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角聽新聞 #52】五中全會五大看點 隻字不提接班人
中共五中全會正在召開。按慣例將制訂未來五年的經濟規劃,以及未來最高層的人事安排,然而這次卻多提一個15年規劃,對安排習近平的接班人事隻字不提。五中全會有五大看點。
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按慣例將制訂未來五年經濟規劃,及未來最高層的人事安排。這次多提一個15年規劃,接班人事隻字不提。這次五中全會有五大看點。
*中共全會的結構與含義
在民主國家,有關經濟和社會發展,是由政府部門主管,在中國就應該由李克強的國務院來主管,但由於中共的一黨專政體制,中共這個黨派,不但要管政治,還要管經濟,管社會。
在中共黨務體制中,按其「假選舉模式」來說,從9000萬中共黨員中,選出2000多中共的全國代表,再由這2000多代表選出200個中央委員,再從200個中央委員中選出7個政治局常委,而這7個常委又選舉推薦出一個總書記,做為領導核心。
「十九屆五中全會」,全名就是中共的第十九屆黨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五次全體會議,也就是那200多人參加的全體會議。
按中共慣例,五中全會將討論經濟規劃和人事安排。今年五中全會將制訂第14個五年計劃,簡稱「十四五」規劃,全稱是「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
*五年規劃來自蘇聯模式
中共的所謂五年規劃,是從蘇聯學來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產物。
1953年,即中共從建政後的第四年,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到2005年一共編製了10個五年計劃,期間從1963年至1965年由於經濟調整而中斷。
比如,「一五」計畫提出的主要目標是為工業化奠定初步基礎,「七五」立足於解決溫飽問題,「九五」針對人民總體奔小康,「十三五」則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等。
從2006年的「十一五」開始,為了適應所謂的市場經濟,中共把「計劃」二字改為「規劃」。最初中共在五年計劃中會定下非常詳細的量化目標,成為唯一調控經濟的手段,當時要生產多少化肥、多少鋼鐵,都是給出具體數字的。
比如中國吉林石化公司1953年的化肥生產能力是28萬噸,但官方指定的計劃是生產30萬噸,當初「一五」計劃時要求中國鋼鐵產量達到535萬噸,而這個一年的生產數字,到現在只是三天的產量。
後來隨著中國加入全球化進程,與國際市場接軌,許多行業逐漸形成自己的發展模式,此時「市場調節」進入經濟範疇,政府的調控作用相對減少,於是計畫變成了規劃。
回顧過去60年,這些「五年規劃」實施效果如何呢?
簡單的說,很多都沒有實現,於是變成了空話和幻想。比如,「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但「二五」期間,由於中共搞「大躍進」和「反右」運動,「二五」計畫成了績效最差的一個五年計劃。
在中共體制裏有所謂的「考核制」,比如規定這個省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要達到10%,達不到就可能烏紗帽難保,於是中共體制形成了「數字出官員,官員編數據」的惡性循環。
為了當官或保官,地方就拼命造假,還鬧出了國際笑話:把中國各省的GDP加起來的數字,會比全國的GDP總量高很多,明顯就是各級官員在虛構、浮誇和編造數據。
比如「十三五」規劃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中心目標,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項發展理念,務求在「十三五」期間經濟保持年均6.5%以上的中高速經濟增長等。
對比今日的現實,不少都沒有做到。比如「實現7,000萬農村人口全面脫貧」,為了達到脫貧的結果,很多村幹部編造數據,重複計算貧困戶的家庭收入,使得帳面上這家人脫貧了,而百姓實際仍然生活在貧困中。
*「十四五」規劃的特點
在中共的官方語境中,這次的「十四五」規劃顯得十分重要。
1997年中共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到建黨一百年(2021年)時達到小康,建國一百年(2049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這次的十四五規劃,就是下一個百年目標開局的第一年,如何復甦經濟,如何做到雙循環,如何應對美國,這是中共面臨的難題。
有專家稱,這次十四五規劃不好定,如果未來五年GDP增速目標制定過高,各省可能會比照規劃制定自身更高的發展目標,這會刺激地方政府繼續推高債務,加重過剩產能,使整個系統風險不減反增,但如果定得低了,不但是政治不積極的問題,更是錯誤導向、影響士氣的問題。
特別是中國貧富分化嚴重,「城鄉二元結構」的鴻溝,一邊是3.3億城市人的人均GDP已在2.5萬美元以上,另一邊是10.5億農村人口的人均GDP在4,500美元以下。如何把M型消費結構變成橄欖形,發展中產階級消費主體,是增加內需的關鍵。
五中全會將提出中國製造2025的「升級版」,因不升級產業,中國經濟就沒有發展空間。
2015年5月出台的《中國製造2025》,涉及到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牀和機器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個領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產業。
由於中共靠偷竊美國技術,並以舉國之力來和美國私人企業在高科技領域進行不公平的競爭,美國多次表示強烈反對《中國製造2025》。儘管後來中共不再公開提及此事,但暗地裡中共在加緊實施製造業的升級。這次五中全會一定會對此進行低調而務實的部署。
另外,有關碳中和的問題,今年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稱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並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也就是淨碳排放將減至零。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排放量佔全球約28%,外界普遍質疑中國做不到30年後零排放,習近平這樣承諾,只是想在美國不願解決氣候問題的時候,佔領先機。
專家認為,五中全會還可能討論老齡化問題。202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約有1.8億,佔總人口的13%;預計2022年左右,65歲及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14%以上,中國將進入老齡社會,速度遠快於發達國家。「未富先老」的情況將極大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
*習沒接班人也沒反對派
歷史上中共多屆五中全會都作了重大人事調整,比如習近平就是在2010年五中全會上被增補為軍委副主席、從而確立其接班人地位。但這次五中全會沒有像會前有人放風說的那麼內鬥激烈。
內部消息稱,尋求一直連任的習近平,其接班人依舊未能浮出水面,目前在中共黨內敢公開站出來反對習近平的人,還沒有出現,可謂當下無人可挑戰習的地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五中全會召開前夕,10月12日中共中央發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條例》,很明顯,習近平是要用這條例,在威懾和施壓那些不聽他話的中央委員,誰敢批評習,那就用這個條例來懲罰誰。
也就是說,習近平早就採取措施,來防止五中全會發生不利於他的事發生。
*為何要提2035年目標?
五中全會前,中共就「劇透」稱將提交一份關於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長達15年的規劃目標,這在中共歷史上還是非常罕見的。
上述「兩個一百年目標」中,習近平把第二個百年分成了兩步走,就提出了2035年這個新節點。他說,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49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這是習近平的原話,把美麗這樣一個形容詞加到國家的大政方針中,顯得很奇怪,也不夠嚴肅慎重,如何才算美麗,如何定義美麗呢?這只能說明,習近平是帶著感情色彩去規劃國家未來的。
習近平為何選定2035年作為一個目標節點呢?
新紀元此前《習近平的總統制》一書中介紹了,早在2012年習近平剛上台時,他就對其團隊人員說,「要好好苦幹20年,徹底改變中國面貌。」
也就是說,習近平早在上台之初就想到要打破文革後中共黨魁最多做10年的潛規則,那時他想做到2022年。
等到2017年中共十九大時,習近平提出要在有生之年解放台灣,而中共兵力只有到2035年之後才有可能超過美國,於是習提出要做到2037年,那時習近平84歲了。也就是說,習近平要連任5次,共執政25年。
時事評論員王華分析說,這次五中全會罕見地做了15年規劃,把2035年當成一個重要節點來凸顯出來,很可能是暗示習近平將連任到那個時候,習自己提前15年就開始規劃了嘛。
概況五中全會特點,有5大特色:
1, 習近平先下手為強,頒布中央委員條例,令與會的中央委員誰也不敢批評習。
2, 四十五規劃對中國的未來走向特別重要,尤其是在目前這樣的疫情加國際反共大潮的背景下。
3,中共沒為習近平安排接班人。
4,為習增加一個2035年規劃。
5,國內國外都處在動盪之中,制訂十四五規劃難度非常大,未來難以預料。(ID 14481)
責任編輯:T so
點擊大圖,訂閱YouTu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