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從分子生物學看進化論遭遇的挑戰


電子顯微鏡下的DNA。(Pixabay.com)

文 _ 林川

進化論是達爾文在19世紀中葉提出的。在當時,還沒有分子生物學。人們只能觀察到生物的宏觀特徵,比如鳥嘴的長短、豌豆皮是否光滑等。而對於細胞內部的結構,則一無所知。當時的科學家,認為細胞裡面是一種像果凍一樣的物質,通過某種「簡單」的生化過程,實現了複製和遺傳。然後借助適者生存、自然選擇的規律,簡單的生命自然而然地形演變出複雜的生命。

到了20世紀,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出現,人們突然發現,細胞內部並沒有那麼簡單。其結構的複雜,遠遠超過最精密的鐘錶,甚至遠遠超過一個巨大的城市。細胞裡面有運送物質的鏈條,長有兩條腿的搬運工,背負著巨大的包裹,在鏈條上漫步行走。各種通道上面,有化學標記,如同信號燈一樣,指引運輸的方向。各種分子開關,時而打開,時而關閉,讓不同的操作在恰當的時間和恰當的地點進行。薄膜上的出入口,讓需要的物體通過,卻把不需要的物體拒之門外。

遺傳的進化可能性微乎其微

這些精妙的結構,是怎麼進化來的呢?要知道,進化論的重要基礎,是遺傳和選擇。如果沒有遺傳,適於生存的特徵就無法延續下去,新的生命特徵,也就無法積少成多,最終達成跨越物種的飛越。

而遺傳的基礎,是遺傳信息的複製。在這種複製功能形成之前,優勝劣汰的進化法則無法實現。沒有複製,就沒有進化,沒有進化,就沒有複製。就像是一位粗心的哲學家,一不小心掉進了井裡,他想,如果我有個梯子,就能順著梯子爬上去。於是他回家拿了梯子,返回井裡,再順著梯子爬上去。

遺傳資訊的載體,一般是DNA。當然RNA和蛋白分子也能儲存遺傳資訊。

DNA的複製功能,依賴於複雜的分子機器,其中包括多種蛋白質分子協同運作,才能完成。構造這些機器的藍圖,就像是電腦程式一樣,是一種化學代碼序列。問題在於,這些複雜的代碼是怎麼產生的呢?是否能夠依賴機率,偶然生成呢?

我們可以設想,在早期地球的某處,有一個溫暖的池塘,水中充滿了各種有機分子。這些分子互相碰撞,逐漸組合成了更大的分子鏈。可是,隨便產生的分子鏈, 不具有任何生化功能。就像隨便挑選字母排列成一串,它很可能是一串亂碼,沒有任何含意。

那麼有多大機率產生有功能的分子鏈呢?蛋白質分子的平均長度大約是300個胺基酸。
如此看來,150個胺基酸的蛋白分子,並不算大。由於每個單元有20種可能性,150個單元的可能性就是20的150次方。這個數字,相當於10的195次方。

就像是一個小偷試圖打開數字鎖,如果鎖上面有3個輪子,每個輪子有10個數字,他最多需要試1000次,如果有4個輪子,他就要試10000次。每多一個輪子,可能性就增長10倍,這就是數學家們所說的組合爆炸。要想靠運氣形成有價值的分子鏈,比大海撈針還要難。

如果這把鎖,不是只有一個組合能夠打開,而是有許多組合能夠打開鎖,那麼小偷的成功概率就提高了很多。科學家們也想到了這一點。他們研究,在眾多可能的組合中,有多少種蛋白鏈能夠成功的折疊,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質呢?加州理工分校的Doug Axe發現,在所有長度為150單元的蛋白鏈中,每10的77次方個組合才有一個具有某種功能。嘗試這麼多次,才能碰到一個微乎其微的成功,這也比大海撈針還要難啊。

這還只是一條蛋白鏈。DNA的複製,需要許多條蛋白鏈才能完成。科學家們估計,自從宇宙形成以來,所有的化學反應都用於隨機產生蛋白鏈,也不可能形成這一機制。

於是科學家們設想,形成DNA複製機制過於複雜,那麼能不能依靠更簡單的化學結構,就達到自我複製功能呢?如果不需要形成整個細胞,而只需要形成一個分子,任務不就簡單多了嗎?於是他們把目光投向RNA,希望能夠通過天然的過程,形成RNA的複製。
結果他們發現,RNA的複製,即便比DNA簡單,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分子鏈,要想隨機產生,依然是大海撈針。

那麼,能不能讓小分子,通過物理化學的吸引,逐步組裝成大分子呢?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把一個猴子放在打字機前,讓它隨機敲打,假以時日,總有一天它會打出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然而這個等待卻是漫長的。如果單詞和單詞之間具有吸引力,能夠自行組裝成有意義的句子,這一過程就快的多了。比如說,某一天猴子偶然打出了單詞「To」,這倒不是什麼難事。再等一段時間,它偶然打出單詞「be」,然後由於物理化學的吸引,「be」被排放在「To」的後面,成了「To be」。這個過程持續下去,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形成了莎士比亞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關鍵問題。)

科學家們發現,鹼基和鹼基之間,的確存在著物理化學的吸引力,這曾經讓他們看到希望。不過通過進一步研究,他們否定了原來的設想。原因是,這一過程,並不能形成有意義的排列組合。比如說,家裡有一個冰箱,還有許多鑲嵌著磁鐵的字母。把字母隨機扔向冰箱,字母的確會被吸引到冰箱上。然而字母和字母之間,並不能形成有意義的句子。

目前科學無法解釋的
細胞生化功能

不要說DNA的複製,時至今日,連最簡單的生化功能,其產生的原因都無法解釋。但另一方面,隨著生物化學的發展,人們不斷認識到,細胞內部的結構,越來越玄妙。此前認為沒有用的垃圾DNA,現在卻發現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同電腦中的操作系統,控制著進程開啟的時間。DNA具有自動糾錯功能,細胞內部的物質,能夠分門別類的儲存。難怪有電腦程式員認為,程式設計中的很多技巧,在細胞內部都已經用到。

在分子生物學這一層面,進化論依然一籌莫展,而另一方面,需要解釋的生化機制,卻越來越玄妙,它所面臨的挑戰,也日益艱巨。

與此同時,在其他領域,科學已經打開了一扇大門,讓神的存在,成為可能。科學家們發現,宇宙中95%的物質是暗物質,我們看不著摸不到,卻無時不在我們周圍,和我們穿身而過也沒有感覺。這些物質之中,有沒有生命存在?有沒有更高級的生命存在?他們是不是人們所說的神?量子物理也發現,宇宙中可能存在著多重世界,許多世界中都有一個你,但卻可能做出不同的抉擇。如果是這樣,我們的世界,是不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冥冥之中,會不會有更高的生命主掌我們這個世界?

科學曾經讓人類堅信無神論。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它又猛轉回身,把地毯從無神論的腳下抽走。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奇妙,許多過去認為不可能的事,也逐漸成了可能。也許我們應該打開自己的視野,重新評價過去的觀念了。

(小標為編者所下) ◇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