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國經濟觀察 信託違約 引爆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
作為影子銀行第一大陣地的信託,因為與政府、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緊密聯繫,將是引爆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大紀元資料室)

近日,中誠信託30億元的礦產信託產品「誠至金開1號」發生違約事件,成為2014年中國信託業的「頭號重案」。由此產生龐大的道德風險不容小覷。作為影子銀行第一大陣地的信託,因為與政府、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緊密聯繫,將是引爆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文 _ 任義

信託投資者驚魂四十天

對於大多數「誠至金開1號」的投資者而言,這場噩夢是從2013年12月20日開始的。

這一天,中誠信託發布了一份臨時公告稱,由於融資方振富集團及其實際控制人未支付股權維持費,亦未提前支付股權轉讓價款,導致信託專戶餘額不足,所以這一期的收益僅能按照實際收益率來支付。這意味著,「誠至金開1號」信託計畫將要面臨一場兌付危機。


中誠信託違約讓投資者晴天霹靂,但他們並不打算束手就擒,計畫到這款信託的代銷方——工商銀行討一個說法。(Getty Images)

「誠至金開1號」的700多名投資者這時才意識到,大家投資規模達30億元的礦產信託產品「出事了」。在此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700名投資者的心情隨著一次次或真或假的消息而起伏不定,直言這簡直就是一場噩夢,實在被折磨不起了。

1月15日,據該項目三年存續期滿的大限1月31日僅剩不足半月,中誠信託再次向投資者發出了「期滿之日存在損失本金的風險」的緊急公告。公告稱,截至2013年12月31日,這一信託專戶資金帳上僅剩567萬元。

三年之前,那時在信託業「剛性兌付」潛規則下,大家都對信託保本保息有著強烈的預期,而一些理財經理的暗示甚至允諾,更讓投資者加強了這種預期,而關於風險,投資者幾乎沒怎麼考慮過,或者在高收益預期的情況下被忽略。

在隨後的兩年,2011年、2012年的年底到帳收益率都是10%,現在突然出現的違約讓投資者們感覺猶如晴天霹靂,但他們並不打算束手就擒,大家計畫到這款信託的代銷方——工商銀行討一個說法。他們認為:「在百貨商場買到了問題產品,當然要去找百貨商場。」

1月23日,參加冬季達沃斯論壇的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在接受採訪時,對「誠至金開1號」的兌付作出回應:「中國工商銀行不會剛性地向投資者提供補償,我們並不負有那種剛性責任。我認為,就教育投資者了解信託公司和工商銀行而言,這一事件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1月下旬,有媒體報導稱,山西省政府、工行和中誠信託會按2:1:1的比例出資,解決「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託計畫的兌付。就此,山西省金融辦通過媒體澄清,稱山西省政府兜底50%純屬謠言。至此,整個事件陷入僵局。

事件逆轉發生在1月27日,中誠信託發布公告稱,已與意向投資者(接盤方)達成一致,讓投資者與客戶經理聯繫。投資者們很快得知,他們只能得到本金,剩餘的利息將不再兌付。

投資者們只能無奈的接受這個條件,如簽訂協議,本金可以退還,但不會得到第三年的利息。如果不簽協議,錢仍然可以留在信託計畫,但風險由投資者自負。

「兌付驚魂」近期屢現

信託業規模已突破10萬億,一些信託的關聯方、如此複雜的信託項目和這樣的規模來出現違約,勢必會引起巨大的行業震動,引發不可預測的連鎖反應。

近期,多家信託公司深陷聯盛債務漩渦,中誠信託事件是其中金額最大的一筆。2013年12月,據大陸媒體報導,山西聯盛集團被曝光背負超過300億元的金融債務,從截至2013年9月底的數據來看,其對外融資總額為268.07億元,信託借款餘額為73億元,涉及到的信託公司超過五家。


近期,多家信託公司深陷聯盛債務漩渦,複雜的信託項目頗具規模出現違約,勢必會引起巨大的行業震動,引發不可預測的連鎖反應。(AFP)

2014年1月,新華信託的「上海錄潤置業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畫」的信託產品將到期,該信託計畫成立於2011年1月,通過發行四期產品共募集8.5億元,預期年收益率為9.80%或12%,但項目所在的新江灣城23-5地塊至今仍是空地。

除了礦產信託,另外一個風險高地的就是房地產信託,事實上經過多年的瘋狂式發展,2012、2013年已經迎來房地產信託兌付的高峰。從2012年初至今,已有約15款房地產信託項目因流動性等問題暴露兌付風險,占全部發生兌付危機的信託項目的逾七成。

在信託業工作多年的袁女士對筆者表示,房地產商融資渠道的擴寬,信託應當是起到了最大的作用。「房企找到信託公司要融資,願意出近20%的成本,信託公司把項目包裝一下,再找渠道銷售,這樣層層下去到投資者哪裡可能只有10%的收益了,各方都賺到錢,最後風險都留給了買信託產品的人。」

袁女士介紹稱,房地產企業通過信託渠道的融資成本被拆分成四大塊,一是給予購買信託民眾的預期收益;二是給予信託公司的發行費用;三是支付渠道費用;四是支付給資金中介的介紹費、第三方資產淨值調查費用等。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0月,信託平均年收益率為9.32%。除了這9.32%給予投資人的平均產品收益外,後面三項費用袁女士透露,行業平均在6~8%的水平。所以整體下來,房地產企業通過信託貸款方式的融資成本大概平均在16~18%左右,有些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超過20%甚至更高。

不斷曝出的信託產品兌付危機,不僅成為影響信託業未來的「定時炸彈」,也突顯了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風險。此類銀行代售的信託類產品,實質上就是銀行為了規避資本監管將信貸資產出售給信託公司,再由信託公司為擬融資企業發放貸款,其實就是影子銀行活動。

根據中共的《信託法》要求,信託公司不需要履行信託計畫損失的賠償義務,因此盡職調查不盡心已經成為信託公司通病。而銀行本身成立的表外理財產品以及表內同業業務非標投資,也沒有完全比照自營貸款管理,盡職調查、風險審查和投後管理不到位,影子銀行整個體系的瑕疵將會逐漸暴露。

中共背後救助徒增道德風險

信託公司除了和銀行類的金融機構關聯密切之外,和中共政府的關係也不淺。與地方債關聯密切的影子銀行危機不斷爆發,作為影子銀行的代表信託業首當其衝。因為很多信託公司擁有地方政府背景,如北京信託、吉林信託等,信託公司也成為地方政府融資的一個途徑,從某種程度上講,信託是地方債的另一個變種。

2007年,有產品發行記錄的信託公司僅42家,2012年,數量上升至67家,而有地方政府背景的信託公司就有29家,占總數近半。此外央企、國企背景的信託公司也達到了19家。

正因為信託和中共政府的關係密切,剛性兌付的神話暫時未被打破,其背後中共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同時,在實際的風險處置過程中,地方政府對信託融資方——振富集團礦產資源整合的實際支持,無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以行政干預的手段推進資源重組,把礦產資源許可給市場競爭中的失敗者,這無疑將削減這些社會資源的整體效用。

竭力延遲違約突顯了經濟學家和分析家形容中共政府現在的困境——只是為了延緩危機的爆發而在爭取時間。雖然高風險投資產品的違約在近年曾經發生,但是中共政府都為投資者安排了救助。一些經濟學家說,救助只會鼓勵不顧後果的借貸行為。

金融從業人士認為,救助帶來市場的短暫舒緩,但是是以醞釀長期危機為代價。它加劇了道德風險問題,使得投資人幾乎可以無風險的投入資金到信託、理財產品和其他影子銀行系統。只有打破這種潛規則,才能樹立投資者的風險意識,理順資金價格,提高金融市場效率。

總的來看,中共在背後維護「剛性兌付」潛規則的危害有三:一是給借貸提供了信用背書,無法反映企業真實的風險水平,無法理順資金價格;二是「剛性兌付」的慣例破壞了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三是政府以公共資源支持化解風險的處置方式,進一步加劇了金融機構和借款人的道德風險。從這些角度講,必須打破信託這類投資品的「剛性兌付」。

中國的金融系統,無法忽視二元結構問題。在資金利率方面,一是中共的體制內企業享受的優惠利率。這些企業和部門有政府的隱性擔保和行政干預,得以享受優惠利率。

二是體制外企業的高利率,營企業因為資金供給不足而必須承受高成本的融資方式。這種二元結構是信託、理財產品、有限合夥基金這些影子銀行迅速膨脹的原因。這種資金價格落差就是金融抑制造成的資源錯配和價格扭曲,而「剛性兌付」和「隱性擔保」無疑是這一進程的反作用力。

2014年是信託兌付危機高發年

有關今年信託兌付危機可能爆發已經不是一個預言,甚至可以用圖表的方式準確呈現。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大約五萬億元信託產品今年到期,5月分將出現一個一萬億元的峰值。如果信託產品被允許違約,中國金融系統將在其隨後的幾個月出現數千億元甚至數萬億元的不良貸款。

即使這場違約被避免,另一輪類似去年6月分和12月分那樣的流動性吃緊的局面將肯定在5、6月分發生,因為屆時信託產品將到期。如果銀行間利率繼續每幾個月就來一次飆升,顯然中共央行將永遠無法成功的將上海同業拆放利率(SHIBOR)轉變為定價工具,利率市場化也無法進行。

屆時,天量的貨幣投放卻鬧錢荒,將成為中國大陸金融系統困境的真實寫照。中共在強力管制下扭曲了銀行的資金結構,資金在金融系統空轉成為一種遊戲,也使中共聲稱的金融改革成為偽命題。◇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