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談節說文】大寒二十四節氣之末 注意養生(影像第四集)|#新紀元

        
                                                                                       點圖看影像  拍攝張德容製作(新紀元)                                                                           
 

大寒的由來

觀眾朋友,今天是2020年1月20日星期一,此時我們已經進入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了,這也是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在古籍《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中提到:“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大寒的意思是非常寒冷,寒冷到極點極致。

自然界的規則也是物極必反,逆極必順,過了大寒,就是新一年的節氣輪迴了。大寒就預示著冬季即將結束之季,大寒後十五日,壯陽就會出地驅逐陰寒,這就是立春。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可感知大地回春的應變。

大寒節氣與人的關係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尾的大寒,當天的天氣,對於農夫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有俗語說“ 大寒日怕南風起,當天最忌下雨時 ”。在以前“大寒”當天只要這一天吹起北風,並且讓天氣變得寒冷,就表示來年會豐收;相反的,如果這一天是吹南風而且天氣暖和,則代表來年作物會遺憾收;如果遇到當天下起雨來,來年的天氣就可能會不太正常,且靴子影響到作物的生長。

從自然界的變化和規律來看,現在全球逐漸變暖,不僅僅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

在醫學界很早就認識到氣候與瘟疫流行有關,所以特別關注春夏秋冬,寒涼溫熱與瘟疫的關係。近來人們也都看到很多由冬轉春期間發生的瘟疫,如禽流感,沙士,豬流感,麻疹,均始於初春,終於初夏(日夜25℃以上);而始於盛夏的登革熱,手足口病,均止於秋涼。在中國大陸爆發的非洲豬瘟,也是發生在嚴寒的冬季。

由此可見天氣,氣候的變化,對人的各方面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揭示出宇宙中萬事萬物都要遵從宇宙的特性及其生生不息的運行規律。只有順應自然法則,愛人愛物,才能達到“天地人”和諧一體,才能得以生生不息。

“天人合一”是以“天人關係”為中心思考宇宙和人生問題,它是一種世界觀和宇宙觀,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在當今社會,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心不相信神的存在。也無法理解什麼是“天人合一”,“順應四時”?!也就沒有對自然的敬畏感。做事憑藉隨心所欲,對大自然的所謂改造、污染和破壞,造成的後果也是有目共睹。人之所以這樣做也是人類社會道德下滑造成的。


古書《莊子·達生》說:“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 人必須遵循“天之道”,要符合天的規律和原則,就是必須是以人合天,而絕非以天合人。是天人和諧,不是人定勝天。達到“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

《史記·樂書》中說: “天與人相通,就好像形與影、氣的關係,做好事的人,天報以福;做壞事的人,天報以禍。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是很自然的道理”

中國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觀察天文、天象,不僅用來計算曆法,而且用來觀察人間的變化。如三國時諸葛亮的《馬前課》、宋代邵雍的《梅花詩》、明代劉伯溫的《燒餅歌》等。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花草樹木、鳥獸飛禽均按照季節活動,因此其規律性的行動,被看作區分時令節氣的重要標誌。在中國古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一候雞乳,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
二候征鳥厲疾,鷹隼(sǔn)之類的征鳥,正處於捕食能力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
三候水澤腹堅,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可是,時間快到立春,地氣暖了,於是結的冰,就呈現出不同的狀態。這時,水池裡,最冷在中央,於是,中央之冰,最厚,最耐溫暖。

此外,大寒出現的花信風候為“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矾”,還是作為判斷大寒的重要標誌。

大寒節氣養生著眼於藏

古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當今我們又該如何注意大寒節氣裡養生呢?

首先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常言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能達到這樣一個平靜祥和的心態,對人來說真是太福氣了,據相關科學研究顯示,靜心打坐可以安撫寂寞 ,使人心情愉悅,疾病不纏身;特別是在大寒這一節氣,盤腿打坐可以幫助人靜下來,西寧平和達到身心健康。

根據“天人合一”,“順應四時”的養生觀,人的養生也需要根據二十四節氣的各自特點,順勢而動。在古書《靈樞·本神》說:“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隱邪不至,長生久視”。在《呂氏春秋》 ·盡數 中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長有”。就是說順應自然規律,掌握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以其防禦外邪的侵襲。

由於大寒與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飲食上與小寒也略有不同,要順應季節變化,逐漸減少冬三月的進補量。一般會多考慮吃溫熱散寒的食物,例如糯米,羊肉,白蘿蔔等。通常在民間在大寒節吃糯米製作的食物,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加之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

大寒的養生,還要著眼於“藏”的意思是說,人們在此期間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保持精神安靜,把神藏於內不要暴露於外。

同時,大寒時節也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早晨和傍晚試圖少出門。注意保暖,外出時一定要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圍巾。

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涼一些濕毛巾之類以保室內濕度。要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

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堅持臉部,手部,足部的水浴法,從而來增加機體的抗寒能力。


除舊佈新迎新年

節,氣皆是一個個時間點,節氣也是一個過程,從立春至大寒,這二十四節氣都是。“道法自然”。每個節氣順應春夏秋冬四季循環中前後銜接,循環暫時往前走。從自然界的變化和規律來看,也體現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大寒這個節氣的來臨,代表著一年即將要結束,再過不久就要過農曆新年了,所以這個時節的人們都忙著大掃除,讓環境及心情都除舊佈新一番。接近而熱絡起來,走在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感覺到新年的腳步正逐日趨近。

好,關於節氣大寒,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將要說的就是“立春”,請朋友們繼續關注我們的《談節說文

視頻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7VltVY0AMU

 影片來源:新紀元
音樂來源:正見網天音
      作曲:劉紹珊
      演奏:陳國華
截圖來源:大紀元 新唐人
拍攝製作:Jordana
責任編輯:Jordana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