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世界名畫 蘇格拉底之死

?"
雅克.路易.大衛〈蘇格拉底之死〉,1787年,布面油畫,129.5 × 196.2 cm,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維基百科)

由於嫉妒和毀謗,雅典當局要蘇格拉底在放棄原則與飲鴆而死之間做選擇。在赴死之前,蘇格拉底從容不懼,在監獄裡和悲痛的門徒和友人鎮定自如的討論靈魂不朽的話題,也用實踐(他自己的死)圓滿回答了這個令人困擾的問題。

文 _ Jason

18世紀的新古典主義哲學,呼喚復興古典時代的莊嚴、道德與理想。法國畫家雅克.路易.大衛作為畫界的代表,其繪製於1787年的〈蘇格拉底之死〉(The Death of Socrates),以堅忍的主題成為完美的新古典主義宣言。英國著名出版家博伊德爾(John Boydell)在給同時代畫家雷諾茲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的信中,曾盛讚這幅畫作是自米開朗基羅的西斯汀教堂天頂壁畫和拉斐爾的梵蒂岡宮壁畫之後最偉大的作品。

蘇格拉底:為信念選擇死亡

蘇格拉底(公元前469至前399年)是西方歷史上第一位為了真理和信仰獻身的人,與四百年後的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可堪比較。蘇格拉底倡導有道德的生活,呼喚內在的「靈祇」指以正直的途徑,這使他成為西方文化史上第一個發現良知的人。

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動亂時代,現存的價值觀受到懷疑。從業石匠的蘇格拉底,常在雅典的市集內和不同職業的男女老少論道,他很少長篇大論,常常用問答的方式,引導出關於正確的思想和行為的新見地。三十多歲時,他已成為雅典最有名的人和最有智慧的人。面對權勢者的造謠誹謗,蘇格拉底沒有退縮和妥協,繼續教導做人的道理。

最終,蘇格拉底於公元前399年被加諸誤導青年、對雅典神祇不虔誠等罪名,事實上,嫉妒和毀謗才是迫害他的主因。雅典當局要他在放棄原則與飲鴆而死之間做選擇。然而從此保持緘默,或逃往其他城邦,都不是蘇格拉底的選項。

在赴死之前,蘇格拉底從容不懼,在監獄裡和悲痛的門徒和友人鎮定自如的討論靈魂不朽的話題。他還提到地球周圍不同空間還有生命居住等,這些更像是一個宗教先知探討的話題,而不是哲學家的話題。藉由弟子柏拉圖的《婓多篇》,他為人類留下了談論生死最生動的一堂課,也用實踐(他自己的死)圓滿回答了這個令人困擾的問題。

大衛畫作解讀

大衛的畫作,即以典雅的古典風格集中呈現了他的最後時刻,畫面富有戲劇色彩,細節翔實,又渾然一體。


蘇格拉底從獄卒手中拿過毒酒。〈蘇格拉底之死〉局部。

畫中的蘇格拉底,正準備從悲傷的獄卒手中拿過毒酒,明亮的面部沒有半點委屈、恐懼或傷心的表情。蘇格拉底相信更高層次的正義是人類的共同價值,一手指天的手勢傳達出他不為生死所動的堅定。從天頂投射下來的光線,更使處於中景右側的他成為畫面的視覺中心。


門徒克利托。〈蘇格拉底之死〉局部。

坐在右側、抓著蘇格拉底的腿的,是門徒克利托——彷彿還在希冀老師改變主意。其他人物則難以抑制悲傷的情緒,據記載,這是使蘇格拉底不喜歡的,他已命人把哭泣的妻子、孩子和親戚打發走了。在畫面左側的遠景,一些親戚正從臺階處離去。


蘇格拉底的親戚。〈蘇格拉底之死〉局部。

背對蘇格拉底坐在床端的老者垂首閉目,從他身邊的手卷,我們知道他是另一個弟子柏拉圖。實際上,據柏拉圖記載,由於生病,他並未在場。不過,他還是給後世留下了經典著作《對話錄》,記載了蘇格拉底的風韻神態,他的活潑與深刻,令後人驚嘆嚮往。其中的《斐多篇》,再現了已七十高齡的蘇格拉底是如何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天,也成為大衛及其同時代畫家們描摹蘇格拉底的重要參考。


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蘇格拉底之死〉局部。

在《斐多篇》中,為了教化希臘人,蘇格拉底選擇死亡來成全他的教導。不管我們如何看待生死,強迫智者死去,都是人類的不義和不公。對於今人來說,除了要珍惜蘇格拉底帶給我們的教導,更應當吸取歷史的教訓,不要讓這些神的使者、先知和覺者們因為我們人類的愚蠢而蒙受羞辱和迫害。◇

畫家簡介


大衛自畫像,盧浮宮藏。(維基百科)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又譯達維特),法國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

大衛出生於巴黎,由叔父撫養大。16歲時考入皇家繪畫雕塑院,1775年前往意大利研究藝術,受到古羅馬和文藝復興藝術影響。大衛於1784年成為法國皇家藝術院院士,還曾擔任拿破崙的首席宮廷畫師。他也是法國博物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對盧浮宮的保護與建設做出不小的貢獻。除了《蘇格拉底之死》以外,他的《荷拉斯兄弟之誓》(1784)、《馬拉之死》(1793)等作品也以古典英雄主義的主題、莊重的色彩和嚴謹的構圖成為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傑作。大衛1825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去世。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