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續誤讀的聯想
就《大紀元時報》〈被中國人誤讀的歐洲貴族精神〉所帶來的聯想(下稱被文),已落墨成文,寫就了一篇〈誤讀的聯想〉。其實可以聯想的誤讀實在包羅萬象,充斥在各層面,〈誤讀的聯想〉文中側重的是專述對美國的誤讀;即幾十年中共始終將美國視為敵人,任何事情總是以它為目標,大有不把皇帝拉下馬誓不罷休的意志和決心。
是凡在中國生活過並有些年紀的人,只要靜下心回想往日,不難發現自己曾是多麼的愚蠢、無知、無情,甚至失去人性。你想像中的西方社會,所了解、認知的西方社會,是被千萬個謊言蒙蔽、迷惑而產生的強烈情緒所左右。人的情感會受環境影響,情感也是出自內心的善惡,當人看過「賣花姑娘」、「金姬和銀姬的故事」時,善良的心會被激發出仇恨,但此時的善良卻是被謊言所利用,分明的愛憎被邪惡所蒙蔽……今日,生活在西方社會的中國人,事實和個人體會把人從扭曲中矯正過來,所有的誤讀被事實導正。如果說,對美國的誤讀是從比較嚴肅的角度去闡釋。那麼,回到現實,生活中的細節或許更值得回味和補正了。
下面就看看我們曾經被灌輸、被教導、被堅信、被醜化的誤讀吧。
家庭觀念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千千萬萬個健康的家庭細胞才構成和諧的社會機體。具有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古國重視家庭關係,強調家庭倫理,尊老愛幼。而我們被灌輸西方社會人情淡漠沒有親情,人際關係冷漠無常,家庭並非溫暖的港灣。
今非昔比,時下的家庭景象讓人不敢置信。現實是在這片土地上,或因工作或因經濟,無數的家庭沒有正常的生活,家庭成員之間不要說親密無間,就連團聚也變成了日日的夢想夜夜的奢望。家庭和融的景象不再,更多的家庭成了殘缺的碎片;成員離家外拚常年不歸家庭分離;傳授孩子精明世道忘乎童年天真;祖輩撫帶慣寵驕橫;更有貌合神離移情別戀……
在海外生活了幾十年,西方人的家庭觀念之強令人汗顏。無論是周末還是學假或者諸如復活、聖誕之類的節日,家庭的融融親情無處不在。海邊、遊樂場、馬戲場、影院、游泳館、自家庭院,到處都是家庭安和喜樂的場景。家長和孩子摸滾爬鬧、嬉戲言笑,沒有家長式的輩分規矩,沒有強制專橫式的厲訓,只有無間的融合。他們的順口溜是:不要太忙,多一點時間與家庭分享,多一點時間給孩子等,這些是否讓國人一邊高唱傳統美歌卻扼首汗顏?
家庭,在這片土地上已經變異,它離開正常的生活越來越遠,人活得越來越累、越來越委屈。圖為北京一對礦工父子露宿街頭。(Getty Images)
婚姻觀念
以前常聽聞西方人婚姻淡漠,無懼約束自由氾濫,沒有責任心,性開放無度,婚外情比例高企,離婚率驚人,由此造成的社會問題極普遍。但是在西方生活多年後發現,這種結論並無充足的理由和數據。要知道,一個健康的社會,它必然有相應的社會價值;包括情理、輿論、法律、道德在內的一切有形和無形的懲治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反觀一向自我標榜傳統的黨國裡,有多少落馬的高官沒有被牽扯出有關違背倫理的婚姻悖情?毫無約制和氾濫成災的各種性交易給整個社會帶來多少隱患?近20年來,以婚姻做籌碼的現象令社會出現了不可思議的剩男剩女現象,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影響了一定程度的社會穩定秩序。家庭破裂的比例不斷上升,金錢衝破了維繫家庭的感情……
在一個良性的社會,法律和道德、輿論和環境共同而自覺的維護著家庭。人們經常看到的是某某高官因婚外情而遭譴責,某某名人因為婚外戀而遭解職,某某政要因為感情出軌而被迫辭職,就連克林頓就差點為此而被彈劾。健康的社會當然有健康的道德標準和輿論,在這樣的氛圍裡,聲譽是人一生的保護傘,自律和自我約束是最基本的要求。
西方社會的高官、富豪和中國社會的高官與富豪相比在這方面的狀況和差距真讓千年古國蒙羞。
誠信
誠信是社會穩定與和諧的根本,社會的不斷完善和成熟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誠信。一個具有誠信的社會其運作必然高效,因為無需為虛假和欺騙付出代價,具有誠信的社會使人與人之間彼此信任,健康的社會不存在信任危機。
在中國大陸,人們什麼時候能看到誠信的普遍存在?一個不健康的社會裡,誠信沒有價值,沒有市場,甚至是愚蠢的代名詞,因為誠信不可能得到應有的地位和回報。罪惡的體制導致了誠信的崩潰,它使誠信失去土壤,使虛偽、欺騙、訛詐獲得認同。從高官的虛假政績到商業的欺詐;從政府的謊言到新聞的失實;從學術的造假到文憑的氾濫。誠信的危機正在吞噬著人的靈魂與社會的核心價值,毒奶粉、毒肉食、毒大米、毒食油等,件件怵目驚心。連基本底線都沒有的事件,當然只會在一個沒有誠信的社會裡發生。
西方人把誠信看得甚至比生命還重要,沒有誠信的人在社會上、商業上、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是沒有立足之地的,這是整個社會的公共意識。名譽和口碑是用誠信換來的。政治家、商人、學者、名人一旦誠信出了問題,他的前途便黯然無光。西方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把誠信教育放在首位,這就是為何西方的小孩「不聰明」、「不靈活」、「不圓滑」的緣故。
誠信並非從宣傳、灌輸、標語、口號、運動中來,它是社會環境中浸染出來的。
對待生命的態度
生命是無價的,它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理性和正常的社會永遠是置生命於首位,在生命面前沒有任何的錢財、利益、功績可以匹衡。
一個具有千年文明的古國,什麼時候生命得到過尊重?且不說用暴力奪取政權過程中死亡的同胞手足;且不說在和平年代裡餓死的飢民;且不說因為運動而被整死的社會菁英;且不說因冤假錯案而死亡的冤魂;且不說六四被屠殺的青年學子;且不說法輪功修煉者、上訪者以及被草菅的生命,就連國家的領導人也枉死在列。生命在這個國家只是統治者的墊腳,何曾置生命於國家利益之上?什麼時候在黨的利益面前生命有過價值?
西方社會強調自由、強調人權、強調個人價值,這是對生命的尊重,它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生命永遠是國家的最高利益,它置所有的財產、領導、集體或個人的利益之上。為什麼澳大利亞總理會請在礦井下生還的礦工共進晚餐?為什麼智利的總統趕到獲救礦工的現場擁抱獲救者?為什麼政治鬥爭不會涉及到生命和個人權益?
對待生命截然不同的態度明顯的折射出絕滅人性的統治觀和生命至上的價值觀。
人與人的關係
人與人的關係是社會最基本的關係,它在社會的發展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良性的人際關係保證了一切社會活動的順暢,甚至維護社會的政治、法律、秩序、行為、規範等都是以人為最基本的元素。
號稱東方大國的禮儀之邦、號稱仁禮為上的民族、號稱同志關係的中共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可以說在1949年後被徹底的衝垮和顛覆;人與人的戒備、防範、不信、暗算達到了空前的地步。政治對手甚至可以將對方整垮、整死。當今社會的政民關係、官民關係、社民關係、民際關係已經到了最糟糕的境地。
在西方社會,人與人的關係極為簡單,政治鬥爭、商業競爭、官民關係、鄰里關係都十分的和睦與配合。路遇困難隨而可助,彼此信任沒有相互傾軋的必要。微笑、點頭、問好、安慰是生活中最基本的常態,遇到事態四面八方伸出援手。因為語言的障礙、因為民族的不同、因為觀念的差異、因為鄰里的點滴瑣事而歧視、爭執、傷害的現象很少出現。這個社會有完善的法律、共同認知的價值、相互遵守的秩序、彼此維護的行為準則,這一切構成了人與人的關係。
後代的教育
教育乃一國之本,而國之根本深含在國家政治、宗教精神、信仰訴求、道德風尚、社會民風和基本秩序之中,一國之常態對後代的作用極其深遠。
當下的中國,後代的教育成了重災區。首先,從國家的角度上講,沒有一個健康和正常的環境,體制的弊端造成了所有環節的處處弊症,形形色色的不良現象和醜陋充斥社會的每個角落。由體制所決定的貪腐、欺民、蠻徵、強權等形成了無處不在的陰暗。這種負面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它吞噬和淹沒人之本善,後代的免疫能力相對的薄弱,無法抗拒這種衝擊。其次,家庭的教育更抗拒不了整個社會的力量。文化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被教條式的解讀使家長忘卻了所有,肆無忌憚甚至以摧殘的方式逼迫孩子走上獨木橋以致於失衡、扭曲的現狀成了普遍的現象;孩子的天真變成了自私,詭詐變成了聰明,貪慾變成了志向。人格的力量、精神的支撐、擔當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失去了空間。於是,李剛、郭美美、李天一理所當然的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
在西方社會,一方面,緣於宗教的精髓和信仰的追求所形成的文化根基,因為它是內在和精神層面的,所以堅固持久,精神與道德的底線始終得到支撐和不被跨越。另一方面,基於宗教和信仰所衍生出的制度和與之相適應的所有體系構成了社會的良性運作而形成了相對完整和理想的狀態與氛圍。後代生活在輕鬆、寧靜、祥和、自然、關愛的社會裡,一個無須刻意增強鬥爭、防範、貪慾、奸詐意識的社會,有條件讓孩子保持其特有的天真與純樸,善良與愛心。不僅如此,公民社會對於個體的要求還需要擔當與責任、接受與奉獻、權利與義務。
教育受社會的影響,健康的社會自有精神和道德的培養;一個什麼都缺乏的社會,教育當然只能是目前的現狀了。英國的皇室成員都有軍旅經歷並多有軍銜,哈利王子也曾在最危險的阿富汗服役。
公民的意識
國強民富、安居樂業是任何國家的執政當局所必須堅持的理念,在這種理念下,社會秩序得到保障,民生被充分的尊重和照顧。社會生活與個人生活井然有序,彼此按照約定成俗的規則或習慣保持著相互配合與尊重的友好關係。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毫無疑問,這就是公民的社會。
從來宣稱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大國,從大的方面講,政黨甚至個人可凌駕法律之上,國家機器為政黨(個人)服務;軍隊、司法、宣傳、教育、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從不為民所擁有,文明治國的缺失令秩序從何談起?從個人生活講,沒有合理與基本的規則使社會與個人生活失去了應有的秩序,中國特色式的方法與邏輯使西方人瞠目結舌,不按規矩出牌,任意隨性個人意志為上。中共國特色式的穿馬路、吐痰、喧嘩、看熱鬧、蜂擁,簡直笑話百出。當政府不按規矩,不以執政為民為宗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何來默契?
在文明的國度,執政為民是任何執政者不可動搖的信念,國家機器屬於人民,人民選擇政府,在有效的監督機制下,社會生活不斷的趨於合理與成熟。這種穩定的框架為生活理想境界提升具備了充分的條件。在這樣的社會,彼此尊重友好熱情,輕鬆自在互敬互諒。公民意識的普遍成熟與自覺已滲透在每個人的基本思想中。因此,無論是公路交通商場餐廳、旅遊景地公共設施都井然有序。
文明政治保證了文明社會,基本規則只有在文明的社會裡才被尊重和接受,它促進了社會人文生態的和諧。
生活態度
文明的標誌具有三個層面:即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個人文明。個人文明是匯成整體文明的細胞,它具體反映在每一個體,生活的方式和態度是判定國家文明程度的最基本最直接的要素。
回到大陸,看方方面面的生活細節:問親朋好友多少時間沒有游泳了、多少時間沒有打球了、多少時間沒有晨練了,你得到的居然是莫名的反應,好像這與生活無關或是非常遙遠的事。如果再問一下,多少時間沒有去餐館了,恐怕答案會更讓人吃驚。仔細觀察大陸人的生活方式與狀態:有為保持職位或爭取收入而夫妻長期分離的;有為家計被迫漂流他鄉的;有為拉攏關係不斷請吃請喝的;有太太或保姆敦促孩子讀書而自身無休無止應酬不歸的;有孩子沒天沒夜無周末無假期苦讀死讀的;有二奶三奶忙不迭的……家庭,這一基本的社會細胞,在這片土地上已經變異,它離開正常的生活越來越遠,人活得越來越累、越來越委屈。
在大陸出生凡有點年齡的人,記憶的庫存裡定能找到曾經的片段:西方社會是人吃人的社會、是剝削階級對勞動人民殘酷壓搾的社會;西方人生活糜爛、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是墮落腐朽的、競爭是你死我活的、關係是虛偽的、家庭是不穩固的……在國外生活了幾十年,舊有的封存在現實中被事實衝垮,在有序的社會裡,人的生活方式必然是健康的。工作、家庭、娛樂、休閒、渡假、鍛練、享受、維護(家園環境)、奉獻(義工之類)等,人們實實在在的生活,安安心心的過著每一天,這就是生活。
健康的生活觀念和方式,使人們在安靜自在、平和充實的環境裡生活;低俗與陳腐的生活觀念和方式,使人們在浮躁不安、焦慮無聊環境裡生活。
物價
社會的穩定與人民的生活對物價的要求是政府必須嚴格掌握的。因此,西方經濟學有一個通脹的指標,並與所有其他經濟指標和理論構成了西方經濟學。對經濟學的不斷研究和改進使政府有效的利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並以此為導向,把握物價的合理與穩定使之適合整體經濟的運行。綜觀發達國家,其通脹的水準都在合理的區間。
近期去過大陸的人相信都會被高物價所震懾,甚至是恐懼。可以說,凡所有正規渠道的商品和服務,其價格之高已經到了不可想像的地步,更不用說已經脫離了價值和占收入中的合理比例。衡量物價的基礎,以經濟學平價的概念是指可支配的經濟能力與物價的占比,或者說實際收入對物價的承受能力與比重。用這樣的理論來衡量中國人的生活,所有的想像和預知都是找不到答案的。
過去,在海外的人還常常會用匯率來找到平衡,然後自我安慰一番,而現在的相當部分商品和服務即便以匯率折算也遠遠超過了在發達國家的物價水準。很顯然,物價高漲已經到了失控的狀態。
相較之下,西方政府控制的通脹率始終會保持在合理的水準;其次,物價本身的基數就低,相對的幅度不會有明顯的感覺。由於運作、配置、系統的完善,物價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可以保持一定的穩定性。美國的物價是中國人不敢想像的:一杯咖啡的價格從1元到3元不等,100公升汽油是100元,一個人自己做飯吃200~300元一個月夠了。而這些基本的物價消費水準在中國竟是大多數人負擔不起的。
林林總總,不勝枚舉。在一片社會主義特色的發展聲中,唯我獨尊,鳥瞰全球皆為山小。誤讀深深扎根在大陸人們的思想裡,也仍然在不斷的誤傳。但現實與客觀存在是最好的教材,有比較才有鑑別。誤讀,可存在於昨天、今天甚至是明天,但它沒有生命力,它太過蒼白!
由「被文」帶來的聯想,先著手於非常突出的對美國的誤讀,接而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是隨感和聯想,難免疏漏與不足,甚至偏頗。在此,感謝「被文」的作者給予的機會,也希望有文友指教和探討,本願躬首誠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