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遊.腳蹤 高山湖泊明池 北橫公路上的明珠
從高處俯視,明池有如一方端硯。周邊高樹聳立,湖畔生意盎然的榮景與水中枯朽的紅檜木相呼應,形成「一榮一枯」之景,彷彿營造天地相親、天人合一的風景。
文 _ 徐曼沅 攝影 _ 曾漢東
車過北橫。西起桃園大溪,東至宜蘭壯圍,這條山間便道連接起臺灣北部山區東西兩地的交通。儘管北部橫貫公路(東西橫貫公路)早已不再肩負通勤或運輸的重責,但這條日治時期即以「角板山三星警備道」之名默默守候後山林的臺七線,至今仍是許多登山客或旅行達人心中的絕美勝境。
簡稱明池的「明池國家森林遊樂區」現屬馬告生態公園。明池坐落於宜蘭縣大同鄉、北橫公路上,猶如林間路上的璀璨明珠。「北橫明珠」身處高山,少去喧囂,因而多了份脫俗的恬謐,就像高風亮節的隱者,靜待友人來訪。
四季景觀多變 生態豐富
明池為一高山湖泊,海拔約在1150至1700公尺間,湖水碧綠清澈;擁有原始的高山生態,林相豐富,食物鏈完整,各種共生的動、植物棲息其中,為北橫公路上不可忽略的風景。
不同時節造訪四季景觀豐富多變的明池,會有不同的驚喜──冬季遠山白雪覆蓋,薄霧籠罩湖面,宛若仙境;秋風起兮,黃葉、紅葉點綴遠黛碧水;夏季蟬聲、蛙鳴處處,山間大樂隊為遊人滌去溽暑;春天瀰漫山嵐雲霧,萬物漸漸復甦,百花逐次綻放,自又是另一番景致。
園區內設有苗圃、森林步道和供人休憩的庭園。明池步道平整,遊湖一圈並不費力,老少咸宜,累了還可在池上亭靜坐休息,欣賞周遭景致,或餵養魚鴨,甚至是放空冥想都不失為人生樂事。
水中游魚活力充沛,不時躍出水面招呼遊人;湖中珍禽種類繁多,稚鴨並不懼人,靠近些也不懂閃躲,自顧自地搖首擺尾;羽翼豐滿的綠頭鴨,撅起屁股撲通落湖,水花不興,捲起一圈圈小波紋;優雅的黑天鵝並不常上岸,有些孤傲地在湖中漫遊;相對的,北美鴛鴦還可親些,招呼時還會向人群遊過來,似與你對話,通曉人心。
蕨園設計獨特 富有層次空間感
「蕨園」本是「國父百歲紀念林」,獨特的林園設計,突顯出富有層次的空間感。
蕨園廣植人工柳杉林,密密麻麻,直入天際;因氣候潮濕,蕨類物種茂盛生長。除了附生性蕨類之外還有地生性蕨類,因而在柳山林附近設置有露天的蕨類教室,不僅可供蕨類植物觀察,亦是一個休憩的好場所。
「森林童玩迷宮」利用人工林矩陣排列植樹的特性,設計成矩陣式的木造迷宮,每個小亭子上頭都有一尊小矮人塑像,不但吸引兒童在裡頭遊憩奔跑,大人們走累了也可以在此歇息、話家常。沿著「之」字型步道繼續往上走,沿途有水腳鴨秋海棠、芒萁、臺灣水龍骨等豐富的植物生態,約莫行20分鐘,就到了「慈孝亭」。
制高點慈孝亭 遠眺明池全景
「慈孝亭」原名「慈亭」,是已故總統經國先生為紀念慈母而命名。因年久失修損壞,新建母子雙亭,更名為「慈孝亭」。此處是明池制高點,可眺望明池全景,遠處群山環抱,間雜於山中的白色枯木與湖中的紅檜呼應為一幅太古殘木奇觀。
從高處俯視,明池有如一方端硯,西北方的筆斗山猶如筆架,而水中檜木好似筆。明池周邊高樹聳立,湖畔生意盎然的榮景與水中枯朽的紅檜木相呼應,形成「一榮一枯」之景,彷彿營造天地相親、天人合一的和諧風景。
清風拭去汗水,往山下走,除了各式珍貴的高山動、植物,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各式巨大的倒木,路邊醒目招牌提醒遊人「注意倒木、小心頭部」。這些倒木自成一格,成為園區中的天然造景,由千百萬年前的造物者所設計。
中日庭園匠心設計 意境各有不同
沿途遇見各式頗富匠心設計的庭園。利用天然地形闢築的「水琴窟」,「水琴」設計源於日本茶道,利用「手水缽」所流出的水,涓滴流入埋藏於地下水甕而發出回聲,遊人可在此聆聽自然清音,舀一瓢水洗漱疲憊。
「富春園」取自中國傳統園林的構思設計,「富春庭」之名源自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庭中水池生機勃勃,蛙鳴鳥叫,每逢初春山櫻遍野,更具意境。
「石庭」的「枯山水」山水觀:石頭象徵著山與島嶼、白沙象徵水。
如不願坐聽庭中萬籟,亦可到另一側的「靜石園」品味日式「禪庭」、「石庭」的「枯山水」山水觀:石頭象徵著山與島嶼、白沙象徵水。若有時間盤腿靜坐,應會另有一番自得。
日本人以欣賞流水與松濤之音為修養精神境界,明池借地利,以古樸、單純的方式營造庭園造景,除供遊客賞景,更借大自然清音美景,讓心靈澄澈透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