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臺大教授明居正深度解讀臺灣大選

?"
2016年1月16日臺灣總統和立法委員大選,民進黨蔡英文(左圖)擊敗了國民黨朱立倫(右圖),順利當選總統,民進黨立委首次掌握過半數的國會席次,完成了臺灣第三次政黨輪替。(大紀元)

臺灣的2016年總統和立法委員大選,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以689萬4744張選票擊敗了381萬3365票的國民黨朱立倫,順利當選總統。在立委選舉中民進黨也大獲全勝,一舉拿下68席,首次單獨掌握過半數的國會席次,完成了臺灣第三次政黨輪替。

文 _ 衛止戈

臺灣的2016年總統和立法委員大選剛剛熱鬧結束。正如人們事前所預料的,民進黨大獲全勝,第一次單獨掌握過半數的國會席次,創下了民進黨創黨以來最出色的戰績。為了讓讀者能更好的理解臺灣這次的選舉,我們特地採訪了對兩岸的政情素有研究的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明居正(以下簡稱「明」)。

臺灣完成了第三次政黨輪替

記者:明教授,我們知道您過去曾經開授過有關政黨與選舉的課程,對於這個題目有很深的了解。臺灣這次選舉完成了第三次政黨輪替。請問這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明:政治學者研究民主化時關切的題目就是:一個新興國家民主化之後,它的民主究竟能否鞏固的重點指標就是「二次輪替」。這個「二次輪替」是什麼意思呢?當民主化之後原來的甲執政黨如果被乙在野黨擊敗,由乙黨執政一段時間,這叫做「一次輪替」。而如果乙黨執政不佳,下次選舉又被甲黨擊敗而改由甲黨執政,就是所謂的「二次輪替」。

如果新興民主國家出現了「二次輪替」的現象時,就被認為它的民主政治已經鞏固了。現在臺灣出現了第三次的政黨輪替,這表示它的民主政治已經十分穩固;不但兩黨政治成熟,而且也代表著臺灣的選民比較成熟。

記者:這次民進黨不但總統選舉大勝,而且立法委員也拿到超過半數的68席,可以單獨掌控國會。請問您有什麼看法?

明:上次2000年大選時,民進黨的陳水扁當選得票率不到40%,民進黨在立法院中的席次少於國民黨,而且陳水扁所領導的派系在民進黨中屬於少數派,所以是個「三少政權」,推動政策有其困難,當然陳水扁有一些政策本身就是很具爭議性。

這次蔡英文的處境就完全不同了,她又是第一位女性總統,所以我們估計她推動政策應該會相對順利。總結來說,臺灣民主政治的成就在華人世界中是非常出色的,充分證明了華人完全有條件實行現代化的民主運作。

記者:這次國民黨為什麼會失敗得這麼慘呢?

明:說起來也令人難以相信。2008年大選時,馬英九拿到破紀錄的760萬票,高達58.5%;在立法院中國民黨掌握了超過80席,真可謂意氣風發。但是經過8年,國民黨卻在總統及立法委員兩戰中全盤失利,而且敗得如此慘。

我想主要的原因是:馬英九過去8年來施政成效不彰,臺灣經濟出現後退、物價上漲嚴重、人民生活水準下降、年輕人感覺沒有出路,再加上這幾年大陸情勢表面看來似乎較佳,而其對臺灣的影響及滲入似乎越來越嚴重,使得臺灣一般年輕人反共仇共的心理十分強烈,因而對近年來不斷推動與大陸交流的國民黨,尤其對馬英九本人--產生很大的反感。

當然,我想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國民黨喪失了方向感;其實民進黨也有類似的問題,這個情況我們留待後面再詳細討論。

記者:您剛才提到:「年輕人感覺沒有出路」,請問這個因素在這次選舉中有多大的影響?

明:這幾年國際經濟普遍不景氣,臺灣受到拖累,加上國民黨施政的失誤,所以前面所說的物價上漲和生活水準下降都是這麼來的。但是,臺灣過去很長時間教育政策出現偏差,建立太多一般性大學,導致普通高中也跟著過度氾濫。普通高中生無法考上大學的,難免自卑,就職時又缺乏像技職學校或高商等專業性訓練。


這幾年國際經濟普遍不景氣,臺灣年輕人畢業後找工作困難,失業比例偏高,待遇也偏低。所有這些問題都會怪罪政府、執政黨。圖為2015年青年就業暨暑期工招聘博覽會。(大紀元)

另一方面,一般性大學學生畢業後,有些科系找工作困難,再加上經濟不景氣,失業比例偏高,即便能找到工作,待遇也偏低。所有這些問題都會怪罪政府、執政黨乃至馬英九本人。更麻煩的是,馬英九在2008年所提的競選口號是「六三三」,相較現實生活差距如此之大,你叫年輕人怎麼不怨氣沖天呢?

記者:所以這也就是2014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失敗的原因嗎?

明:是的。我相信你還記得,2014年3到4月分臺灣爆發太陽花學運。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現場有記者採訪參與學運的學生,但是他們卻說不清楚他們所反對的「服貿協定」究竟有什麼內容。坦白說這並不十分重要。因為他們之所以會參加這場抗議運動,其實有兩個核心理由:第一,基本上因為前述的經濟與就業問題,他們對於馬英九這6年來的施政成果十分不滿意;第二,他們對於中共透過經貿與文化交流加強對臺灣的滲透與控制也十分不滿,認為這是馬英九近年來對大陸的軟弱政策的結果。


2014年3月臺灣爆發太陽花學運,年輕人反對中國國民黨單方面將《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宣告存查十分不滿意,馬政府未能及時有力的回應化解,這也是國民黨敗選的主因之一。(大紀元合成圖)

這種感覺或許未必正確,而馬政府未能及時而有力的回應化解,那麼2014年以及這次2016年的敗選幾乎是必然的了。

記者:那麼您認為民進黨對於臺灣年輕人的這種不滿感覺掌握的比較好嗎?

明:嚴格的說並沒有。我個人有兩個觀察:在2014年的選舉中,國民黨比過去減少了大約15%的選票,而民進黨的選票只增加了3%,其中大約12%的差距其實都被像是柯文哲市長這種中間力量給拿走了。

第二點就是,在這次選舉當中出現了像「時代力量」這種政黨。它不但一鳴驚人,第一次參選就拿下了6.1%的政黨票,一共取得5席,還將臺聯黨的選票及政治空間完全奪走,而「時代力量」的選票我相信應該幾乎都是來自於非常年輕的族群。這個現象對於民進黨以及國民黨而言都是個重要的警訊!

記者:您意思是說這個「時代力量」將來會取代國民黨或是民進黨,而成為臺灣政壇上的一個新興力量?

明:不是,這麼說是言之過早了。由於臺灣內外環境的限制,民進黨和國民黨雖然表面上勢同水火,但是他們出現了非常明確的「趨同現象」,也就是說這兩個政黨其實非常相像,他們的真正政治立場都只是「維持現狀」;這個「時代力量」的出現,就是反映了年輕世代對於兩大黨漸漸不耐煩的心理。嚴格的說,「時代力量」還未能形成明確的政治路線與政策綱領。所以一段時間後,他們如果沒有重大突破,也很可能會泡沫化。

臺灣民意分布與政黨定位


臺灣民意分布與政黨定位圖。說明:虛線右邊的藍色單峰K,代表國民黨;左邊的綠色單峰D,代表民進黨;P代表親民黨;N代表新黨;TSU代表臺聯黨。(明居正提供)

記者:您意思是說「時代力量」將來必然會重蹈新黨的覆轍?

明:當然不是。我只是說,如果不詳細的區分政治議題的話,大體說來,臺灣的政治結構是一個基本類似標準的單峰分布圖。(參見臺灣民意分布與政黨定位圖)任何政黨如果想要成為主要的大黨,則它必須向中間靠攏,因為臺灣社會有六成到八成的選民是贊成維持現狀的。也就是說,在右邊的國民黨,它的政治立場必須向左移動,向「維持現狀」的方向移動。反之,左邊的民進黨就必須向右邊「維持現狀」去移動。這種現象我們稱為「向心競爭」。如果他們向相反方向移動的話--無論是偏向右邊的統一,或是偏向左邊的臺獨--就必然會丟失選票,這就是「離心競爭」。但是對於小黨來說,他們可以採取偏右或是偏左的激進立場,也就是「離心競爭」。因為如果向中間移動,他們反而無法與兩大黨競爭。然而,他們的代價就是幾乎永遠只能是小黨,而很難有機會成為真正的大黨。除非他們真的能夠找到一個嶄新的、完全不同於兩大政黨目前政治立場的政治定位,而又能對相當比例的選民產生吸引力。這個觀察,適用於今天的「時代力量」,當然也會適用於任何未來的小黨。

記者:在您看來,這次民進黨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這是否意味著臺灣的政治版圖出現了根本的變化?

明:同樣的,現在這麼說也都還是言之過早。你想想看,2008年那次大選,同樣是國民黨大勝,而民進黨大敗。民進黨不但輸了總統大選,縣市長被壓縮到剩下南部的6個縣市,而且在立法院中只剩下區區27席,連四分之一都不到。相比之下,今天的國民黨還有35席呢。然而,如果目前這種現象在2018年的選舉中再度發生的話,則你所說的政治版圖根本變化才比較明確。

記者:有人注意到,這次選舉蔡英文的得票率高達56%,然而民進黨的區域選票只拿到45%,其中存在著極大的落差。請問您怎麼看?

明:這就是一般所說的「分裂投票」。也就是說,整體選民的投票行為,在總統選舉上與在立法委員選舉上出現了不一致的現象。總統職位因為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所在,通常投票率比較高,而且選票比較集中。但是立法委員相對重要性比較低,選民的真實意志反而比較清楚的表現出來。換句話說,這次民進黨在立法委員區域投票中所獲得的45%選票,就是它一直以來的、真實的得票率。它不但尚未突破50%的門檻,並未真正搶走太多原來屬於藍營的選票,甚至被像是「時代力量」這種新興力量拿走了比較年輕以及比較強調臺灣本土意識的選民。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有些民進黨員是感到有相當的危機意識。

另外,我還想在這裡回應一下前述的政黨版圖變遷問題:除非在未來連續兩三次大型選舉中,民進黨的區域得票率都大幅成長,否則我們很難會認為政治版圖出現了根本的變動。

兩岸關係可能出現重大突破

記者:不久後,民進黨的蔡英文就會正式執政。您認為兩岸關係會像2000年到2008年間陳水扁總統主政時期那樣緊張嗎?

明:關於陳水扁執政時期兩岸關係的發展,我在其他地方曾經發表過長文,在這裡就不多說了。長話短說,兩岸關係的好壞不是單方面所能決定的。如果說當年陳水扁有責任,那麼大陸方面的責任也不會小。當然今天的情勢和當年相比有所不同。

自從2012年底習近平主政以來,由於內政外交的挑戰都非常嚴峻,所以他目前的主戰略就是盡快穩定對外關係以及兩岸關係,好騰出手來全力應付內部的經濟困難以及政治鬥爭問題。這可以部分地解釋為什麼馬習會在沉寂兩年之後又突然得以成局的原因。

回到你提的問題。我的看法是,蔡英文上臺後,如果沒有太多其他因素干擾的話,兩岸關係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就會走得比較平順;我甚至不排除兩岸關係在幾年內會出現比較重大突破的可能。

記者:您前面提到,不但國民黨喪失了方向感,其實民進黨也有類似的問題,您為什麼這麼說呢?

明:我們政治學者們都明白,政黨或政治領袖不能只是被動的回應選民的期望與要求;他們必須能夠領導選民。而如果要能夠領導,就必須有方向感。方向感來自於對於外在的,尤其是國際的,環境的理解與對可能變動方向之預判;從這個預判確定國家或是本身政黨的政治定位,從而制定大戰略,最後再制定政策以落實戰略。

從這個角度來看,過去很長時間以來,國民黨在這個方面是有重大不足的。

簡單的說,當它面對中共對臺攻勢、大陸未來可能變局、美日亞太戰略乃至民進黨的挑戰等問題往往顯得舉棋不定或是軟弱無力時,就充分的暴露出它的不足。這也是它無法掌握青年世代的最根本原因。其實,在相當程度上,民進黨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這從它的大陸政策就可明顯看出。

迎向新紀元
避開劫難的不二法門


記者:那麼在這個方面,您對兩大政黨會做出什麼樣的建議?

明:我想我會這麼說:如果我們了解整體國際趨勢的走向,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資本主義及因此而生的當代民主政治才是真正的世界潮流。

任何國家違背此一潮流必將被淹沒,過去蘇聯及東歐共產政權如此,未來中共亦必將如此。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共當權者,例如習近平、李克強和王岐山都已經認識到這個道理,並且準備逐步回應這個挑戰。

更具體的說,大陸的整體政治經濟形勢絕對不如外界看來那麼好:大陸的改革困難重重,習近平面對江澤民派系的挑戰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而內部民間對於民主化的要求也日益升高,這還不包括其他諸如環境污染、貧富不均、官民衝突以及官員出逃等問題。

凡此種種,就像王岐山所警告的一樣,中共在大陸的統治今天已經走到了像托克維爾所說的「舊制度與大革命」的前夜。稍一不慎,幾乎無法想像的最壞情況就會在大陸爆發。

記者:坦白說,您這個觀察是有點令人驚訝!如果這個預測是正確的話,那麼您對中共的領導階層又會有什麼建議呢?

明:其實我剛才已經大體說了。如果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才是真正的世界潮流,那麼對於中共目前的領導人來說,看清潮流,順應潮流,以和平方式解體中國共產黨,自行結束一黨專政,還政於民,回歸正統的中華文化才是他們避開最大劫難,迎向人類新紀元的不二法門!◇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