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復活節島石像是不是人類建造的?


(UCLA)

文 _ 林川

復活節島上,豎立著九百多座石像。它們線條簡單,面色凝重,給人帶來一絲神祕感。與大家的想像不同,這些雕像沒有面向大海,而是大多面向島內。有人猜測,當時雕像的製作者們認為,這個島嶼就是整個世界,外面也不再有人。因此作為居民的保衛者,雕像沒有必要面向大海,只需面向內陸就可以了。

人們一直認為,這些雕像只有頭而沒有身體。其實早在1914年,最早的探險者就已經發現雕像是有身體的。只是因為頭的尺寸巨大,而且身體又埋在地下,人們就認為光是頭就已經很大了,怎麼還會有身體呢?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考古學家凡提爾伯格(Jo Ann Van Tilburg)率領了一支團隊,從2009年開始對這個島上的石像進行了一系列的挖掘。復活節島上的摩艾石像,一部分被搬運到海邊,而另一部分,則保留在採石場。凡提爾伯格的團隊對兩種石像都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採石場的石像,以及海邊的石像,它們被泥土掩埋的深度大致相同。因此他們認為,掩埋石像的泥土,是自然沉積的。

在挖掘一個7米高的石像的過程中,這個團隊發現了工匠遺留下來的繩索和樹幹。根據這些工具,他們推斷,工匠們先是在岩石上雕刻了石像的正面,然後把石像立起,再雕刻背面。

這些石像,高度從3米到10米不等。從採石場雕刻成功,再運到安放的場地,並不容易。所以有人猜測,這些石像,並不是原始人類的作品。

無獨有偶,世界上許多古代建築,都不是原始人類力所能及的。比如在印度有一座凱拉薩神廟(Kailasa Temple),整個廟宇是用一整塊山石開鑿出來的。一般在岩石上開鑿窯洞,是從岩石側面橫向開鑿。而這座神廟,是從上向下,切割並移除岩石的。有人估計,開鑿這座神廟,一共要移除40萬噸岩石。

由於印度歷史上沒有記載建造這座神廟花費了曠日持久的工程,所以歷史學家們認為,這座神廟是在18年之內建成的。如果假設,18年中,工匠們無論颳風下雨或者節假日,每天工作12小時。而且忽略不計設計、計畫、以及細膩的雕刻,只考慮移除岩石。按照這一假設,工匠們必須每小時移除5噸岩石!

有傳說指,在15世紀,當地的一位國王得了重病。他的王后向神明發願,如果國王病癒,就會修建一座神廟,而且在廟頂修成之前絕食。國王病癒後,王后立刻要求國王建造神廟。不過建築師們都說至少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完成廟頂。後來有一位建築師保證在一個星期之內建好廟頂,讓王后盡快結束絕食。他採用從上向下挖掘的方法,果然在一星期之內完成了廟頂。

建造這座神廟,開鑿前的計畫非常重要。神廟中有許多通道、石橋,如果沒有精確的計畫,開鑿過程中這些石橋就無法連接。神廟中還有大量複雜的雕塑,廟頂的蓮花盤裡,有四隻石獅子,排成X型,在空中就可以看到。

在這一地區,還有一些其他的神廟。凱拉薩神廟是這些神廟中最為古老的,同時也是規模最大,建築技巧最為精湛的。

無獨有偶,埃及的金字塔,也顯示出這一規律。第四王朝的金字塔,規模和質量遠遠超過第五王朝的金字塔,而且差別不可同日而語。

印度歷史上曾有國王(Aurangzeb, 1618-1707)下令銷毀凱拉薩神廟。他派遣了1000人,花費了3年時間,也只對神廟造成了輕微的損傷。同樣,12世紀末,統治埃及的國王Al-Aziz下令摧毀金字塔。他派遣的工匠從三座金字塔中最小的孟卡拉金字塔開始。他們發現每天只能移除一兩塊石頭,花了8個月時間後,不得不放棄這個計畫。

儘管現代考古學已經相當發達,但對於地球上這些未解之謎還是無法提供合理的解釋,或許人類應該從不同的面向去審視現代科學面臨的困境,說不定會開拓出更寬廣的視野。 ◇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