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數據鬼扯淡
近期,西方媒體及專家紛紛撻伐中國數據慣性造假,並指總在掩蓋事實,擔心當真相浮出,將會拉垮亞洲,甚至令全球市場跟著遭殃。
編譯_ 葉淑貞
中國在2010年正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些分析師甚至表示,它可能挑戰美國一個多世紀以來的顯要地位,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但是,當這一天來臨時,那些數據是可以信任的嗎?
多曼資本研究集團(Dohmen Capital Research Group)的創始人和〈中國榮枯分析〉(China Boom-Bust Analyst)的編輯伯特.多曼(Bert Dohmen)日前在《福布斯》撰文指出中國數據造假的情況、造假的證據及原因,以及各方面的質疑。
數據造假的情況
伯特.多曼表示,掌握中國的現狀對一個投資者或企業領導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即使認為不宜去中國投資。這些事情影響與中國做生意的美國大公司。中國越來越糟的信貸危機極可能影響亞洲與全球,因此必須對任何來自中國的經濟數據持懷疑的態度。
根據多曼所收集的資料,中國私人部門的經濟正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在7月23日,衡量私營部門製造業的匯豐銀行(HSBC)最新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與上個月相比,下滑了很大的3.2個百分點,達到47.7,而50是擴張和收縮的分界線。
現在來看看同一個時期來自中共政府「官方」的PMI。它顯示了從先前的50.1上升到50.3。是否注意到一些「魚腥味」呢?
而在8月8日,中國發布了其7月分的進出口數字。與之前的一個月相比,兩者都有不錯的成績。證券的買方歡呼雀躍,並說在兩季放緩之後,這些跡象表明經濟正趨於「穩定」。
各方面的質疑
雖然過去也有一些人質疑中共數據造假,但最近卻有更多的人也開始對此表示懷疑,因為中共內部出現越來越多的現實情況與數據所呈現的不符合。
例如,中國金融體系在6月經歷了真正的關門事件。隔夜拆借利率從7%左右大幅飛躍超過25%。大型銀行以及他們的自動櫃員機(ATM),不讓人們從銀行帳戶中提錢,聲稱「電腦當機」,且貸款申請也被擱置。這是一個典型的信貸危機。
但是當時官方的數據卻指出進口增長了10.9%,這根本是不可能的。當企業無法獲得信貸購買國外的商品時,進口怎能增長?進口的增加是因為飛機及石油訂單促成的,不是消費者的需求和經濟復甦的跡象。
從歷史上看,在上述的信貸危機之後,經濟活動都會立即急降。然而,中共政府卻突然發布7月有顯著正面的經濟數據。任何相信這些數據的人,應該小心,不要上當。
由經濟歷史來看,雖然中共會盡最大努力掩蓋實情,但由於缺乏信貸的關係,中國私營部門仍將繼續惡化。伯特.多曼相信,中共政府已決定捏造更多的統計數據,無論真實的情況如何,都不允許經濟數據下降。
專家也從其他方面質疑中國數據的造假。從其鄰國的經濟可以判斷中國經濟好壞。亞洲小型股市的分析圖看起來是絕對的慘淡,就連出臺創紀錄的經濟刺激計畫的日本生產毛額成長率也緩慢了。
今年早些時候,經濟學家們紛紛質疑中國的每月貿易統計數據,因其與預期相差甚大,而且兩周前官方和私人採購經理人指數所呈現的也與之大相逕庭。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和總部設在美國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高級研究員邁克爾.佩蒂斯(Michael Pettis)也指出:「中國計算月度和年度數據的速度遠快於法國。通常較小的經濟體系的數據可信度較高。所以這會讓你疑惑他們如何能做得比法國更快速。這就啟人疑竇了。」佩蒂斯提到眾所周知的,每個省所報告的成長總和遠高於整個國家的數據,「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本月,任教於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Peking University's HSBC Business School)的巴丁(Christopher Balding)在一份文件中指出,偏頗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特別是住房,嚴重誇大了中國經濟的規模。
造假的原因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經濟學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如果對中共官方統計數據的懷疑可以用指數來衡量的話,這個指數早就高到爆表了。」
佩蒂斯說:「中國有很多問題,其中之一是數據混入了政治動機。」長期以來,經濟學家一直在質疑由地方政府提供的數據之可信度。這些官員的升遷取決於其表現,這是他們美化數據的動機。
目前領導一家中國業務顧問公司的前日本外交官津上俊哉(Toshiya Tsugami)指責中共政府給地方當局廣泛的行政權力,但卻將分配及升遷權力集權中央。因此,對於任何中國的經濟措施及官方數據,都必須持懷疑的態度。
造假的結果
造假不只會造成中國本身政策的錯誤,而當問題實際浮現之際,可能會影響到全球。倫敦資本經濟學(Capital Economics)的中國經濟學家王秦渭(Wang Qinwei,音譯)對法新社記者說:「如果數據是不可靠的,那麼任何政策和改革的決策都是錯誤的。」
這些造假的數據可能短期能騙過西方經濟學家,但真實情況終將浮出水面。中國經濟衰退將會拉垮亞洲,而且最終可能使全球市場跟著遭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