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新視角聽新聞 #610】江澤民死後怕遭清算 江志成資產轉移海外

【新視角聽新聞】據美媒披露,江澤民家族近年來已開始向海外轉移資產。江澤民孫子江志成掌控的博裕資本,自2019年起向新加坡轉移。知情人士透露,江家擔憂江澤民死後,他的家人和親信可能會遭到當局清算。

歡迎收聽新視角聽新聞。

《華爾街日報》2月22日引述知情人士披露,博裕資本已將部分業務從香港總部轉移至新加坡,公司的兩名聯合創辦人也已移居新加坡。

新加坡辦事處是博裕在中國境外的第一個辦事處,消息人士說,博裕轉移至新加坡,是為了避開中共黨內政治鬥爭中潛在的不利影響。

江志成於2010年成立博裕資本,從成立一開始就亮出了江澤民的名頭。10年來,博裕資本將江家擁有的政治關係,轉化為巨額的商業財富。

據悉,博裕資本的第一期籌資(2011年)來自香港巨頭李嘉誠基金會以及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Temasek)。

報導稱,自2019年底,博裕開始向新加坡轉移資本。當時,正值香港爆發反送中抗爭運動。

消息人士說,與香港相比,新加坡為博裕提供了更遠的距離,使其免受北京當局的潛在審查或不利行動影響。

香港實業家袁弓夷曾透露,習近平打壓香港,最主要的目的是和江澤民、曾慶紅及上海幫搶奪錢袋子。

袁弓夷說,江澤民在位期間,江派人馬曾慶紅、上海幫這班人掌控了中國金融動脈,整個廣東、香港都是江家的。他表示,現在中共黨內鬥得很激烈,元老們給習施壓,習則逼江派人馬把錢拿回來。他不惜對香港下重手、搞壞經濟,也要搶回金融權。

現年94歲的江澤民擔任了13年中共黨魁。習近平自2012年上臺後,以反腐為名,清除了許多江澤民的人馬,但江一直潛藏在幕後。

華日引述黨內人士的話說,「隨著習近平逐漸佔據主導地位,年邁的江澤民影響力有所減弱,等江澤民去世後,可能會進一步改變黨內的權力結構,使得他的家人和親信更容易受到清洗」。

已有跡象顯示,習近平正在對江澤民派系施壓。近期,當局對馬雲及螞蟻集團的整肅,外界認為,習真正的用意是敲打馬雲背後的江派勢力,甚至不惜撕破臉,叫停螞蟻集團上市。

華日2月16日刊文稱,習近平叫停螞蟻集團上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阻止那些與江澤民和賈慶林相關的太子黨們藉此得到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巨大利益。

據一些知情官員和政府顧問透露,當局發現江澤民家族的博裕資本通過層層不透明的渠道,以迂迴方式成為螞蟻的早期投資者之一。習近平擔心螞蟻集團一旦上市,其龐大的金融架構恐引發潛在的金融風險。

2015年,掌控中國金融命脈的江澤民派系,曾發動一場金融政變,試圖將習拉下臺。之後,習開始加強對金融系統的監管。

而馬雲在去年10月的上海金融峰會上,公開批評金融監管部門,這與習近平要求防範金融風險背道而馳。有評論人士說,習近平認為與江派有千絲萬縷聯繫的馬雲對其有二心,因此下重手整肅馬雲。

另外,據知情人士透露,博裕的聯合創始人之一童小幪最近獲得了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權。他於2019年11月在新加坡成立了一家叫博裕資本管理(新加坡)公司,並擔任首席執行官。

另一位創始人兼CEO張子欣也已經移居新加坡。公司公告顯示,張子欣和童小幪都是擁有香港永久居留權的中國公民,張子欣持有新加坡工作簽證。

知情人士稱,童小幪已會晤過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討論在新加坡設立博裕業務的事宜。該局是新加坡負責吸引外國投資的政府機構。

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博裕也正在將部分香港業務轉移到上海的分公司。現在江志成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上海。但目前尚不清楚,博裕會有多少業務遷往新加坡或上海。

*習近平會見探月工程人員

千億航天股罕見大跌

習近平22日接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蹊蹺的是當天兩家市值超過千億人民幣的公司——航發動力和中航沈飛的股市突然大跌。

據中共黨媒報導,2月22日上午,習近平在北京大會堂接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並參觀月球樣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覽,肯定探月工程,特別是嫦娥五號任務取得的成就。

中共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出席活動。

路透社說,習近平22日會見中國探月工程人員代表,強調不斷推進航天事業創新發展。當天,A股航天軍工板塊整體跟隨大盤下跌。兩家市值超過千億人民幣的公司–航發動力和中航沈飛分別以-8.39%和-7.93%領跌。

報導稱,因投資人憂心股票高估值及政策收緊風險,中國滬深300指數在上周觸及紀錄高位後,22日滬深300指數挫跌3.14%,創2020年7月24日以來單日最大跌幅,收報5,597.33點。滬綜指跌1.45%至3,642.44點。創業板指數收跌4.47%。

但黨媒和路透均沒有報導千億航天股罕見大跌的原因。公開報導顯示,過去一年多來,中共已發生多起航天事故,而中共航天機構也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中。

1月14日,美國國防部公布最新制裁名單,包括9家以半導體、航空航天為主的大陸企業,分別是小米、中國商飛、中微半導體、高雲半導體、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大新華航空有限公司、中譯語通科技、籮筐技術,以及北京中關村發展投資中心。

2月1日,中共的雙曲線一號第2發民營商業運載火箭,在點火升空過程中出現異常。官方宣布發射任務失敗。

2020年9月12日,中共發送「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運載火箭在飛行中出現異常,導致發射失敗。

7月10日,快舟11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首次發射,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

6月16日,中共原計劃發射的最後一顆第三代北斗三號組網衞星,也因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出現問題,任務被迫延宕發射時間待定。

5月5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其搭載的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及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之後未能按原計劃返回著陸場,掉落在西非海岸附近的大西洋。

4月9日,中共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敗,火箭三級及衛星殘骸墜落。

3月24日,由中共研發的委內瑞拉一號衛星在太空突然失效。該衛星偏離軌道並停止運行。

3月16日晚,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首次飛行任務時,升空後在飛行過程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敗。

中共運載火箭技術專家早前曾罕見披露,中共航天發射面臨著火箭衛星成本高、發射周期長、質量控制不穩定等諸多問題。耗時10年研製的長征五號「被寄予了特別多的期待」,由於發射失敗,帶來了巨大不利影響。

對於中共航天事故頻發的原因,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軍事專家李正修對台媒說,中共火箭發展都是依賴美國芯片。中美貿易戰爆發後,美國限制出口芯片到中國,因而影響了中共軍事技術方面的發展,導致中共發射火箭失敗率急升。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20013)

責任編輯:T so

點擊大圖,訂閱YouTube: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