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共重金打通中東歐 布魯塞爾恐慌


一帶一路倡議(簡稱BRI)增進了中國與中東歐之間的互動。圖為11月27日在匈牙利召開的「16+1」國家元首第六屆年會。(AFP)

自2012年以來,中國已投資中東歐的基礎設施建設及相關行業150億美元。

中共對外投資增長,反向資金卻停滯不前。投資與貿易的不對等引起布魯塞爾和歐洲其他國家的極大關注。德國外長表示,如果歐洲不能制定一體化戰略,中共將成功分化歐洲大陸。

編譯 _ 李清怡

中共的「一帶一路」倡議蜿蜒進入歐洲,包括與中歐及東歐(中東歐)16個國家的合作和項目。近日在匈牙利召開的「16+1」國家元首第六屆年會上,討論在科技、金融、農業、衛生、教育和其他領域的投資計畫,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華沙分會的羅馬諾夫斯基(Michal Romanowski)將中共在該地區的參與角色分為連繫者、塑造者、投資者和挑戰者四類。

中共參與角色分為四類

連繫者:北京逐步成為全球化的推動者,這一說法吸引了中東歐地區眾多利益者,他們都希望與國際市場建立起更密切的關係,這一願望就成了推動中共與中東歐政治關係的動力。

中歐國家的分析通常集中在合作所帶來的正面經濟影響,獲利的同時卻忽略了對負面因素的憂慮。而北京的投資都基於自身的考量,只支持其所認為的策略性項目,包括鋼鐵工廠、化工廠、高速公路和高鐵。

中共不需要用中東歐地區來充當「通歐門戶」,中共已經通過貿易和投資在歐盟四大國——德、法、意、英,啟動了歐洲大陸的計畫。矛盾的是,北京可能實際上是想要將中東歐與歐盟核心再度連通起來,但另一方面,北京的動作卻會迫使布魯塞爾密切關注。

塑造者:隨著中東歐-中國平臺的運作進入了第六個年頭,各方之間對合作背景有了更多的理解。但是,該地區最初的熱情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謹慎的態度。

中東歐地區對中共在該地區的參與角色各持己見,匈牙利和塞爾維亞是中共最大的合作國,大部分其他國家政府立場中立,認為中共的一帶一路倡議與其本國之間的關係甚微。

北京在對待與中東歐地區合作的事情上,看法很實際,執行起來很弱,巨額投資的許諾也沒有付諸實踐,包括2013年中共與羅馬尼亞之間的核能源項目。

投資者:中共在歐洲的投資大約有10%的比例投在了中東歐地區,而這一地區90%的投資來自歐盟和美國。

近些年,北京在中東歐地區的投資集中於融資和戰略收購。「一帶一路」要求項目應完全或至少實質上是由中國公司執行,地方政府則應保證貸款。這種做法能夠推動中國的科技、提升勞動力。在這種模式的運作下,中共越來越像是一個放貸者,而不是一個投資者。這對「16+1」的小玩家們來說,風險尤其大,由於它們無法控制債務增長,因此國家的財政穩定會受到威脅。

2014年, 黑山( 蒙特內哥羅)與中共簽訂興建高速公路合同時,其公共債務增長了23%;巴基斯坦也遇到了類似的債務負擔,由此質疑中共「一帶一路」在其境內的巨大工程超過500億美元。

中共對外投資迅速增長,但反向資金流動卻停滯不前。投資與貿易的不對等不僅引起了布魯塞爾的警戒,也引起了歐洲其他國家的極大關注。

挑戰者:隨著中國經濟的足跡在歐洲擴展,布魯塞爾對中共在該區域的活動所付出的利息也越來越高。中共日益被看作是中東歐地區乃至全球更廣泛區域政治和經濟的挑戰者。經過了2016和2017年一系列的高調收購,包括收購瑞士化工公司先正達和德國機器人集團庫卡,歐洲官員處於近乎慌亂的狀態。

2017年9月,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提出了一套審查機制,避免今後外國收購者涉足敏感領域,德國已經收緊了企業收購法規,另外11個歐盟國家正在探索如何修改國家法規。

有人認為,北京在中東歐地區參與度的增加也會對歐盟構成潛在威脅。德國外長加布里埃爾日前表示,如果歐洲不能成功制定一體化戰略,那麼中共將成功地分化歐洲大陸。這一警告在2016年可見端倪,如歐盟理事會對北京的南海行動提出強烈聲明時,中共資金的主要收受國匈牙利和希臘卻出面阻止歐盟的聲明。

許多歐洲官員懷疑中共和中東歐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能附帶有政治代價。北京的金融火力,包括數百億美元的信貸額度和大型國有企業的全面參與,規模空前。中東歐都應當記住,中共已經發展成為全球化的推手,不是出於想要推動,更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中共的觸角伸向東歐


中共的觸角伸向東歐,對歐盟造成兩個問題:中共可能利用其在中東歐建立的影響力,阻撓歐盟對中共的一致政策;有些16+1國家可能會利用與北京的密切關係,支持中共並反對布魯塞爾的立場。(AFP)

《金融時報》報導,據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收集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中國公司已宣告斥資150億美元投資於基礎設施建設及相關行業。CSIS亞洲項目主任Jonathan Hillman表示,對中國而言, 這16國不僅本身很重要,而且還可以作為通入歐盟的另一通道。

CSIS數據顯示,預計中共將有19億美元投資於塞爾維亞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共官方稱,與匈牙利之間達成「高度互信」,已經承諾在匈牙利預計投資15億美元。捷克總統澤曼(Milos Zeman)去年曾提到捷克與中共達成了30億美元的交易。

對於歐盟的一些國家來說,有兩個主要問題。首先,中共可能會加大力度,利用其在中東歐建立的影響力,阻撓歐盟對中共的一致政策;第二,有些16+1國家可能會利用與北京的密切關係,支持中共並反對布魯塞爾的立場。

歐洲外交官員表示,中共確保中國公司拿到合同,這會破壞歐盟在公共採購方面的市場規則。此事尤其影響顯著,因為布魯塞爾在推動一項計畫,對流入的投資進行審查,這遭到北京的堅決反對。

近些年,北京當局已經向歐洲輸入大量資金。以下列舉幾個大訂單。

北京當局向歐洲輸入大量資金

‧2015年,中國太平洋建設集團簽署了一項30億歐元的合同,在黑山和阿爾巴尼亞之間興建高速公路,但無具體細節透露有哪些公司參與該項目。

‧2014年,中國水電建設集團與中國進出口銀行簽署了一項合同,投資14億歐元在波斯尼亞的巴尼亞盧卡(Banja Luka)和Mliniste之間興建高速公路。

‧2016年,中共與捷克投資10億歐元,建設連通多瑙河、奧得河和易北河之間的Y形運河。

‧2013年,匈牙利耗資29億美元,興建長達350公里的高鐵,連通塞爾維亞,但匈牙利沒有公開招標,歐盟委員會為此調查匈牙利是否違反了歐盟法律。

‧2014年,中國機械設備工程公司與塞爾維亞簽署了一項合同,耗資7億1500萬美元在柯斯托拉克(Kostolac)火力發電廠興建一個功率為3億5000萬瓦特的分廠。

北京想要與東歐國家大力發展貿易和投資關係,同時也將這16國視為另一通往西歐的門戶,而這個門戶是北京「一帶一路」的關鍵一環,目的是為了取得歐亞大陸64個國家的市場和外交聯盟。

有些人認為,考慮到中共在中東歐地區的紀錄,非常有必要對其在該地區的活動進行審查。匈牙利高鐵項目未公開招標一事,可能違反歐盟的法律,歐盟委員會已著手調查。

「16+1」國家的其他項目也陷入了爭議。中共在馬其頓投資3億7300萬歐元興建的57公里高速公路,因被指控引發國家預算損失1億5500萬歐元,馬其頓國家交通信息部阻止中共完成該項目。該項目主要由中國進出口銀行貸款融資,由中國水電建設集團負責執行工程。2014年黑山與中國進出口銀行簽署8億歐元交易,融資興建從巴爾港口到塞爾維亞的公路,而在此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警告說該貸款合同會威脅國家的財政穩定,但黑山卻置若罔顧。

有些政府擔心,「16+1」倡議可能會改變未來歐盟的投票。歐盟要求成員國在大多數事務上保持一致,即採取共同的外交安全政策。如果「16+1」再吸納兩個歐盟成員國,那麼這13個成員國就足以否決歐盟多數投票所決策出的方案。◇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