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新視角聽新聞 #51】武漢限攤販最大年齡女45歲、男50歲 失業怵目驚心

最近武漢菜市場貼出一個新規定,要求女攤販不得超過45歲、男攤販不得超過50歲,大陸人生活越來越艱難,謀生越來越不容易,失業怵目驚心。

*「今年看到的最荒唐的規定」

10月中旬,大陸網路曝光一則消息稱,武漢市江岸區吉慶街勝利菜場在改造升級過程中貼出《合作入駐須知》,要求女攤販不得超過45歲、男攤販不得超過50歲。

這一新規引發民眾抗議。有網友稱,菜市場攤販大都年齡偏大,如此一刀切,讓50歲以上的攤販如何維持生計?此外,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為:男性年滿60周歲、女性年滿55周歲,菜市場如此操作,屬於對就業者的「年齡歧視」。

新浪網上喬志峰的博客文章說,以前只聽說過「干部年輕化」的提法;沒想到現在竟然有地方要對賣菜攤販的從業年齡進行限制了。「那些被年齡歧視困擾的白領們,對此作何感想?是感慨“歧視面前人人平等”,還是擔心自己將來失業了擺攤賣菜的退路也被堵死了?

這要是開了個頭,今後其他行業是否也會有樣學樣,也推出一些歧視性的年齡限制?特別是,會不會要求男50、女45不能玩自媒體,“青少年保護模式”之外,上網還要開發個“中老年人防火牆”出來,將中老年人拒之網外?」

文章還說,「好在我是男的,還不到50歲,還能堅持再干幾年,可未免也生出一種強烈的不安感和危機感——人總是會老的,忽忽悠悠就知天命了,今年限制別人,明年就輪到你了。歧視面前,誰都難以超脫事外,除非你是制定規則的那個人。」

「我們去街頭攤點、菜市場看看,好多攤主的年齡,很明顯都超過了50歲和45歲。他們不也賣得好好的嗎?他們的身體,似乎比很多養尊處優的年輕貴人、富人還要好。難道就要將他們逐出菜市,不許賣菜了嗎?那讓他們干啥去?

50歲、45歲,人當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負擔最重的時候。擺個菜攤,賺點辛苦錢,還能勉強養家糊口。你連菜攤都不讓他們擺,他們靠什麼生存?你給他們發退休金?你幫他們交老人的醫藥費、孩子的學費?」

大陸人生活越來越艱難,謀生越來越不容易,還有人要雪上加霜、落井下石。「一個菜市場,就能對從業者設置年齡限制,也不知道誰給它們的自信和權力。」「男50歲、女45歲不准擺攤賣菜,是我今年看到的最荒唐的規定!」

文章最後寫道,好在有常識有正常思維的人是大多數,網絡曝光後,輿論一片嘩然,都是質疑和批評的聲音。事情鬧大了就有人管了。

據中國青年報10月23日表示,武漢市江岸區通過官方微博回應稱,上述要求系企業自主行為,江岸區市場監管局已對涉事三家企業約談,並責令改正。

也就是說,在民眾抗爭下,武漢的老年攤主還能繼續擺攤賣菜了。

一位香港讀者讀了這篇文章也很感嘆,他說,擺地攤的人,不少是因年紀比較大,又因學歷比較低,找工作困難的弱勢社群,何解要年齡歧視他們擺地攤謀生呢 ⁉️

他還嘲諷說,「大陸的極權國家,任何法例都是上頭說了算,不讓議會討論,無需立法,亦無需聽取民意,又無需向人民交代,就是行政主導,超高效率囉!」

中國城市失業率在20%

也有留言說,武漢菜市場推出這個新規定,也是沒有辦法啊,武漢那麼多年輕人、中年人,還有大學生都找不到賣菜的工作,上級要求首先解決他們的問題,那就只能讓老年人回家啊。

BBC評論說,如今中國政治最敏感的數字不是 GDP,而是失業率。

官方稱中國城市失業率中泰證券在 4 月底進行的研究顯示,中國實際失業率高達 20.5%,約有 7000萬人失業。法國興業銀行也估計,現在大約有 7 千萬至 8 千萬人失業,城市失業率提高到約 17%,而當時官方公布的失業率只有6%。

這次五中全會前夕,中共總理李克強也再次強調就業難問題,如果不是因為失業人口太多,李克強會力推「地攤經濟」嗎?如何不是因為連臨時的打工都找不到,中國才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嗎?

這個數字要不是李克強在兩會上公布的,很多人還不信,因為中國雖然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也就是人均月收入是2500元,但6億人月收入才1000元,只能說明中國貧富差距太懸殊。

大學生就業難 武漢更難

武漢有人貼出知乎上一個問題:「大學畢業在武漢就業難嗎?」,一個回帖說,「難,非常難,難於上青天,這就是我當初來武漢的第一感受。

除了名牌大學,雙非大學本科在武漢也沒有任何優勢,好像沒有人在意你的學歷一樣。武漢的工作實在是太不好找,正兒八經能提供給你的工作的公司真的不多,工資不會很高(畢竟武漢薪資低是出了名的)。

你會發現公司的規章制度永遠都是隨著老板的臉色變的。想讓你單休就單休,想讓你雙休你就雙休,想讓你單雙休那你就單雙休,你能怎麼樣呢?你就是個打工的。」

還有回帖說,「武漢有88所大學,南京有57所大學。一個城市大學那麼多,廉價勞動力也就多,找工作能不難嗎?」

還有網友留言說,前不久媒體報導了,很多大學生「畢業就是失業」,為了能在大城市有份工作,有的博士生爭搶街道居委會的工作,很多碩士生爭奪掃廁所的工作,假如能在武漢菜市場賣菜,會有很多大學生願意的。

有媒體報導說,「現在中國政府最擔憂的就是數百萬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第一季只有新增 230 萬個新工作,比去年減少 41.2%。中國領導層已告訴國有企業聘用更多應屆畢業生,但根據國務院數據,由於第一季國有企業利潤下降 60%,釋出大量新增工作的機會很渺茫。」

別說大學生不得不降低身價來找工作,就連很多政府官員也改行賣東西。

據BBC報導,疫情之後,中國當局曾嘗試多種方法來促進國內消費。此前,被稱為「直播帶貨」的新模式成為中國互聯網新的流行符號。光3月和4月,中國各地就有數十名地方官員紛紛加入主播行列,通過直播,售賣當地的特產。

還有留言說,在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大陸不得不興起「全民地攤經濟」的時候,如果能在菜市場找到一個沒有風吹雨淋的長期固定的工作,這恐怕是那失業的四分之一人口夢寐以求的美差事了!

回頭來看武漢菜市場的新規,真的讓人感到大陸找工作之難啊。(ID 14448)

責任編輯:T so

點擊大圖,訂閱YouTube: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