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觀察 人民幣八年大縮水
儘管近年來人民幣對外匯率不斷升值,但中國嚴重的經濟問題,致使八年來人民幣在國內的購買力大為下降,幾乎減半。人民幣如此異常地「內貶外升」使原本崩壞的中國經濟,暗藏巨大危機。
文 _ 穆清
雖然人民幣這幾年不斷升值,但中國大陸民眾卻覺得人民幣愈來愈不值錢,因為大陸物價不斷高漲,八年前的人民幣1000元,今年已縮水至576元,人民購買力減半。專家表示,人民幣外升內貶暗藏巨大危機。
千元8年縮水50%
《中國青年報》日前報導,常聽到不少大陸民眾抱怨:「不是說人民幣升值了嗎?那麼錢應該更『值錢』了吧?但我為啥感覺錢愈來愈不值錢呢?」
報導舉例,李大媽在市場買米時,發現米價已經是一斤(500公克)3.3元,她記得2005年時米價一斤才1.9元;因此計算出稻米物價指數為1.74,八年間平均上漲9.2%。
報導表示,就大陸民眾買米的能力而言,與2005年的1000元相較,2013年已縮水到576元,人民幣對內是貶值的。
但報導說,如果李大媽去銀行購買外匯,她看到匯率是人民幣6.17元兌一美元;而八年前,要人民幣8.28元才兌換一美元,顯示人民幣在匯率上升下愈來愈值錢。
換言之,前者指的是人民幣在大陸境內的購買力,後者則牽涉匯率。
中國成全球最大「印鈔機」
報導表示,由於大陸經濟成長更多依賴投資,依靠增加的信貸投放,導致人民幣投放量(印鈔量)無論與自己過去相比,還是與世界各國相比,都有較大數量的「超發」(超額發行貨幣)。
據央行公布的數據,最近三年半裡,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從60兆上升到100兆,增長了67%,使中國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鈔機」。
到今年第一季為止,大陸廣義貨幣(M2)已超過100兆,而2002年初僅16兆。十多年來,大陸M2成長超過五倍。大陸的貨幣總量與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已超過200%,大陸經濟總量為世界第二,約為美國的三分之一;但貨幣投放量比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的美國高出1.5倍,位居世界第一。
報導稱,人民幣升值的更多原因還是由於美元貶值帶動,非人民幣主動性升值;但因大陸經濟結構自身存在問題,加上農業產業鏈比較薄弱,讓大陸境內商品價格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同步上漲,造成人民幣匯率雖升值,但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卻感覺到貶值,鈔票愈來愈不值錢。
工資與40年前相比 倒退一半
有網民近日在大陸論壇上發帖,提出中國1971年和2011年的工資對比,驚人結果讓民眾目瞪口呆。
經折算,現在一個10年工齡的普通工人,就算月入2500元(人民幣),也只是40年前低級工的50%。
在1971年,一個工齡四年的普通二級工工資38.87元,按具有「等值保值功能的黃金」和美金進行折算。
1971年8月5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鬆宣布新經濟政策前,美元和黃金價格掛鉤,35美元/1常衡盎司黃金(一盎司等於28.35克)。
1976年前,工齡四年的普通二級工工資38.87元,1976年一美元兌換1.88元人民幣,折合20.67美元,可以兌換0.59盎司(16.73克)黃金。
2011年06月,美元貶值至1500美元/1盎司黃金,再按一美元兌換6.46元人民幣計算,0.59盎司(16.73克)黃金折合人民幣5717元。就是說,現在5717元人民幣,才能相當於1976年前工齡四年的普通二級工38.87元工資。這還沒有將醫療、教育、住房的福利費用計算在內。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到中共對所謂的改革與經濟發展的吹噓,因為現在大陸一個上班四年的普通工人,根本不可能拿到5717元工資,更不用和過去的五、六、七、八級的高級工比較了。
抑制通脹觸及利益集團
中國抑制通脹的過程將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因為涉及許多利益集團,必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
《華爾街日報》一篇名為〈中國貨幣政策誰說了算〉的文章,引述知情人士的話,「中國的貨幣政策,是各官僚機構、各種神祕莫測的委員會以及影響力隱蔽但卻無處不在的共產黨相互之間較量妥協的結果。沒有哪個官員可以在這方面一人說了算,這使得其他主要國家幾乎不可能與中國協調經濟政策。」
著名經濟學家何清漣表示,只要抑制通脹的某項政策觸及到某利益集團的錢袋,這項政策將被該利益集團利用各種手法破壞。她曾舉例,中央政府為限制房地產市場而頒發的限購令,由中海南帶頭破壞。讓海口不得不廢棄「限購令」的原因是,該市房地產相關收入快速下滑,影響財政收入。
中國之大,不止一個海口市,也不會只有房地產一個利益集團。各利益集團都會想方設法「俘獲國家」,讓自己利益最大化,這是中國的政治現實,也是經濟現實。但每一次利益集團「俘獲國家」的結果都是老百姓付出代價,比如為保住出口商利益而不讓人民幣升值,其結果是高通脹導致民眾錢包縮水。
網路評論說,其實人民幣升值還是貶值,對國內民眾來說都不是福音。貶值是為了維護出口商的利益,而升值也會讓進口商賺得盆滿缽益,就像中國的蔬菜,價漲傷民,價賤傷農。體制不改,一切都無從談起。
金融體系或崩潰
今年5月7日,中共外匯管理局發布《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顯示湧入中國的熱錢,已促使中共當局試圖採取相應措施。
《當代中國研究》主編、經濟學家程曉農博士向希望之聲電臺表示,雖然大陸中央銀行仍然限制人民幣匯率浮動的範圍,但實際上,目前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浮動。
它升值還是貶值取決於人民幣政策的需要。或者反過來說,是對外匯的需要。現在大量的熱錢湧入中國,造成大量的外匯要換成人民幣,就出現對人民幣的需求過大,出現所謂的人民幣升值。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從去年6月底後的九個月,投放了11兆的人民幣,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跟熱錢湧入中國有關。
中共實行外匯管制,不允許百姓持有大量外匯。因此,大量人民幣的投放自然引發通貨膨脹的飆漲,特別是與老百姓生活相關的消費品,房價也將繼續上漲。
程曉農表示,政府沒有及時的想辦法遏制,繼續讓熱錢進來,將使泡沫經濟不斷地膨脹,直到破裂,中國現在已經很危險地走在這條路上,央行其實也很小心翼翼地在防備這點。
目前,中共持續打房的政策並沒有實際成效。程曉農認為,這與湧入的熱錢有極大關連。在泡沫經濟下,有大量的貸款借給房地產公司,還有個人對房地產的炒作。
中國天天在講外資熱錢,其實所謂的外資熱錢大部分都是華人自己的錢,把中國的錢弄到海外,然後再洗一遍回來,在國內炒房子、炒古董,炒這炒那,現在情況不妙,很多人就開始往外撤。撤的越厲害,房地產價格會掉的越狠,銀行的情況會更糟,但政府也無可奈何。
一旦泡沫破裂,房價過高,就會出現房價暴跌致大量貸款變成壞帳,緊跟著就是金融危機,可致整個金融體系崩潰,經濟動蕩會直接引發政局及社會動蕩。
專家支招 減少人民幣貶值損失
面對當今中國社會隨時可能破裂的房地產泡沫,以及飛速上漲的物價,中國老百姓該如何管好自己的錢袋子?
程曉農提醒,手頭有現款的人,上百萬或者70萬、80萬,很多人是把錢放在銀行的所謂理財產品上。然而,銀行拿了這些錢以後,也是把理財產品收集來的錢放到地產上,情況並不妙。且現在民間高利貸利率很高,有人又去投機高利貸,結果又出現有人揣著錢跑路,致錢放出去收不回來。
程曉農表示,擁有二手房的人可以把房子出租,收取租金,因為租金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如果手頭有一定數量的現金,也許可以考慮換成美元,存在銀行帳戶裡。隨著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以美元形式存在的這筆錢就會自然而然地增值,增幅會超過銀行的利率,降低損失。這可能是有一批現金資產的普通中國人能夠選擇的一個做法。
首都經貿大學經濟學教授蘭紀平則認為,持有美元者,不論個人還是政府,去買回對自己有效用的、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和服務(包括投資),尤其是美國市場的一攬子商品(相對國際市場,美元的國內購買力更穩定),就實現了價值,就沒有「受坑害」。而持有美元長期不用,或為了單純保持在國際市場買某些商品的能力,及日後買人民幣或歐元的能力,則是不明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