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角聽新聞 #62】五中全會公報沒提民營經濟. 首提百年強軍
為期4天中共五中全會在10月29日結束,新華社發表6200多字公報中聲稱,正式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強調「雙循環」,並再次確認習近平黨內核心地位。而公報沒提到民營經濟,也沒提及推進民主,對香港澳門只提了13個字,多次談到國家安全和軍隊建設,並首次提及2027年百年強軍。
*強調經濟發展 未提民營經濟
公報稱,出席這次全會的有198個中央委員,166個候補中央委員,中紀委常委和有關方面負責人、以及中共十九大代表的部份基層官員和專家學者列席了會議。
公報內容除按慣例重申中共馬、列、毛、鄧、江、習傳承序列說法,重申以習近平為核心黨中央和推動「國內大循環」和「雙循環」等內容外,更主要是要求中共「保持戰略定力」,「發揚鬥爭精神」,「於變局中開新局」。
公報25段文字中,17段與經濟發展規劃有關。在談及「十四五」時,涉及從「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優先發展農業」,「綠色發展」和「提高國家軟實力」等多方戰略框架內容。
公報在勾勒十四五規劃時突出農村建設、國土規劃、環保、文化軟實力和「一帶一路」等,沒有談到民營經濟。
全會預計中國2020年GDP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且高度評價所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就,沒提及疫情和十三五「小康」目標未能按期實現。公報只是稱,「十三五」規劃目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公報沒提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透露月收入只有一千元6億中國人口,甚至沒提民營經濟。
中國文史學者許國志29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以前中共官方都說民營企業是「重要組成部份,地位不可動搖」,這次五中全會公報很奇怪,並沒提及民營經濟,估計北京當局的基本目標還是定在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未來要走的是「國進民退」之路。
會前有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中共政策層面出現「國進民退」和經濟改革開倒車的勢頭。在有關深化改革的文字中,公報雖然著筆「發揮政府作用」,但同時仍強調「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BBC認為,至少從文字層面沒有看到經濟政策回歸毛澤東時代的明顯跡象。
再度確認習核心 沒有接班人
公報再度確立了習近平在中共黨內核心地位,聲稱「實踐再次證明」,有習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就一定能取得勝利等等套話。公報沒有提及任何習近平接班人的信息。
中共五中全會前,「中國數字時代」10月22日公佈一份中共宣傳主管機構給媒體下達的五中全會宣傳指令,對網絡宣傳管控提出異常詳細的要求:包括不能「炒作高層內鬥,二十大人事佈局,下屆領導班子,確立接班人信息,攻擊、調侃領導人及重要講話的有害信息,嚴防針對國家領導人的政治謠言」等。
隻字不提中美關係
公報聲稱要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同時強調要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公報對當前緊張的中美關係卻隻字不提,只是大力強調要築牢所謂「國家安全」的屏障。
不過公報提及,「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有分析說:考慮到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中共當局在等待美國大選結束,然後再根據大選結果來定調中共對美國所採取的政策,所以這次全會沒有專門提及中美關係。
*2035暗示習長期執政 比鄧提的早十多年
歷屆中共全會都是制訂五年計劃,但這次五中全會破例地提出了15年以後的「2035年遠景目標」。
自由亞洲電台報道說,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80年代提出「三步走」戰略,到21世紀中葉,也就是2050年達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而習近平提出的2035遠景目標,比鄧的目標提早了十多年。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早在8月獲悉五中全會將討論「2035遠景目標」時就分析說,這透露出習近平欲掌權至2035年的企圖,屆時他將年高82歲,而統治中國至死方休的毛澤東辭世時正好82歲。
「和平統一」首提2027年百年強軍目標
面對中美、中台關係的急速惡化,公報只是強調國防和強軍,對香港和台海問題幾乎一帶而過,只在最後三段部分有所陳述。
公報中提及香港的部分只有一句話:「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沒有給出任何具體政策詮釋。與 2015 年的十八大五中全會相比,當年新聞稿提及的「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今年全部消失。
公報也沒有直接提及台灣,只是要求「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重申「和平統一」。不過公報首次提出要確保 「2027 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ID:14587)
責任編輯:Vion Lo
點擊大圖,訂閱YouTu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