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被刪文章:理解世界與中國經濟

西方世界認為,貿易、民主和國際組織是世界和平的三大基石。圖為上海自動化貨運碼頭洋山深水港。(AFP)
西方世界認為,貿易、民主和國際組織是世界和平的三大基石。圖為上海自動化貨運碼頭洋山深水港。(AFP)

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日增,幾乎人人有感。

近日,一名中國知名經濟學家憂心指出,「中國模式論」不符合事實,若繼續強調「中國模式」,對內將「誤導自己、自毀前程」,對外將「誤導世界,導致對抗」。不過,該文很快就被刪了。

文 _ 張維迎

在美中貿易戰中,中國出現了意外的受害者。有飼養寵物的中國百姓因為夢見買不到狗糧而「愁醒了」。看似笑話,卻是真事。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除了那些中共官員,幾乎每個人都有所感受。

在美國的大規模關稅制裁下,中國的經濟增長嚴重放緩,已經創下了十年來的最低點。從北京「自力更生」的口號中判斷,往後的日子可能還會更加艱難。

在這種狀況下,中共體制內的一些專家學者也為中國的前途感到憂心。10月23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官網刊登了一篇張維迎教授的文章〈理解世界與中國經濟〉。這位中國知名的經濟學家指出,「中國模式論」不符合事實,如果繼續一味地強調「中國模式」,對內將「誤導自己、自毀前程」,對外將「誤導世界,導致對抗」。

不過,文章很快被刪除。下面是該文章的節選:

理解世界

國際關係中的利害與是非

我說的理解世界,是指理解西方人怎麼看世界。首先要回答的一個問題是:國際交往中,國與國之間究竟是利益關係,還是價值關係?

二戰後,國家之間除了利益關係還包含價值關係。就是說,國與國之間交往的時候,不僅講利害,也講是非,就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一樣,道不同不相為謀。並且,當價值與利益相悖時,價值觀念經常會成為主導力量。這是人類百年來的進步。

西方世界的價值觀

所謂價值觀,簡言之即人們對正義、善惡的理解。西方世界的價值觀有三個重要觀念:人權、種族平等和先進幫助後進。

先進幫助後進也是二戰後形成的觀念之一。在此觀念下,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加入國際組織的條件是不對等的,中國一開始作為發展中國家受益良多,比如中國改革開放後所得援助位列世界銀行資金流向的首位,中國加入WTO(世貿組織)也由於發展中國家的身分享受了很多優惠條款。

反觀美國為了扮演世界領導者的角色,承擔了很大的成本,從其負擔約五分之一強的聯合國經費就可窺一斑。特朗普政府提出「對等」要求,也是基於中國之發展階段的變化,所以中國是否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就成為一個重要爭議。

西方所理解的和平

西方世界認為,貿易、民主和國際組織是世界和平的三大基石,這是人類過去三百年歷史總結出的經驗教訓。貿易使得各國的利益趨於一致,民主可以遏制統治者的野心,國際組織則促進各國通過溝通化解誤會和衝突。

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曾說:商業的自然作用就是帶來和平。19世紀法國自由派經濟學家巴斯夏曾言:在商品越過國界的地方,軍隊便不會越過國界;商品不能越過的邊界,軍隊便會代而行之。

基於1816至2001年間兩千餘場戰爭資料的研究發現,民主國家介入戰爭的概率較低。當對抗的兩國中一方是非民主政體時,發生戰爭的概率比平均水平高出一倍;當兩個國家都是民主政體時,發生衝突的概率減少50%。當把市場經濟和國際貿易加上之後,衝突的可能性下降。

換言之,民主和平只在兩個國家都是民主政體時發生,而貿易和平即使只有一方是市場經濟時仍然有效。就世界和平而言,貿易比民主更重要!

理解中國經濟

理解中國過去40年的成就

以往40年,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無人否認的事實,但對事實的理解和解釋尚有爭議。目前,對中國過去幾十年的增長有「中國模式論」與「普世模式論」兩種解釋。

前者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得益於獨特的中國模式,即強有力的政府、體量龐大的國有企業和英明的產業政策。後者則認為,中國之所以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和英國的崛起、法國的崛起、二戰後德國、日本與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一樣,是基於市場的力量、以創造力和冒險力為代表的企業家精神,中國還利用了西方發達國家過去三百年間所積累的技術。

「普世模式論」認為中國過去40年的經濟增長就像英、法、二戰後德國、日本與亞洲四小龍的崛起,是基於市場力量、以創造力和冒險力為代表的企業家精神。圖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臺北101附近。(Getty Images)
「普世模式論」認為中國過去40年的經濟增長就像英、法、二戰後德國、日本與亞洲四小龍的崛起,是基於市場力量、以創造力和冒險力為代表的企業家精神。圖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臺北101附近。(Getty Images)

我年初發表的〈我所經歷的三次工業革命〉一文,總結了中國是如何在改革開放後40年的時間裡,經歷了西方世界250年間所經歷的三次工業革命。後發優勢意味著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直接可以共享別人曾經花費巨大代價實驗得到的技術成果。

中國模式論不僅不符合事實,而且會對中國的未來產生很不好的後果。

中國模式論不符合事實

根據北京國民經濟研究所編制的市場化指數報告,中國整體市場化指數自1997年的4.01上升至2014年的8.19,期間在2009年「四萬億」刺激政策後市場化指數有些許下跌。

利用北京國民經濟研究所市場化資料和中國統計年鑑的經濟增長資料,我們發現不管是近十年還是近四十年,市場化指數的「變化」都與GDP增長率正相關。這便揭示了「中國模式」的問題:市場化是一個動態的漸進過程,我們不能僅憑某一時點上的經濟表現而不結合歷史就推斷出某種因果關係。

更多的實證證據可以用來證實市場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正向關係,國有部門越大的地區,經濟增長速度越慢;與國進民退的地區相比,國退民進的地區有更高的增長業績。

國有部門越大的地區,經濟增長速度越慢;與國進民退的地區相比,國退民進的地區有更高的增長業績。圖為中國部分國有企業之商標。(大紀元合成圖)
國有部門越大的地區,經濟增長速度越慢;與國進民退的地區相比,國退民進的地區有更高的增長業績。圖為中國部分國有企業之商標。(大紀元合成圖)

經濟學家用三個指標衡量創新:研發密度、專利、新產品銷售占比,分別對應投入、中間和產出三個階段。就這三個指標而言,中國近十來年還是取得了不小進步,但地區之間差別巨大。

跨地區資料分析表明,這三個創新指標都同市場化和民營化程度顯著正相關,卻同每萬人擁有的政府機構數量和公共部門就業比重負相關。平均而言,國有部門比重越大的地區,創新能力越低;私有和外企比重越大的地區,創新能力越高。

「中國模式論」後果很嚴重

上述證據表明,「中國模式論」嚴重不符合事實。中國過去40年的高增長,來自於市場化、企業家精神和西方三百年的技術積累,而不是所謂的「中國模式」。

更大的麻煩是,用「中國模式」解釋過去40年的成就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很不利。

第一、對內誤導自己,自毀前程。一味強調獨特的中國模式,對內就會走向強化國有企業、擴大政府權力、依賴產業政策的道路,導致改革程序逆轉,改革大業前功盡棄,經濟最終將陷入停滯。

第二、對外誤導世界,導致對抗。「中國模式論」將中國樹立為西方視角下之令人驚慌的異類,必須導致中國與西方世界的衝突。我們今天所面臨的不友好的國際環境,與一些經濟學家(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對中國過去40年成就的錯誤解讀不無關係。在西方人看來,所謂「中國模式」,就是「國家資本主義」,與公平貿易和世界和平不相容,絕不能任其暢通無阻、高歌猛進。

當你看到一個人跑得很快,但缺失一隻胳膊,如果你由此就得出結論說,缺隻胳膊是他跑得快的原因,你自然就會號召其他人鋸掉一隻胳膊,所以經濟學家切勿把「儘管」(in spite of)當「因為」(because of)。◇

新紀元周刊 第609期

新紀元周刊 電子雜誌 一年訂閱 ( 點擊進入 )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特朗普的中國政策

一路走來,從國際局勢變化到面對北京政府的心路轉折,如何演變?且看分曉: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