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推動美國價值觀 重獲人權問題主動權


北京針對港臺紀念「六四」28周年活動所採取的恐嚇手段,突顯中共不斷加大力度壓制人權活動。圖為今年香港悼念「六四」29周年燭光守夜。(Getty Images)

中共正在推行一種狹隘的理論欲取代普世價值。

美國可重新啟動外交辯論、將人權問題作為美中官員會晤時必提的話題、 關注其他社會問題、加強結合同盟國外交努力,四領域立即採取措施。 這將有助於美國重獲對中共在人權問題上的主動權。

編譯 _ 李清怡

最近北京針對香港抗議者和臺灣政治人物紀念「六四事件」28周年活動所採取的恐嚇手段,再次提醒人們,要看清中共不斷加大力度壓制人權活動。與此同時,北京還對美國校園的公眾言論施加影響,對海外華人捍衛中國人權施壓。

曾擔任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外交官的何瑞恩(Ryan Hass),目前是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的講座研究員,近日在《國會山莊報》(The Hill)上發表專文,再度審視中共人權紀錄。不僅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而且在全世界各國首都,中共都在爭辯說,經濟發展和國內穩定應該優先於個人自由,如宗教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和平集會自由。

美國及其同盟國數十年一直倡導普世價值,而中共正在推行一種狹隘的理論欲取而代之。

自冷戰結束以來,歷屆美國總統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向中共政府提出具體的人權關注。儘管這些要求很少得到快速的回應,但卻表明了美國所關注的力度。

美國領導人對中國人權的持續關注相當於設定了一個基本標準,儘管中共向來都不喜歡,但美國一直將這一基準視為美中關係的一部分。

美對中國人權可立即採取措施

那麼國會議員、內閣成員和美國外交官應該做些什麼呢?以下是他們可以立即採取行動的四個領域。

一、重新啟動外交辯論:美國官員應該在思想戰場上展開激烈的競爭,美國外交官員不應該錯過機會挑戰中共官員,因為中共官員一直聲稱內部穩定高於個人自由。有史以來,自由社會一向都是更加安全和繁榮,而被鎮壓的社會則激發不滿情緒,不利於長期穩定。

二、國會要設定期望:美國高層官員到訪中國後,應提供關於中國人權的最新進展,美國國會越是設定這種期望,越能儘早形成一種慣例,即美國高層官員在與中共官員會晤時,將人權問題作為必提的話題。

三、關注其他社會問題:對基本自由的持續倡導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努力提高公眾對中國國內生活質量問題的認識。過去曾經做的努力包括提高中國公眾對空氣質量和殘疾人權利的認識。下一步,需要開展工作的潛在領域包括食品安全、教育普及和信息公開。

四、加強合作:美國可以進一步結合同盟國外交努力,共同派遣各國官員聯合訪問並評估新疆和西藏的情況,以及聯合公開呼籲釋放中國異議人士。美國和志同道合的同盟國還需要聯合起來,提出解決方案,如何處理中共(以及俄羅斯)打壓異議人士的規章制度和監督工具的發展和出口問題,以及如何解決中共歧視外國信息科技公司的問題,因為網路封鎖,這些公司無法為中國國內的公民提供信息。

上述四個建議只是說明性的,主要的一點是,美國可以立即採取措施,這將有助於美國重獲對中共在人權問題上的主動權。

坦率的維護人權不會損害更廣泛的雙邊關係;對人權的沉默也不會使任何其他目標更容易實現。始終如一地推動美國價值觀是維繫公眾與美國與中國建立持久關係的最可靠途徑。這一目標既符合華盛頓也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

重振美國人權外交

喬治敦大學亞洲法律中心執行主任克洛格(Thomas Kellogg)在《東亞論壇》(East Asia Forum)網站發文表示,美國新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於4月下旬就職,面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挑戰:他需要找到重振美國人權外交的方式,也許等待他的最困難的挑戰之一就是中共。特朗普政府是否會找到新的手段來推動中國的人權呢?

特朗普總統已經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就。2017年3月,蓬佩奧的前任蒂勒森敦促中共釋放被扣留兩年多的美國華裔女商人潘婉芬(Sandy Phan-Gillis)。同月,美國駐泰國使館官員做出不同尋常的驚人之舉,幫助陳桂秋(被中共拘留的維權律師謝陽的妻子)離開泰國看守所,以免被泰國遣返回中國。3月17日,陳和她的兩個女兒抵達美國。

在幾個案例中,特朗普政府已經就嚴重違反人權問題對中共發出呼籲。2017年12月,美國大使館發表聲明,批評中共以顛覆國家罪名判處維權人士吳淦八年重刑。在同一聲明中,美國還與德國大使館聯合發表聲明,批評中共對維權律師謝陽的判決。

特朗普政府也回應了中共在聯合國人權機構內的一系列動作。2018年3月,美國反對中共在人權理事會提出的第二次決議,但未能成功。該決議試圖加強中共的理念,提出所謂的發展權高於核心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美國在官方的投票解釋中表示:很明顯,中共正在通過這一決議試圖削弱聯合國人權體系及其基本準則。

上述案例表明,隨著蓬佩奧展開新任工作,他應該利用這些案例作為基礎,構建新的、更強大和更有創意的中國人權政策。◇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