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情勢危急 回頭搞新的計畫經濟 四中全會將變調 百姓再過苦日子


(Getty Images)

北京當局正面臨內憂外患的困境。

在外,有美國貿易施壓以及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於中共全球擴張、滲透野心的警惕和反制的壓力;在國內,除了利益集團不斷攪局外,貨幣超發、經濟政策導向錯誤等惡果業已顯現:股市跌得慘不忍睹,房市走入寒冬,製造業下滑,人民幣不斷貶值,物價飛漲,稅負沉重,民營企業難以為繼,面臨著被國企併購的危險,失業人數增加,惡性事件如P2P爆雷、假疫苗、非洲豬瘟蔓延等讓民眾心驚膽顫,至於此起彼伏的退伍軍人上訪、各行各業的討薪,更是在透露「民生之多艱」。

在這樣的困局下,北京不得不盡早召開四中全會。

外界普遍認為,此次四中全會將聚焦經濟政策。由於中共經濟左轉,北京再提「自力更生」、「共克時艱」,人們擔憂中共會搶劫私產,犧牲民眾利益來對抗貿易戰。 

 


據報,中共正在祕密籌備第19屆四中全會,今次的主題又將聚焦進一步的改革開放,以及將習近平定於一尊。(AFP)

文 _ 王淨文

十月秋風陣陣,陰雨綿綿,這也是中南海處境的真實寫照。

在國際上,中共聯合歐洲、聯合日本來抗擊美國失敗後,中美關係不斷惡化,美國副總統猛烈抨擊中共,中美艦艇在南海幾乎擦槍走火,臺海形勢趨於緊張,中美雙邊全面邁入新冷戰時代。

在國內,經濟上,貨幣超發、地方債務居高不下、P2P等影子銀行暴雷頻繁、股市、匯市下挫,外資紛紛撤離,特別是「國進民退」民營企業離場的傳聞更使民營企業憂心忡忡。

2018年是鄧小平敞開國門、進行所謂改革開放的第40年。面對美國將用高關稅把中國製造的產品拒之國門之外時,即使中共想開放,也很難做到了。你把門打開了,但別人不進來,也不讓你進他的門,談何開放?也許只有非洲、拉丁美洲的窮朋友們會來。

面對這樣的新困境,舉國上下人心惶惶,當權者將如何處理中美貿易戰、未來民營企業的定位,以及中共的經濟、外交、軍事對策如何,這就有必要馬上召開一個全會來給各界一個交代。

於是,中共19屆四中全會將在困境下提前召開。

1958年危機時一年才開三次全會

香港《明報》10月16日文章分析了北京10月的重要外交活動,認為四中全會將在10月28日至11月1日之間舉行。

文章說,今年因為加開了一次討論修憲的二中全會,原本決定換屆人選的二中全會改成了三中全會,再加上即將召開的四中全會,一年舉行三次全會,這在中共歷史上,只有1958年出現過。這次再次破例,顯示相關議題刻不容緩。


中共一年召開三次中央委員全體會議非同尋常。(Getty Images)

按照慣例,每一屆中央委員會任期五年中,會召開七次全會,每次全會各有側重。一中全會大概在秋天,一般選舉中共新一屆領導人、政治局常委以及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成員等。二中全會,則是來年3月全國兩會換屆前召開,主要討論新一屆國家機構的人事問題。三中全會則在第二年的秋天召開,一般討論「大題目」、重大決策,最受人關注。四中至六中全會在此後每隔一年的第四季度召開,審議當年各種事務,議題基本圍繞經濟、三農、黨建、行政體制改革等。七中全會一般是下一屆代表大會的預備會。

目前,因為中共各種經濟問題積重難返,再加上利益集團頑抗,北京的改革已成僵局,經濟陷入困境。再加上貿易戰高壓,中共經濟更是危機重重。

在這種背景下,外界普遍認為,此次四中全會將聚焦經濟政策。由於中共經濟左轉,北京再提「自力更生」、「共克時艱」,人們擔憂中共會搶劫私產,犧牲民眾利益來對抗貿易戰。

事實上,在上次破例召開三次全會的1958年,中共和蘇聯鬧翻,在國際上陷入孤立,因此啟動了「趕英超美」的「大躍進」,從而製造了史無前例的三年大饑荒。


中共上次破例召開三次全會是1958年,當時中共和蘇聯鬧翻,在國際上陷入孤立而啟動「大躍進」,製造了三年大饑荒。圖為1958年10月「大躍進」一處簡陋的冶煉鋼爐。(AFP)

那一年,中共連續開了八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在5月一個月內就開了兩次中央全會。5月16日,中共八大四中全會後,「大躍進」在全國展開,直接導致了1958年至1962年的全國性大饑荒,期間餓死數千萬人。

《韓聯社》10月15日引述北京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四中全會將聚焦有關中共整體運營方向的基本設計,確定中共的經濟政策,以及討論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計畫。 

該消息人士還表示,中央全會一般會在開始前的一個月或者兩個月公布,但並不一定全都遵循這樣的規則,全會的開會日期是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決定的,而習近平可以隨時召開擴大會議。 

也有分析說,美國中期選舉將在11月6日周二結束,中共為干擾選舉下了大功夫,中共會等選舉結果出來後,再行商議自己的對策,所以四中全會可能最早在11月9日周五召開。

四中全會涉及美中貿易戰、政治、經濟和人事

香港《蘋果日報》引述報導說,中共四中全會將涉及中美貿易戰、政治、經濟和人事等議題。自去年中共19大結束後,一年來,中共政治和經濟「左傾」明顯,但對於習近平的個人崇拜遭遇挫折,此次會議也將是對習的效忠和歌頌的大會,將習定於一尊。

「定於一尊」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是指思想、學術、道德等以一個最有權威的人做唯一的標準。北戴河會議前,「捧習運動」降溫,輿論熱炒習近平失勢之時,栗戰書等習家軍掌控的要害部門紛紛站隊表態,要求確保習中央「一錘定音、定於一尊」的權威。 

近期,隨著美中貿易戰火的日漸升高,一度降溫「捧習運動」再次恢復熱度,有中共黨媒高層說,強化領袖意識維護習核心,是特殊時期保持政治穩定的必要手段。 

另外,由於中共反腐敗,拿下大大小小官員,中共官員普遍消極怠工。表面「支持、擁護」中央政策,實則不作為看「笑話」,目前,整個中共官僚集團暮氣沉沉,四中全會將對怠政官員進行嚴厲警告。

消息人士還稱,中共19大前,習近平完成了最高層的換屆。19大之後,省部級的調整仍在繼續。四中全會除了對已經「出事」省部級官員的處理公示外,近期,中組部還將對更多省部級官員做出職務調整。

特朗普多次釋放善意 等習近平讓步

四中全會議題很多,但最關鍵的就是要「在黨內回答中央對中美衝突的對策」,這是所謂「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的基礎。

特朗普從競選總統前就一直嚴厲批評中共操縱貨幣匯率,原本外界預期,特朗普很可能會在這次報告裡把中方列為「匯率操縱國」,一來兌現他的競選承諾,二來也對中共發動新一輪的制裁反擊。不過,最後特朗普政府並未依照外界預期出牌。

美國財政部10月17日公布眾所矚目的《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中國並未被列入「匯率操縱國」,但中國繼續留在「觀察名單」中,這令中方鬆了一口氣。


美國財政部10月17日公布的最新報告,並未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特朗普再對中國釋出善意。圖為北京機場幾個銀行櫃檯顯示出國際貨幣匯率。(AFP)

時事評論員唐浩分析說,有三大原因:一是中方未完全符合操縱匯率三項標準;二是中期選舉將至,等美國選戰落幕再行中美決戰;三是G20特習會在即,特朗普再釋善意。

特朗普10月14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專訪時表示,儘管雙方貿易戰交火激烈,但他仍對習近平保有尊敬。「我跟中國習主席有著很棒的默契,但我不知道是否有必要持續下去。」他還說,他會用「小衝突(skirmish)」一詞來指稱這次的貿易對抗,而非「貿易戰」。

特朗普近期也頻頻透露,中方受到巨大壓力,想要恢復談判,達成協議。「我與習主席有著非常棒的關係」,在10月17日內閣會議上,特朗普提及他對G20峰會的期待,「我想你們會看到兩國之間出現正面的好事,好嗎?」

也就是說,特朗普並不想一棍子把中共打死,他一直都對中國留有餘地。中美能否談判成功,取決於中共是否願意糾正過去不公正的做法,是否真正想按照國際慣例行事。

正如白宮高級顧問庫洛德所說,「球在習近平那邊」。

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就沒有辦法制服中共了。

特朗普手上還有兩項關稅武器等待啟動——2000億美元商品關稅稅率,明年起將從10%升高到25%;還有2670億美元商品,隨時準備徵收關稅。

如果明年1月中共依然不願放棄不公平貿易、竊取知識產權及強迫技術轉移等不道德的行為,則明年起,中共面臨的不只是貿易關稅的壓力,還將遭遇貨幣匯率乃至外幣交易的金融戰極限施壓。

習北巡給答覆 要練好內功自力更生

中美貿易戰根本原因是中共不願遵守世貿規則,不願遵守承諾,不願就公平貿易與美國達成協議,而且通過加徵美國進口商品關稅、支持國企、擠壓民企、貨幣貶值等來報復美國,令中美矛盾日益激化。

9月24日,美國實施了2000億美元懲罰性關稅當天,北京公布了《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一如既往重申中國立場,「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但強調對中美兩國來說,「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談判的大門一直敞開」,「中國願同美國相向而行」。隨後幾位高官舉行新聞發布會,專門進行解釋,他們的結論是,中國經濟有挑戰,但能頂得住。

法廣分析說,北京當局給人的感覺好像更需要安撫國內民眾,需要內部穩定,不希望對抗的情緒越來越激烈。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當局害怕這把劍會反過來戳在自己身上。尤其在商貿大戰持續,經濟出點問題的情形下,穩住人心至關重要。

於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面了。9月25日,習近平去黑龍江七星農場北大荒考察,習近平說:「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

9月26日習近平到黑龍江省視察工廠時,首度對貿易戰公開表態。他表示,在國際上,「先進技術、關鍵技術越來越難以獲得,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逼著中國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這不是壞事,中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人民日報》報導說,習近平表示,中國是有著近14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國,糧食要靠自己、實體經濟要靠自己、製造業要靠自己。

「自力更生」因此成為《央視》新聞聯播25分鐘特別報導的關鍵詞,過去大陸領導人號召民眾自力更生都在「大躍進」、「文革」等遭國際孤立時期,在十一黃金周開始的時候,「自力更生」說就是官方希望傳達的主旋律,希望在假期內發酵。

同為太子黨檯面人物的前中信董事長孔丹,他的發言常準確的掌握習近平的想法,他最近提出現在要仿效發展「兩彈一星」時期的新型舉國體制,要集中力量辦大事。

習近平9月26日也到中車齊車集團視察研究中心,他指出,裝備製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握優勢,乘勢而為,做強做優做大。他說,中國正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一帶一路」,是裝備製造業大有可為之機,要繼續練好「內功」,繼續改革創新,確保永立不敗之地、永遠掌握主動權。


9月26日,習近平在黑龍江中車齊車集團考察,重提「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圖為黑龍江哈爾濱大雪覆蓋汽車。(AFP)

新華社總結說,習近平強調要練好「內功」,確保永立不敗之地。

香港中國問題評論員林和立引述知情人消息,一向自我感覺良好的習近平表面上信心十足,遇到他上任以來最險惡的時刻便條件反射地向毛澤東思想取經。習最近在一個內部會議上稱,雖然「老美亡我之心不死」,但充滿「四信」的中共絕對可以迎難而上,「大不了恢復計畫經濟」。

也就是說,習近平寧願走計畫經濟的老路,也不願糾正對美的不公做法。


中共陷入國際孤立、內外交困的處境,遇到險惡時刻便條件反射地向毛澤東思想取經,寧願走計畫經濟的老路,也不願糾正對美的不公做法。(AFP)

搞計畫經濟,那就是讓國營企業占有絕對優勢,民營企業靠邊站。

9月27日,習近平訪問東北一家民營企業時強調,中共始終「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保護民營經濟發展」;但同日下午,習近平又強調,「懷疑、唱衰國企的思想和言論都是錯誤的,國有企業要繼續做強做優做大……」

不難看出,這兩句話是矛盾的,要是民營經濟發展了,那國有企業相對就變弱了,要想國企做大,那民企就得相對變小。這是一對矛盾體,不可能同時增長。

按照中共歷來的欺騙本性,這次四中全會一定會高喊支持非公有經濟的發展,高調讚揚大陸民企貢獻了60%的GDP,但這只是緩兵之計,因為中共歷來是「說的不做,做的不說」,暗中,中共會藉環保、查稅、勞保等各種藉口,最後把民營企業逼垮,或被國企收購或收編。

自力更生 關門半關門都走不通

中共不願按照國際慣例行事,而被國際社會孤立之後,不得不「自力更生」,但現在搞「自力更生」,行得通嗎?


中共不願按照國際慣例行事,而被國際社會孤立之後,不得不「自力更生」,但如今中共關門與半關門都走不通了。(Getty Image)

時事評論員崔士方認為,北京欲「自力更生」,關門與半關門都走不通,因為毛澤東時代搞自力更生之所以行得通,關鍵是把國門對民間關死了,但這些年,中國加入WTO、成為世界工廠,並形成對出口的高度依賴,加上互聯網飛速發展,國人留學、旅遊已成家常便飯,這樣的高強度與世界「對流」,巨大的流量衝擊之下,關門就像長江要截流一樣,變得非常的難。

那全關行不通,半關總可以吧?其實也不行。

半關門也會使中國經濟下降。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是和中共政權的存亡捆綁在一起的,是它政權合法性的一個重要基礎。如果GDP增長太低,政權就有倒塌的危險。而要維持這種表面的繁榮,在一個高度分工的世界格局裡,就要靠低端的能源、糧食,高端的芯片、飛機引擎,還有外國資本等同步給它輸血,才有可能。

但是中共這幾十年的掠奪式發展,已經積重難返,更無法擺脫對外界高度依賴的模式。如果半關起門,經濟降速,各種奇奇怪怪的毛病會馬上爆發出來。這樣一來,「自力更生」將危及中共政權自己,而不是老百姓,這將是其完全不能承受之重。

馬雲新計畫經濟論 替官方發聲

中共不惜被西方強國孤立,也不改錯,甚至說:大不了再搞計畫經濟。

有評論說,「計畫經濟」這幾個字讓稍有歷史記憶的中國人都害怕。恢復毛時代的計畫經濟,被視為是國進民退的加強版。計畫經濟早已把前蘇聯、前東歐、把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拖入死路一條。統治者也許會打這樣的算盤,計畫經濟有助於維穩,但也只能在短時間內可能發揮維穩的作用。

有學者指出,中國近來有一種社會性的恐慌情緒。這跟中美貿易戰有關係,這跟領導人向左轉不無關係,隨著領導人左轉,各種本已送進歷史的奇談怪論也冒了出來,金融人士吳小平提出的「私營經濟退場論」,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發出的「黨要領導工人共同管理民企、共享民企發展利潤」的怪論,還有,今年1月分,中國人大教授周新城撰文鼓吹「共產主義就是要消滅私有制」……這些論調都有點不可思議,可是「應運而生」。

中共想搞計畫經濟,其實在2017年就有過一場關於「新計畫經濟」的討論。

馬雲認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計畫經濟和市場經濟要重新定義,萬物互聯的時代,人類獲取數據的能力遠遠超過人的想像,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將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大數據會讓市場變得更加聰明,讓計畫和預判成為可能,所以,計畫經濟將會越來越大。

馬雲的這番「高論」迅速引來了經濟學家們的集體反駁,錢穎一、吳敬璉和張維迎這三位著名經濟學家分別在不同場合對馬雲的「新計畫經濟」論予以批評。


馬雲去年提出大資料使計畫經濟越來越大,此一言論迅速引來了經濟學家們的集體反駁。(Getty Images)

錢穎一認為,20世紀全球經濟中的重大事件之一是人類嘗試用計畫經濟來取代市場經濟,希望創造效率更高同時分配更加公平的經濟運行機制,但這個實驗完全歸於失敗,中國經濟的成功是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一個突出例子。

吳敬璉認為,東歐經濟學曾一直致力於探索市場社會主義的可能性,即通過計畫經濟來模擬市場,根據市場供求來定價,以期達到計畫經濟和市場經濟相同的效果,而東歐的計畫經濟實踐證明,這個計畫模擬市場的理論在現實中根本行不通。

張維迎認為,大數據的出現可能會使計畫經濟重新變得可行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錯誤在於,基於數據的決策只是科學決策,而不是企業家的決策,企業家必須看到知識和數據背後的、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企業家的決策一定是超越數據的。

微信公眾號榮劍閑潭認為,計畫經濟的實質不是數據經濟,而是權力經濟;計畫經濟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模式或經濟運行機制,而是一套完整的制度安排。和它相關聯的制度性要素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公有制、無產階級專政、按勞分配、階級和階級鬥爭,沒有這些制度性要素的支撐,計畫經濟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來。

可以說,計畫經濟是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制度的同義語。

而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失敗的實踐。百來年,凡是搞所謂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國家,都是貧窮、落後的,人民與飢餓、痛苦相伴。大凡上了40幾歲的中國人,對這種粗陋的計畫經濟肯定是有切身感受,那時沒有數據概念,有的是票據,票據之多,覆蓋了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從糧票、肉票、油票、布票到糞票,幾乎應有盡有。

國家通過發放票據的方式來對國民經濟實行計畫管理,計畫管理的全面性甚至超過了蘇聯,國家既管物的生產,也管人的生產——實行計畫生育制度,兩種生產完全由國家計畫統一管理,中國做到了登峰造極。

但只實施了20多年,就把中國拖到了瀕臨滅亡的危險境地。

要不是中共為了保其政權而實施了所謂改革開放,中國人的日子比北韓人還要悲慘。


貿易戰使中美對抗拐點出現,中國人日子不好過,尤有甚者,中共準備重回計畫經濟的老路,百姓苦日子就會更苦了!(Getty Images)

《新紀元》周刊在2018年5月的第583期,從「拐點出現,中美對抗」這一角度預測了中國人將過苦日子,但現在,中共準備重回計畫經濟的老路,那苦日子就會更苦了!◇ 

新紀元周刊 第606期

新紀元周刊 電子雜誌 一年訂閱 ( 點擊進入 )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特朗普的中國政策

一路走來,從國際局勢變化到面對北京政府的心路轉折,如何演變?且看分曉: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