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共的「長臂」伸至海外


中共的長臂伸向海外,輸出其意識形態、干預美國高校學術自由。圖為2013年11月20日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華盛頓特區為孔子學院美國中心舉行揭牌儀式並講話。(AFP)

中共正將其審查制度輸出海外。有國際學術出版商已讓步,同意在中國屏蔽某些指定的期刊文章;亦有出版商遵照中共的審查要求。

美參議員呼籲大家一起面對學術自由面臨的威脅,「我們不在乎你拒簽!不允許你施壓和破壞學術自由!」

編譯 _ 李清怡

Kevin Carrico在其六年的教學生涯中,曾有來自中國的學生對他說,他們在課堂上談論的敏感話題竟然傳到了他們在中國的父母耳朵裡。

《高等教育內視》(Inside Higher Education)記者Elizabeth Redden報導,現任澳洲麥考瑞大學中國研究的講師Carrico在美國一所大學任教期間,一名學生跟他說自己在課堂上做的關於1989年天安門事件的報告,被他人告訴了在中國的父親,他父親在政府部門任職。

另外一次是Carrico搬去澳洲之後,一名學生告訴他,她在課堂上做的關於藏人自焚的報告,被他人告知在中國的父母。

Carrico說:「這種事能傳到中國,可能是課堂上的某個學生打報告;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學生的電腦被監視,但是那種可能性不太大。」

學生無法在課堂上暢所欲言

「作為一名講授現代中國問題課程的講師,在一個自由的環境,我到底該怎麼做?」Carrico說:「學生在課堂上所說的話可能會在某種情況下被傳回中國。這可能會影響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可那是他們成績考量的一部分;如果缺少這方面的警覺,又可能影響到學生和他們的家人。」

「這真是讓我進退兩難,我教授的中國課程或所寫的文章都是未經審查的,但是,我也不想讓學生們陷入一種擔憂,迫於壓力無法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因為會有人向中共官員或他們的父母打報告。」

近些年,中國研究學者就一系列事件感到擔憂:中共是否正在將其審查制度輸出至海外。如孔子學院所引發的學術自由方面的擔憂,國外學者必須對其所寫文章和所選課題作自我審查,否則就無法拿到去中國的簽證。

這對中國以外的大學在學術自由方面會有怎樣的影響?

出版商讓步 遵照中共審查要求

在最近的案例中,有國際學術出版商已經讓步,同意中共提出的在中國屏蔽某些指定的期刊文章。劍橋大學出版社最初同意其著名的劍橋《中國季刊》在中國屏蔽300多篇文章,大多數是關於類似天安門、西藏、臺灣和文化大革命等敏感話題。之後,在強烈的輿論壓力下,劍橋調轉航向,恢復先前的內容。

科學刊物出版商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則遵照了中共的審查要求。據《金融時報》報導,普林格自然出版的兩份政治科學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及International Politics的中國網站,有1000多篇文章被撤下。該出版商後來確認:「我們有一小部分內容(不到1%)在中國大陸被限制。」

中共的民族主義也給接待中國留學生的大學帶來挑戰。去年春天,馬里蘭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楊舒平發表畢業演講,批評她的家鄉──中國的一個城市,空氣污染嚴重,讚揚美國有清新的空氣和言論自由,遭致中國社交媒體和同班中國留學生的嚴厲批評。

留學美國的中國學生數量超過35萬人,美國大學越來越依賴中國留學生帶來的學費收入。

中共強化意識形態 影響其他國家

今年初,《紐約時報》一篇報導指出中國學生學者學會的校園章程與中共領館、使館的關係,「與北京共同推動親中共的議程,並遏制西方校園的反共言論。」

美國國會中國問題執委會12月分舉行的聽證會上,人權觀察中國部主任理查德森(Sophie Richardson)說:「有一個研究生告訴我們,他在一所大學一個封閉的研討會上發言,兩天後,他的父母就被中共國安部問話。我認為這種監視的確存在。」

Carrico補充說,中共強化意識形態,並已影響到其他國家。他說:「中國內部和中國以外的學術分界已經不存在任何形式的防火牆了,中國以外的學術界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我認為這正引起人們的思考:中國的現行體制存在多麼嚴重的問題。」

佛蒙特州聖麥克爾學院歷史助理教授Rowena He寫道,她在美國和加拿大讀研究生時,同學就她的研究課題——天安門事件,提出疑問,她避而不答,她擔心是否還能回國,擔心在中國的家人是否會遇到麻煩。

He也是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她透過電子郵件寫道:「令人感到尤其不安的是,雖然學生在容易獲得信息和言論自由的社會中變得成熟起來,而新一代的超民族主義卻並沒有減弱;相反,中國學生看起來變得更加武斷和好鬥,他們利用東道國的自由,在中共當局日益公開的支持下運作。」

美國喬治城大學歷史學教授米爾沃德(James Millward)說:「我們需要一些公開的聲明或標準、方針,遇到這些情況,我們要如何處理,但事實上,我們還沒有這些東西。」

在12月的國會聽證會上,參議員魯比奧(Rubio)提出:「我們必須針對這種問題採取措施。」他問道:「哪個人有意識到要為大學作出努力?例如,走到一起面對學術自由所面臨的威脅,共同努力堅決地說:『我們不在乎你拒簽,不在乎你不讓我們進入到你的市場,或者招攬到你的學生,或者什麼交換或者到中國大陸開辦分校。我們不允許你施壓和破壞學術自由!』」◇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