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春按耐不住 撰文挺薄譏習
《大河網》30日刊登〈觀猴有感〉一文被曝係前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化名發表。該文表面上是在說猴,但目的是在諷刺習近平的「新政」。分析認為這是李長春在薄案開審前坐不住,撰文挺薄,諷刺習近平。
文 ◎ 駱亞
港媒分析李長春筆名永春
7月30日,河南《大河網》以兩個版面的篇幅,刊登了署名永春的〈觀猴有感〉一文。港媒《蘋果日報》報導稱,有分析認為作者是前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永春」去年曾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過〈「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新解〉,當時引起爭議。中共兩會前,李長春與廣東代表團會談時,自曝寫過此篇文章,原來李長春筆名就是永春。
李長春在河南當過八年省委書記,並多次去過濟源景區。而文章中提及,筆者90年代以來,第五次到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景區觀看獼猴群。港媒分析認為該筆者就是李長春。
李長春〈觀猴有感〉 挑戰習近平權威
文章從獼猴群的具體觀察談起,談自己對原始社會平均分配食物、母系社會、人與自然關係三個問題的看法。大陸自由撰稿人華頗對此評論道,〈觀猴有感〉表面上是在說猴,但其真實目的是諷刺習近平的「新政」,明目張膽挑戰習近平的權威。
文章認為猴王進食,「特權」意識非常明顯,其他猴子只能等猴王大搖大擺吃足後才敢揀剩餘的食物。對不守規矩猴子,要接受猴王嚴厲懲罰。華頗認為李長春的潛臺詞就是:在人類社會根本就不存在平等的分配利益的問題,有些人天經地義的就應該占有巨大的利益,有些人就應該占有很少的、甚至不占有利益,「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很正常的事情,是「宇宙真理」!習近平搞「分蛋糕、走群眾路線、反特權」是在「逆天理、滅人倫」!
關於母系社會問題,文章認為「一個猴群要維持其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占有一定的資源和地盤,就必須在強有力的猴王帶領下與其他種群進行爭鬥,與其他猴群爭奪資源,野蠻時代,是靠野蠻拚殺產生領袖的。」
華頗認為李長春潛臺詞是:任何社會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是靠暴力來維持的,要想社會穩定的最佳手段就是要「暴力維穩」。習近平要取消「勞教」,搞「柔性維穩」是不成的。
文章在論述人與動物的關係時,認為人和動物在有無思維能力上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而只是思維發達程度的問題。
文章還通過四年一次的猴王換屆,稱之為「政治行為」,體現出公猴的思維能力和社會管理能力。並稱換屆時,參與猴王競爭的公猴將尾巴翹起來,以此方式報名,表示向王權挑戰,報名後三、四隻強悍的公猴經過激烈廝殺,勝者為王則翹著尾巴,敗了的公猴便垂下尾巴,表示臣服。猴群中尾巴象徵著「權杖」,翹起尾巴就是在宣示權威。
華頗認為這裡的潛臺詞:「領導人的地位是競爭出來的,所以薄熙來犯上作亂的行為是正當的,習近平對薄熙來的處置是不對的!」
華頗認為李長春此文是披著「左派」的「外衣」,也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一分子。當習近平要實行的政策危害到他本人以及他所在的集團利益的時候,他就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暴露了李長春的本質。
網路聚焦中南海權鬥
上海的姚偉認為,中國的權鬥慘劇不該如《彎彎的月亮》一樣永遠循環,畢竟,21世紀了,各國政治都文明進步了,中國最高權力群體也不該繼續如同畜生一樣吧!
北京市民「simontreenew」表示,〈觀猴有感〉說的是原始分配延伸到馬恩主義,說白了就是從原始至今就沒有平均分配的。換言之:不可能平均分配的。
「廣州在家上學聯盟」表示,薄熙來現在就是那隻挑戰失敗了的公猴。當年毛潤之這隻公猴挑戰成功了。
江蘇常州的「MarcusYong」表示:「這個猴理論,堪稱一絕,為什麼呢?首先你要認同自己是猴啊!這猴理論一出來,果然發現周圍猴子多啊!」他還說,有人願意認同猴,要求自己的行為規範遵循猴子世界的規律。他勸朋友不要和這幫人較什麼勁,你用人類的眼光看看這幫猴戲就行了。
西安的小郭調侃道,原來上面的(領導)都是一群猴。
河南洛陽的民眾表示,這是想讓眾人甘心做奴隸了。
加拿大華裔「zzhu1986」認為,以如此春秋筆法寫作,又以在「要聞」版刊登的方式「明確暗示」,真是獨具中國特色的奇文。
北京的「大型小蟲」表示,這說明某地的政治還處於動物世界水平,仍然距離政治文明和文明政治有很長距離。這「夾著尾巴做猴」潛臺詞真是笑死個誰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