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角聽新聞 #58】美國選擇支持日本. 建亞洲金融中心 替代香港
自從中共推出港版國安法,重創香港金融業之後,誰來替代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呢?日本最近公開表態要吸納香港金融人才,把東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然而,原來排在日本之前的新加坡,為何不會取代香港呢?這背後就是美國的態度。
近日, 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正在減弱,日本應考慮建立針對全球銀行業務的特別經濟區,並已收到指令要迅速行動。同時,日本也正在討論推出多項政策,吸引香港金融人才與機構轉戰東京,建立國際金融中心。
*麻生:日本擬設金融特區建國際金融中心
10月27日,日本副首相及財務大臣麻生太郎稱,香港在中國因素影響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及作用大受威脅及削減,而亞洲有能力取代香港的地點,須有開放、透明的特質,考慮與紐約和倫敦的時間,相信商界會考慮日本,正研究為全球銀行設立經濟特區,配合建設全球金融城市的目標,相信有助振興日本市場。
要成為金融中心,日本人的英語水平及獨特的職場文化,料成吸引人才的最大挑戰。麻生明言,若要吸引全球金融業,要鼓勵在更多方面使用英語,以及淘汰在文件使用實體印章等的傳統做法,同時透過修訂稅制和居留資格,吸引海外人才。
麻生太郎還表示,為吸引海外人才,還會考慮稅收、居住狀況、環境等配套措施。
聯合新聞網報道,日本考慮為從海外招募員工的公司提供稅務優惠,對外國公司提供投資稅及租金優惠等措施,吸引香港金融人才或僱傭香港金融人才的機構進入日本。
報道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正在討論短期簽證豁免等議題,東京都政府還提議直接提供免費辦公空間。
而在麻生發表上述講話的前一天,10月26日,日本新任首相的菅義偉在發表其首份施政演說時亦表示,希望推動日本設立國際金融中心。
看來,要借香港的金融人才,來促使日本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這成了這屆日本政府的重要部署。
以服務為主業的香港,最富有及具競爭力的是人才,香港的金融人才更出色。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數據,香港人口約750萬,金融業從業人員26萬人,2017年創造香港生產總值的19%。
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按教育程度劃分的15歲以上人口,受過專上教育,擁有學位的人口數量超過165萬,香港每年都有大量學生去海外留學,哪怕今年疫情中,香港至少還有4萬名學生在外地留學,包括3.6萬名大專生及逾5,000名中學生,當中一半於英國留學。
日興證券SMBC資深經濟學家宮前耕認為,「香港的形勢不會回到過去的樣子了」,日本過去在建立經濟特區促進增長方面的工作不夠集中,但是現在香港正在失去吸引力,這個想法現在可以行得通了。
*美國支持日本取代香港 安倍的最後努力
有評論分析,日本計劃取代香港成為金融中心,應該已得到美國的同意,日本首相和財務大臣才會公開發表聲明。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8月13日在接受霍士財經採訪時表示,香港失去特殊貿易地位,將無法獲得商機,也無法和紐約、倫敦一樣起到世界金融中心的作用。
他強調,如果不是由之前的數以千計的天才來管治,而是落到中共手中,香港永遠不會成功,香港的市場「只能玩完」(go to hell)。
香港吸引力日漸減弱,對日本來說是一個機遇。有消息稱,安倍在離任前曾與美國溝通,希望美國支持日本取代香港,成為亞洲的金融中心。
因應港版《國安法》實施,日本早有意瓜分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曾在今年6月11日表明,日本願意接受香港金融業及其他專業的人才。
安倍期待曾經排列世界國際金融中心第三的香港,可以籍此機會讓金融人才東移日本,他認為,「對於東京來說,保持金融業的吸引力十分重要,東京會繼續發展成為一個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信息和資本的國際都市」。
安倍還說,「需要引進更多的人才,才能將東京變成金融中心」。安倍很清楚,如果吸引到香港的精英去日本,毫無疑問,他們也會把手中的客戶、資金帶往日本。
當時港媒評論說,香港有句俗語叫「乘你病,要你命」,日本正在構劃一盤大棋,一旦香港被抽取資金、挖了人才,安身立命的國際金融中心還會存在嗎?
據彭博社報道,自民黨在6月發佈的成長戰略中表示,要吸引香港等地的海外金融人才。並討論通過外國勞工等特別委員會,找出如稅收、簽證等目前阻礙海外人才前來日本的問題點,提供相應吸引措施。
自民黨或參考目前科技和其它行業從業人員做法,考慮給金融人才加分,這將縮短簽證持有者為申請永久居留權而必須在日本住滿的時間。
不過,日本證券業協會會長鈴木茂晴曾指出,預料港版國安法不會立即對金融市場造成影響,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漸受影響。他指出亞洲金融中心可能加速向新加坡移動,目前東京仍受語言限制,成為國際金融城市未有太多進展,若東京金融市場地位得以提升屬好事。
這裡提到了新加坡。
香港多次勝過新加坡奪得金融第三名
全球目前金融中心排名順序是: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日本、上海等,如今日本政府提出要取代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第一關就是如何超越新加坡。
在分析新加坡與日本的實力對比之前,我們來探討什麼成就了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日本或新加坡是否有可能超越香港。
新加坡與香港纏斗多年,兩者都具備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必備條件。
英國智庫Z/Yen發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顯示,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一和第二名一直在紐約和倫敦之間換手,而第三名和第四名也一直在香港和新加坡之間交替。
大多數年份,香港都是第三名,並曾在2010年、2011年、2012年三年間大幅領先新加坡;新加坡在2015年和2016年小幅超過香港。不過香港在2017年再次奪回榜眼的位置,並在2018年和2019年初逐步拉大與新加坡的差距,穩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2018年初時,香港GFCI評分上升27分,大幅超過新加坡。
至此,「紐約-倫敦-香港」三個金融中心,分別對應美洲、歐洲、亞洲三個地理區域,三大全球頂級金融中心的格局形成。
新加坡和香港常年以來都在爭奪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但在高淨值人士的眼中,一直以來勝者都是香港。瑞信(Credit Suisse)報告稱,在香港財富超過1億美元的高淨值人士有853人,這個數字是新加坡的兩倍。
專家認為,香港的領先,與兩城迥異的發展路徑有關。香港依托於中國大陸這樣一個世界第二大、且仍然在以較高速度增長的經濟體,這是新加坡所沒有的。
香港可以說是中國內地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 這從外國直接投資(FDI)一項可見一斑。
官方2017/18年度的數據顯示,在中國內地全年所獲得的1250億美元的外地直接投資(FDI)中,990億通過香港流入,佔總外商投資額的80%。
專注研究全球經濟的智庫PIIE稱,截至2018年底,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在香港的存量達到6220億美元。這一數字大約相當於香港同年GDP的170%。這代表著大量內地企業通過香港投資全球,其中還包括越來越多中國央企。96家中國央企中,有50家央企旗下至少有一家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新加坡的優勢 與香港很類似
香港似乎已經在與新加坡的纏斗中勝出,然而中共在今年6月30日推出的港版《國安法》,令一切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此前專家指出,香港和新加坡都曾經有過作為英國殖民地的經歷, 有著高效的營商環境和累積多年的貿易經驗及伙伴,因此兩城是一直是爭奪亞太區域金融中心的競爭對手。
兩城共同具備的三個優勢是,一、健全、透明、高效的法律制度;二、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人士;三,世界級的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
香港和新加坡法律體系相似,同為前英國殖民地,兩個城市都繼承了英國普通法體系,與國際通行法律體系接軌。
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是「歐洲以外最受歡迎的首選仲裁機構」、全球第三大仲裁機構,以及進步最快的仲裁地。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緊隨其後,排名第四,進步程度僅次於前者,位居第二。
兩城還具備卓越的人才優勢。今年公布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四所香港的大學入圍全球前100名,排名最高的香港大學在全球排25名;而新加坡的國立大學全球排名11,南洋理工排名全球12,為亞洲排名最高的兩所大學。
機場作為國際交通最重要的設施,國際航空運輸評級組織Skytrax發佈的2019年度全球最佳機場排行顯示,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排名全球第一,香港國際機場全球第五。此前,香港國際機場多年蟬聯全球最佳機場,近年來屢被新加坡超過。
分析人士指出,相比於中國內地,新加坡和香港還具有一項重要的優勢,就是透明、寬鬆、迅捷的信息流通環境。無論是官方發佈的統計數據、媒體的話語空間、智庫等機構的生存和研究環境,對於一個金融中心而言都至關重要的基礎。
港版國安法令新加坡更加受益
儘管香港是排在新加坡之前受人們歡迎的亞洲金融中心,但這一排序在去年反送中運動後開始發生變化。
據彭博社6月2日報道,新加坡的外匯存款及非居民存款在近期均創新高。有分析認為,香港自去年發生反修例運動至如今的中國全國人大推動港版國安法立法事件,或導致大量資金流向新加坡。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數據顯示,當地銀行的外匯存款今年 4 月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三倍,至270億美元。與此同時,新加坡非居民存款亦急增 44%,至620億美元,創該國自1991年有記錄以來新高。
對此,彭博智庫的分析報告指出,由去年的反修例運動到近期的中國人大推行港版國安法立法,導致香港局勢升溫,“若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受到威脅,可能導致資金流向新加坡。”
與香港背靠中國大陸發展的模式不同的是,新加坡採取的多邊貿易。香港的貿易一半左右來自中國內地,新加坡則更加多元,與中國貿易佔14%左右。
專家指出,新加坡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經濟模式,必須周旋於美中印、東南亞,及其他經濟貿易伙伴之間。加上其獨立地位和精英治理方式,使新加坡更注重發展多邊貿易,更加注重商業效率。
在動蕩的局勢之中,這種定位或許成就新加坡相比香港更強的競爭力。雖然李光耀曾說羨慕香港的地理位置,但他也說過,新加坡對香港最大的優勢就是北京管不到。
上海崛起 但美國做了選擇
也有觀察人士稱,香港和新加坡不斷競爭,但可能未來花落第三者。趁兩城都不注意的時候,上海可能已經突然崛起。在國際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上,上海在2018年悄悄超過東京,距離第四名新加坡的得分所差無幾,如果中國推出超常政策放寬限制,上海或許是兩城應該共同擔憂的競爭者。
2020年9月,英國智庫Z/Yen集團公佈的國際金融中心指數調查報告顯示,紐約第一,倫敦第二,上海第三,日本第四,香港排在第5,新加坡位居第6。
當然這個排序隨著報告的月份不同也在不斷變化。比如2020年3月26日,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智庫Z/Yen集團共同編制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7)報告發布。報告排名顯示,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東京、上海、新加坡、香港、北京、舊金山、日內瓦、洛杉磯。
也就是說,在亞洲金融排名順序是,日本已經超過了香港和新加坡,競爭對手變成了上海。
不過,10月26、27日,日本正副首相的公開聲明暗示了一點,那就是世界強國美國,會支持日本超越中國,從而成為亞洲金融第一,因為美國和日本有著牢固不破的美日同盟關係。
美國的選擇,將改變未來的金融格局。(ID 14531)
責任編輯:T so
點擊大圖,訂閱YouTu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