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美合作的前提

大陸「新華國際」聯合「騰訊新聞」在中外網路和社交媒體平臺上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國內、國外各有53%的網友認為,中美之間的合作「非常重要」。

對於國內外民眾能在合作意願上達成這樣的共識,相信大多數人都會由衷的高興。然而,究竟怎樣的合作才能持久?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中美合作」,是否還應該具備必要的前提?如果有,前提是什麼?

做過生意的人都知道,要想實現二者在一樁買賣上的合作,得照顧到雙方的利益,以期達到最終的「雙贏」。有意思的是,上述調查的另一個結果顯示,二者在需求與供給上嚴重脫節。61%的中國網友在回答「最希望中美交往帶來啥」這一問題時選擇了「能買到更多更便宜的美國貨」;而58%的外國網友在回答「中國對美國意味著什麼」時,卻選擇了「美國商品的巨大國外市場」。也就是說,當美國人沉浸在中國人願意為美國貨一擲千金時,中國人卻希望有更多更便宜的美國貨。

要求「更多」或許不是問題,但「更便宜」的呼聲是否能得到回應?如果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說,美國貨其實並不便宜,那麼來的再多也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兒。美國貨是便宜是貴?收入是最必要的參照。基於中國城市居民年平均可支配收入只相當於3500美元,甚至還有1.28億人每天的收入僅在1美元左右的國情現狀,產自美國的商品,其價格顯然更符合美國大眾的消費水準,而非中國大眾。更離奇的是,按大陸消費水準並不便宜的美國貨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後,其售價再飆升。類似「星巴克在中國的零售價高於美國」的案例,其實已經給中國人敲了警鐘。

美國貨在入關之後,必須遵循中國海關所制訂的一套稅收標準。如果說,美國公司把商品賣到中國之前已定好了一個符合中國民眾消費水準的指導價,那麼,中國政府也必然會在此基礎上將價格提升到符合他們自己所得利益的高度。要知道,中國老百姓的消費水準,一直以來就是被強權對利益的追求標準所代表的。因此,即便是再便宜不過的美國貨,經中共集團這麼一轉手,也會立即變身為消費不起的高端貨。按照網上曝料的「中國人每購買100塊的商品需繳納64元的稅」來計算,人家美國產品的出廠價很有可能一點兒都不貴。

於是,我們從中美兩國民眾的隔空喊話中就可發現,他們各自一方收到的資訊完全是脫節與錯位的。一邊是美國人誤認為,中國人的購買力超級強大、且潛力無限;另一邊,中國人還眼巴巴的盼著,美國人能把東西賣的更便宜點兒。在這種自說自話,結果會錯意、表錯情的狀態下,誰又能知道誰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照此下去,美國人自然不會發了瘋似的突然降價,中國人對美國產品也只能繼續望塵莫及。最終,中美之間的交易往來恐怕是難以實現「雙贏」。

因此,要想實現中美之間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就得拋開中共這個只為謀取私利、而不惜損害他人利益的「第三者」。只有將「空手套白狼」的中共奸商踢出中美交易的市場,兩國民眾才能面對面、知己知彼的進行合作與交流,才能真正使各盡其能、各取所需的雙贏得以實現。若非滿足了「民眾之間自由貿易」這一前提,中美合作不但難以為繼,甚至還會給中美兩國的經濟和市場帶來巨大創傷。◇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