡,只有真正普選特首,香港才有希望,司儀帶領遊行民眾高呼「占領中環,蓄勢待發」的口號。對比世界其他地區,各地民眾大多為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諸如物價上漲、工資低、失業等)舉行遊行示威集會,較少有為了民主普選此類理想主義的訴求,由是觀之,今年香港在風雨中堅持的這場七一遊行活動,實為香港人的一大壯舉,也實在是全球華人的驕傲。

香港的「七一遊行」自2003年七一大遊行發展至今已10年,從今年「七一遊行」當中,可以看到香港民間社會較為顯著的改變有二:其一,是香港年輕一代的覺醒。10年前,2003年七一遊行前後,香港出現了一個青年論政組織「七一人民批」,針對香港一些政治議題採取行動;但無論其組織動員能力,還是對香港社會的影響力,都不及10年後出現的青年組織,譬如從反國教運動中發展出來的學生組織「學民思潮」,「學民」一詞意思是學生同時擁有香港居民的身分,故應履行公民義務、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如今「學民思潮」已全面投入各種社會議題,包括香港政制改革,全港各大學中學均有該組織的成員,他們讓世人看到香港未來的希望;

其二,香港中產階級參與社會運動的聲勢,也比10年前更大。這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爭取民主普選的「讓愛與和平占領中環運動」,該運動是由香港溫和的學院派學者發起,主要是專業人士、中產階級參與,他們本來是社會中溫和、謹慎的一群,但由於痛心於香港的現狀,遂挺身而出,以公民抗命的形式反抗不公義的體制。無論是香港年輕一代的覺醒,還是香港中產階級的挺身而出,可以說均是香港這10年來「七一遊行」運動的成果。

就當前香港時局來講,香港社會的民怨主要集中於兩大方面。第一,是梁振英領導的特區政府的認受性、誠信和管治能力的危機,甚至可以說,港府已界管治失效的邊緣;第二,是回歸16年來,經由小圈子選舉及商界權貴壟斷所造成的不公義制度,已讓民眾忍無可忍,幾乎到了民怨沸騰的地步。

現任特首梁振英 經由對手僭建事件而自小圈子選舉中獲勝,成為認受性極低的「三低特首」(低票、低民望、低凝聚力)。梁振英上任一年以來,其所領導的第四屆港府施政舉步維艱,建制陣營也出現嚴重分裂,互相公開揭露醜聞,每隔兩、三個月就會有政商界知名人士中箭落馬,最嚴重的是,身為特首的梁振英的誠信飽受詬病,港人對梁振英及其特區政府的信任度已跌至谷底。一年以來,只要是港府推出的政策,基本上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就連原來力挺港府的建制派也不支持。港府管治失效的原因,除了梁振英的港府團隊之外,就是體制性原因,也即700萬港人無權公平地選舉出香港的政府首長和立法會議員。這一不公平政制體制,導致政府在行使公權力時並非從民眾的福祉出發,而必須首先照顧特權階層的利益,久而久之,導致社會的不公平加劇,陷入到管治危機的惡性循環之中,香港社會也逐漸地變得對立和分化。

回歸至今16年的光陰過去了,在「七一遊行」半個月前,香港大學公布的民調顯示,自稱「中國人」的香港人僅有23%,而自認「香港人」的卻有38%,港人對中國人身分的認同已創下歷年來新低,並且民調顯示,港人對中央政府的信心和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均跌至回歸以來的新低,顯示出港人不滿北京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香港本土意識抬頭,香港社會的民怨已達沸騰點。正如香港中文大學陳健民教授所說,香港已臨近政治懸崖,我們再不行動起來,香港就會跌進懸崖,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學者的警告絕非危言聳聽,要擺脫政府管治的惡性循環,避免香港的時局進一步惡化,最重要的是要改變不公平、不公義的政制制度。今年「七一遊行」所傳達出的訊號表明,如果即將到來的2017年普選方案將民主排拒之門外,讓香港政制原地踏步,繼續維持商界特權階層的壟斷局面,香港將難以擺脫目前的困局。2017年的行政長官選舉方案,應當符合國際社會公認的公平標準,也即港人多年來一直追求的「真普選」,有了真正的普選,是否會出現良好管治尚需各種因素;但倘若沒有真普選,將必定出現管治失效,各方面事業停滯不前,甚至出現社會動盪的局面。

具體而言,對於了解香港政情社情的人,都能意識到,欲解開香港管治的癥結在於:一,公平公正的特首普選制度,而非刻意篩選的選舉;二,立法會的功能組別必須廢除,直至立法會議員經由普選產生;三,香港政制不可停滯不前,而必須有所變革;四、實行政黨政治,特首和立法會議員來自政黨,使得政府制訂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五、北京中央政府恪守「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基本法原則;六、真正實現香港政制民主化。唯如此,香港才能走出當前的困局和迷途,香港也才會有願景和希望。◇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