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新視角聽新聞 #640】兩會四大看點 習近平與李克強會同調?

【新視角聽新聞】中共兩會進入倒計時,有分析認為,本次兩會存在四大看點,在中國經濟規劃、脫貧宣傳等議題上,習近平和李克強是否同調,將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歡迎收聽新視角聽新聞。

兩會將在3月4日至5日召開,數千名來自中國各地的所謂人大代表將聚集在北京,本次兩會將審議去年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自由亞洲分析,此次兩會有四大看點,將令外界關注。

看點一:雙循環怎麼轉?2020年5月召開的兩會,習近平在政協會議上提出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濟發展模式,分析人士觀察,今年兩會將繼續討論「雙循環」的落實。

外界普遍將焦點放在內循環上,習近平提出的內循環,被認為是重新回到閉關鎖國的老路。

李克強在去年兩會結束後的記者會上公開表示,「關起門來搞發展行不通」,並強調「開放如同空氣對人一樣,須臾不可離」。有分析認為,李克強此言是與習近平唱反調,內循環似乎也不被黨內認可。

另外,李克強在去年全國人大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表示不設GDP增長目標,這是1994年以來的首次。外界認為,武漢爆發中共病毒疫情並擴散至全球,對中共經濟再度造成重創,令在美中貿易戰中已經大幅下滑的中共經濟,雪上加霜。

當時,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在疫情衝擊和外部不確定性持續上升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形勢之嚴峻,已經要到了我們可以容忍的底線。」

「今年李克強怎麼談經濟,要不要重新設定(經濟增長)目標?李克強的報告怎麼寫?跟習近平調子一不一致都是觀察重點。」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王軍濤對自由亞洲表示。

不過,路透社1月底曾引述消息人士稱,中共可能不會設定2021年的GDP增長目標。

兩名消息人士表示,中共的政策制定者擔心,提倡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會導致地方政府為追求更高的經濟增長,使已經不堪重負的債務繼續增多。

看點二:脫貧宣傳。習近平在十八大擬定了2020年全面脫貧的目標。在今年兩會前夕,習近平宣布: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所謂的「全面勝利」,創造了所謂的「人間奇蹟」。

但官方的全面脫貧一說,被中國民眾質疑和嘲諷。許多人提到,李克強在去年兩會記者會上就曾曝光,「中國六億人月收入在一千元以下」。這如何能夠達到脫貧。

李克強此言曾引發輿論轟動,被指公開擊碎習的「小康夢」,令習難堪。之後,李克強又頻頻發出與習不同調的言論,揭示中共經濟在疫情侵襲下,恢復得不理想。

大陸獨立媒體評論人吳特認為,習、李一度被很多人看作是政治盟友,但習近平大權獨攬後,李克強傾向於市場化的經濟思路與習不符,兩人的路線之爭開始逐步發展為權力鬥爭。

外界認為,習近平不斷強化自己的保黨夢、小康夢,而李克強則唱反調,不斷曝光中共面臨的各種窘境。形成了「習做夢,李拆夢」的一道奇景。

王軍濤分析,走務實路線的李克強此次兩會如何就脫貧表態,可以看出一些中共政治風向的端倪。若習、李仍有差距,「說明習至少還不能在黨內、至少在常委級完全統一思想、統一調子。」

中國政治學家凱博(化名)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如何能夠在雙循環當中解決相對貧困的問題,是北京最頭疼的問題。

看點三:「花瓶黨」會透露什麼信息。中國觀察家們分析,歷屆人大會議的看點是新一年度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而政協會議則是討論官方允許群眾關心的問題。

王軍濤說,「政協就是討論上面允許討論的、老百姓關心的話題,我們說『花瓶黨』總得開兩朵花吧,這兩朵花可能也會透露一些有用信息。」比如去年底開始中國出現多地限電斷電、能源緊張的問題,或許能在政協委員專家的發言中得到一些解釋。

另外,人口議題及是否開放全面生育的討論,也可能是看點之一。

看點四:香港議題。就在兩會前夕(3月1日),參與香港民主派初選的47人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引起國際社會強烈譴責。

凱博表示,香港民主派在2019區議會選舉大勝,北京隨後採取了「掀翻桌子」的政策,凍結立法會選舉,逮捕民主派議員。顯然,北京只想允許和支持他們所承認的政黨參加選舉,保證選舉結果在北京控制中。

近期,北京多次強調「愛國者治港」。香港01引述消息人士稱,北京將在現行選制中「評核」參選人是否符合「愛國者」要求。

消息人士稱,評核範圍包括各級選舉,如負責選出特首的選委會,及兩大直選戰場立法會和區議會。傳聞中的一個方案是改組選舉管理委員會,例如加入大量政治委任成員,為各級選舉的提名資格把關。

香港媒體《明報》也引述消息人士稱,香港立法會五地區直選的「劃區」可能會有變動。

不過,香港的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表示,「兩會」議程並沒有提到香港問題。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則對BBC表示,關鍵並不在於中共當局是否會在「兩會」時期改革香港選舉制度,而在於「現在先創造輿論,創造以後,什麼時候都可以改」。

王軍濤認為,香港問題也很難從會上看出端倪,「我們只能從目前的風向看出,中國共產黨不相信香港領導班子。」

*國民黨主席:不急見習近平 中共在台沒有市場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日前對媒體表示,他不急於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他認為,會面要以平等和尊嚴為前提,而且必須對台灣有利。他還強調,中共在台灣沒有市場,台灣人民喜歡自由,不接受中共的「一國兩制」。

3月2日,江啟臣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目前國民黨和北京保持著日常接觸,但沒有高層溝通。他並不急於訪問北京與習近平會面。

「我們可以等到一個更好的時機,無需堅持。不是為了會面而會面,而是要有意義、有尊重。」江啟臣表示,「時機要合適,但更重要的是,要以平等和尊嚴為前提,而且必須對台灣有利。」

江啟臣認為中共是台灣面臨的主要威脅,中共提出的「一國兩制」,在台灣沒有任何市場,人們喜歡自由,香港的動盪給了台灣人啟示。

他說,「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如果你想讓台灣人民改變它,那是不可能的。」

國民黨在去年的台灣總統大選中慘敗,黨主席吳敦義因此辭職,之後由國民黨立法委員江啟臣當選黨主席。外界認為,當時的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因為親中共大立場,失去選民信任。國民黨內部也有聲音提出,要調整該黨的親共立場。

江啟臣上任後對中共態度表現得相對強硬。2020年2月22日台灣光復節,江啟臣在前一天通過臉書向中共當局喊話,指75年前,中華民國歷經8年對日抗戰,迎來勝利與和平。

江啟臣說,「75年前台灣是回歸中華民國,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至今仍屹立於東亞,並非歸屬於中共政權之下。」

他還強調,「我們要重申,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青天白日滿地紅是我們的國家旗幟。」

江啟臣代表國民黨對中共政府高調宣示中華民國的主權獨立,引發輿論關注。在此之前,國民黨還罕見發出「反共議案」,建議台灣政府積極推動美台建交。

去年10月6日,台灣立法院院會無異議通過由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提出的「美台復交」、「政府應請求美國協助我國抵抗中共」二項決議案。

一向持親共立場的國民黨罕見發出「抵抗中共」的聲音,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台灣會跟美國從有外交關係,到沒有外交關係,都是國民黨搞的,現在國民黨終於良心發現,也是好事一樁。」

中共黨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則在微博發文,罵國民黨立委「吃錯藥了」,指國民黨此舉是「變節」。中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也發聲明威脅說,「國民黨有關人」要明辨是非。

而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鄭照新則回嗆胡錫進,「沒有人這樣罵朋友的!你把國民黨當成你請的打工仔嗎?」

去年9月,台海氣氛緊張之際,國民黨擬派王金平參加海峽論壇,中共央視主持人聲稱此人是來「求和」的,引發台灣朝野強烈反彈。國民黨首次取消以政黨名義參加海峽論壇。

今年7月,國民黨將舉行選舉,江啟臣面臨連任黨魁問題。他表示自己無意競選總統,他更願意當「造王者」,找出2024總統競選的合適人選,幫助國民黨重新執政。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20464)

責任編輯:T so

點擊大圖,訂閱YouTube:

 

您也許會喜歡