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股民擔憂「為國接盤」

?"
中共政治局緊急經濟會議後,股市出現反常,投資者對政策面心生疑慮。圖為上海一證券公司的散戶投資者。(Getty Images)

中共政治局緊急經濟會議後,過去一段時間不停上漲的中國股票市場出現了突然的反常。加上部分官媒近期口風飄忽不定,更加劇投資者對政策面的疑慮。中國股市最著名特點是政策市,資金大鱷是否從當局最新政策中嗅到了危機?

文 _古春秋

5月5日(周二)滬綜指大跌180點,跌幅逾4%,創三個半月最大單日跌幅。

5月6日(周三),A股繼續跳水,盤中最多跌去近兩百點,最終以下跌1.6%收盤。這使投資者對未來走勢愈加揣測不定。而部分官方媒體近期口風飄忽不定,更加劇投資者對政策面的疑慮。

5月7日,滬深兩市延續前兩日大跌走勢,滬指跌破4200點重要關口,連續3個交易日內跌去近400點。截至收盤,滬指暴跌117點,直逼4100點關口,大跌2.77%,報4112點;深成指跌0.15%,報14114點。兩市逾60股跌停,板塊方面,互聯網、國產軟體、傳媒娛樂等概念板塊漲幅居前;一帶一路、鋼鐵、船舶、電力等藍籌板塊跌幅居前。

中國股市最著名的特點是政策市。市場大戶是否得到了什麼信息?資金大鱷是否從當局最新政策中嗅到了危機?類似的擔憂絕非空穴來風。

中共欲借股市上漲舒緩債務困境

官媒近期發表的力挺股市的文章,曾經說中國經濟改革需要牛市支援。最近,網路一直盛行「為國接盤,俠之大者」的口號,既透露出中國股民自我嘲諷的無奈,也顯示出對中共希望借助股市緩解經濟危機的用意並非沒有領會。中國股市的故事,伴隨的就是小股民的悲歡和被洗劫後的忍耐。

中共借助股市緩解經濟危機的意圖在外媒的報導中被明白揭示出來。

《華爾街日報》4月29日報導,中共似乎正在借助推動股市上漲以舒緩經濟和債務困境。

4月下旬以來,包括路透社、彭博社報和《華爾街日報》等多家外媒報導,人行計畫推出新型寬鬆措施來抵禦或將中國拖入金融危機的經濟下滑。

報導稱,人行用類似歐洲央行LTRO以提振信貸需求、借貸活動以及經濟增長的效果不一定理想,也不一定能妥善解決地方債的問題,而提升股市,似乎效果好些。

目前,中資銀行日益增加的信貸違約使得銀行籌集資本的需求增加,股市的上漲將降低籌資的難度。

另一方面,中共提升股市,也有降低中國經濟對銀行貸款依賴的意圖,希望股市重新發揮資本配置的作用。但更直接的理由可能是防止從房地產市場撤出的資金隨著其他資本一起出逃海外。

報導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中共正在讓股票投資者出手救助企業和銀行業。如果股市繼續上漲,中共可以依靠資產價格膨脹來走出債務困境,但這也意味著將出現一場財富轉移,到未來某個時點,一些投資者將不得不為此買單。

國際投資者
持續撤資中國股票基金

英國《金融時報》5月4日報導,將中國A股市場在過去一年裡上漲125%,主要歸結於國內散戶投資者的追捧。

然而,雖然A股受到國內散戶投資者的追捧,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上漲開始表現猶豫。根據數據提供商晨星(Morningstar)的數據,他們在2014年從大中華區股票基金撤走了44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進一步撤走了18億美元。

荷蘭基金管理公司NN Investment Partners新興市場高級策略師馬爾滕-揚.巴庫姆(Maarten-Jan Bakkum)提出,中國投資者對國內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重視不夠。

他說:「儘管境外投資者在退出這個市場,但中國投資者似乎忽略了一天比一天大的風險。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中,根本不存在政府失去對經濟的控制、並犯下重大政策錯誤的事情。」

市場疑雲凝聚 官媒口風多變

A股下跌表面看與新股發行提速及獲利回吐有關,而背後的關鍵因素其實是政策與市場的博弈。

近期,市場對「530」行情的討論有所升溫,實際是一種市場與政策博弈的預期。當年為抑制股市過熱,稅務總局在2007年5月30日凌晨宣布將股票印花稅率由0.1%調高到0.3%,引發A股市場數日暴跌,很多股票出現連續四、五個跌停。

長江證券5月4日晚間發布研報預測三季度印花稅或重新提高,也成為5月5日(周二)股市大跌4.06%的原因之一。這表明A股牛市基礎非常脆弱,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

本輪中國A股牛市的最大推動力是資金面寬鬆,而政策導向及市場情緒成為左右短期走勢的關鍵因素。諸如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成為投資者揣摩政策導向的重要工具。

國都證券策略分析師肖世俊表示,官媒的文章對中小股民有心理支持作用。

此前,這兩家官媒一直力挺A股走強,例如「4000點只是牛市開始」等評論皆出自這些官媒。不過近日這些官媒文章透出的股市風向有些難捉摸。

5月5日,《人民日報》刊登一篇〈牛市也別忘風險〉的個人署名評論,被不少股民認為是政府釋放做空信號,而新華社記者當天晚上刊發的四篇文章,強調A股牛市基礎未變,極力呵護股市之意盡在言表,又被大家視為政策安撫信號。


官媒言論在多空之間頻繁切換,市場漲時呼籲冷靜,市場跌時又迅速轉向,加劇市場預期的重新定價階段波動。圖為上海證券市場標示的警語。(Getty Images)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說,這些官媒言論在多空之間頻繁切換,市場漲的時候呼籲冷靜,而市場跌的時候又迅速轉向。頻繁而飄忽的觀點將逐漸消耗這些輿論工具的可信度,同時加劇市場預期的重新定價階段波動。

研報可重發 股民虧損可收回?

陸媒金融界網站「金話題」專欄5月6日刊發〈券商研報可以重發 股民虧損可否收回?〉文章,對長江證券預測三季度或重新提高印花稅的研報引發股市大跌的事件作出評論。

文章說,5日市場的大跌,市場出現多重利空消息,其中「上調印花稅」傳聞殺傷力最大。

5日收盤後,市場傳出,長江證券因為研報預測三季度可能上調印花稅而被證監會和國稅總局約談。對於約談傳言,長江證券回應稱是沒有的事。5日下午,長江證券再發研報,多數內容與4日晚間發布的研報內容相同,但完全刪除了預測印花稅或上調的說法。

印花稅上調預測就這樣被刪除了,但是在這個謠言滿天飛的市場,印花稅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名詞,因為「530」暴跌對股市的創傷留下的陰影還在,而且,關於印花稅的「傳言」、「澄清」的戲碼在不久前也上演過。


股民因暴跌而虧損的錢該如何收回?(Getty Images)

券商的研報可以重發,股民因暴跌而虧損的錢又該如何收回?那些一天虧20%,不知道咋跟媳婦交代的散戶要怎麼辦?

當然,5日股市的暴跌,擔憂印花稅只是其中之一,監管層三番五次的警告和IPO的提速也在其中。《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傅峙峰在5日收評中表示,中國股市真正的風險不在於印花稅,而在於中國經濟邏輯改變的可能。

其實,比起長江證券的印花稅預測,更讓人恐懼的是國稅總局的回應「不清楚」。「不清楚」三個曖昧字眼就跟「你懂的」一樣,讓人浮想聯翩。實際上,2007年「530」之前,國稅總局也否認過,很多人擔心歷史會不會重演。倘若印花稅真的上調,其後果不僅僅是暴跌這麼簡單。

京津冀一體化42萬億盯著股市

中共政治局緊急經濟會議,敲定了所謂京津冀一體化整體方案。據財政部測算,京津冀一體化未來6年需要投入42萬億元。

42萬億可不是一個小數字,錢從哪裡來?又投向何方?未來將產生什麼後果?如此龐大的投資盛宴,誰唱主角?誰獲暴利?

京津冀地區面積21.6萬平方公里,人口1.1億人,占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總面積的2.3%,占13.7億總人口的8%。42萬億意味著每年7萬億的投資!201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1.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3%。

今後5年,中國GDP增速預計是6.5%左右,按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3%來計算,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約57.6萬億元,京津冀每年7萬億投資將占中國全國總投資的12.2%。

京津冀協同發展42萬億投資不可能還是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出錢,因為連續多年的無節制投資,地方政府早已負債累累。現在商業銀行正為債務問題焦頭亂額,再為42萬億背書無異於再來一次自殺。


中共政治局敲定京津冀一體化將投入42萬億元。然而商業銀行正受困於債務,42萬億投資最終可能盯上股民融資。圖為北京街道。(Getty Images)

42萬億投資,最終可能會盯上民間資金,特別是向亢奮中的股民融資。中國股市自創立以來,就肩負著為政府融資的「重要使命」,一旦股市融資成功,財政再出一點,商業銀行再貸一點,42萬億投資就有了。

這恐怕是市場大戶們大為擔憂的一個重要原因。◇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