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巫風時興 神跡漸沒


明代仇英〈東坡寒夜賦詩圖〉(局部),女樂坐在榻邊為貴族演奏。(資料圖片)

樂,是德之光華。它可以涵養心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

然而,音樂當失落了道德教化的內涵,淪為縱情享樂的工具,形成一種邪淫的風氣,精神能量日漸耗損,離神也越來越遠,當人們背離了自然與大道,神便逐漸隱沒了蹤跡。

文 _ 真愚

樂教淪喪 巫風興起

古代樂舞具備了強大的神奇能量,能直接感通神明,其間有一個重要原因:那時人類思想純淨,心誠意善,沒有什麼欲望和執著。因此,能將樂的能量發揮到極致。

但是,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人的欲望變得越來越大,心靈不再澄澈清明,社會人心也變得複雜而污濁。

《尚書.伊訓》中記載:伊尹以先王大德教導嗣君太甲,他引述商湯警戒百官之言,「敢有一天到晚在宮中跳舞、在室內縱情歌唱的,叫作巫風……國君沾染了巫風,國家必亡。」

這個記載說明,早期的樂已由教化百姓、感天通神等功用,慢慢演變出供人享受消遣的娛樂,當樂完全淪為人類的耳目歡娛時,就會形成一種邪淫的風氣,這個風氣被稱為「巫風」,它將敗壞國家風氣,隳墮社會道德。

《管子.輕重甲》記載:「從前夏桀時,宮中養有女樂三萬人,每天清晨高歌於端門,舞樂之聲,大路上都聽得見,她們無不穿著奢華的衣服。」夏朝末期,「巫風」之熾盛,可見一斑。當樂舞淪為縱情享樂的工具時,它那通神的能力就在人類的歷史中慢慢褪去,其背後神奇的能量也越來越微弱。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代雜劇,簡稱《梧桐雨》,元人白樸作品。本圖繪的是第二折,貴妃翩翩起舞的情景。(公有領域)

樂以載道 歸正人心

〈樂記〉是我國現存最早、影響最大的音樂論著,收錄於《禮記》之中,成為儒家經典。司馬遷的《史記》中也有收錄,但有微小差異,名為〈樂書〉。

〈樂記〉中說:樂的作用,用以歸正人心。因此,無論多麼隆重的樂,都不是為了極盡聲情的娛悅;無論多麼盛大的食饗之禮,都不是給人窮盡味覺的享受。舉例來說,演奏《清廟》之樂所用的瑟,上面是紅色絲弦,下邊是稀疏的底孔,其聲低沉而和緩;一個人唱,三個人和,其目的顯然不在追求富麗動聽,但是內涵深遠。

又如大饗之禮,以水代替酒,盤子裡放的是生肉生魚,肉汁也不加任何調料,其目的顯然也不在於追求好吃,但意義重大。由此看來,古聖先王制禮作樂,其目的不是要滿足人們口腹耳目的享受,而是為了教化人民清心寡慾,回歸自然大道。

人的天性是恬靜安寧的,後天受到外物的誘惑而躁動不安,這是人的本性受到引誘而產生了欲望。人在感知外物的過程中,會產生喜好或厭惡兩種情緒。人的好惡如果自身無從節制,而外物又不斷地誘惑人,此時不加反省,人的天性就會慢慢喪失。

本來外界事物就在不斷地誘惑著人,而人對自己的好惡又不加以節制,那物質就會完全宰制人心。人心被物欲征服了,就會滅絕天性,放縱人欲。人到了這一步時,將會產生忤逆作亂、欺詐虛偽之心,幹出各種淫亂放蕩之事。終致強者欺凌弱者,人多的壓迫人少的,聰明人欺騙老實人,勇猛者折磨怯懦者,有病的人得不到照顧,孤兒寡老無人撫養,這是大亂之象啊!

樂能讓人快樂。君子獲得的快樂,是因為通過音樂同化了大道;小人獲得的快樂,則是利用音樂滿足了聲色慾望。用天道來節制私慾,則會得到真正的快樂而不迷亂;但若放縱私慾而悖離天道,終將迷失心智而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聽奸邪不正的聲音,人身上的邪亂之氣就會被喚起,邪氣成為風尚,淫樂自然就會流行。聽純正的聲音,人身上的正氣就會與之呼應,正氣蔚成氣候,和樂就會盛行。

以上是〈樂記〉中的論述,根據這個標準,現代人類所流行的音樂、舞蹈等,基本大都屬於「淫樂」的範圍,起到敗壞社會道德的作用,所以神跡全無。◇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