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科學家首次拍到原子四維運動圖像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組利用電子斷層掃描術(electron tomography),首次拍下鐵鉑合金的納米微粒的成核過程。(Alexander Tokarev/UCLA)

就像CT掃描拍攝人體內部三維照片一樣, 一組研究人員首次拍到了微觀下原子在不同時間點的四維運動圖像, 同時也發現一些現有教科書對物質相變「成核」過程的認知不準確的地方。

編譯 _ 張妮

這個世界中物質狀態的切換(又稱物質相變),如凝結、熔化或氣化,都始於成核階段,這個階段中若干原子組成的群組,也叫凝結核,彼此合併到一起。很多自然現象都經過成核的階段,從雲霧的形成到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作等。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組利用電子斷層掃描術(electron tomography),首次拍下鐵鉑合金的納米微粒的成核過程。研究人員表示,一萬個這種納米粒子並排擺在一起才有人類的一根頭髮粗。

研究人員將鐵鉑合金加溫到520攝氏度,分別在9分鐘、16分鐘和26分鐘的時間點拍攝其內部原子的成核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合金實現兩種物態的轉換,不過肉眼分辨不出來,只有在微觀下才能看到原子排列情況的不同。

研究人員觀察到,加熱後,凝結核內的原子從原來鐵和鉑原子無序的狀態,變為鐵原子和鉑原子層交替排列的有序狀態。研究人員打比方說,加熱前的原子核就像沒整理過的魔方;受熱後就像整理好的魔方,各面顏色一致。

這份研究拍照追蹤了一個納米粒子中的33個凝結核的前後三個時間點的狀態。這些凝結核很小,有的裡面只有13個原子。

這份研究的作者之一UCLA的物理和天文學教授Jianwei Miao說,研究過程要確保追蹤的是相同的這些原子核難度相當大,「人們說大海撈針很難,那麼在一萬億個原子中三次找到相同的原子,有多難?」

他們觀察到了凝結核與現有物理學認知不相符的幾個地方:

• 現有理論認為凝結核是圓形的,他們觀察到其形狀是不規則的;

• 現有理論認為凝結核有明確的邊界,但是他們觀察到其內部的原子分布並不一致,中心有一組排列有序的原子,但是越靠近凝結核的表面,原子的排列越無序;

• 現有理論認為凝結核達到一定大小後只能變得更大,但是他們觀察發現情況複雜得多,變大、變小、分組、合併各種情況都會出現,甚至還出現凝結核消失的情況。

Miao說:「這真的是一個開創性的實驗,我們不僅精確分辨、定位到單個原子,還第一次追蹤了他們的四維運動。」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將對物理、化學、材料學、環境科學和神經學多個領域產生重要影響。

這份研究6月26日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

新紀元周刊 第642期

新紀元周刊 電子雜誌 一年訂閱 ( 點擊進入 )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https://goo.gl/h1s2eA

新紀元暢銷書籍《中國大變動系列叢書》世局突變在即,且看中國企業家們如何保財保命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